第10章 三寸不烂之舌
书迷正在阅读:第一计、斗姆外传、人在高武我能模拟未来、忍界不知火、长河奔逝、七刃影月、诸天之百味人生、人偶戏剧、从四合院开始诸天、奥特格斗开局获得格利扎
从何道长处出来,周叙想,看看,能否利用姜时的身份做点事,为他俩争取一点利益。 于是和姜时说道:“丫头,他们在咱们的都城外大战,咱们也该去过问一下了。并且打听一下,看看能否利用他们之间矛盾,为我们自己争取一点利益。“ “好,你觉得行,就去吧!” 周叙带着姜时首先拜访兰雅国的这次约战主持人,歧亭君,许不为。 虽然周叙与姜时都不过是一个摆设了。但身份还在,表面尊重的礼仪,大家却还是很遵守的。不敢有失礼的行为。 因为如果他们不尊重天子。那么,下面的封建领主也可以不尊重他们。 维护天子的尊严,也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尊严。尽管镛国已经落魄到底了。 许不为听到营门守卫来报,亲自出营来迎接。 一套客气的礼节性寒暄之后,周叙直接进入正题。 “歧亭君,我与王上此时前来,就是想与歧亭君了解一下,兰雅国对离国要求入凤栖城册封之事的看法。” “天子,周公,离国国王只是被驱逐,而不是弃国,绝不能另封离王。 何况,此刻盘踞于离国境内的,不过是一众暴民,匪帮。暴民首领受册封,将置现在的离王于何地,将置天下正义与公理于何地? 我兰雅国为天下公理,要肩负起大国的责任,要帮助天子阻止这样的事发生。……” 许不为一番评论,让周叙明白了,也大致猜到了事件的来历。 兰雅的阻拦,更多的是表示他们兰雅国的一种态度而已,做为诸侯最强者,不容别人挑战的态度。 他们也不在乎册封这个事。 现在的诸侯国没人把镛王的册封当一回事了。 不过都是一个借口罢了。 没册封,诸侯国的统治一样稳固,而且还不用理会镛国王室了,更自由。 否则受镛王的册封,一些表面的礼节还是得遵守的。 可如今离国掌握在一帮起义者手中。 难怪现在的离人国主需要册封。 原离王的王位继承自他的父亲,他父亲继承自家自祖上,镛国最早的封侯。 现在的造反得国的离国国主得到镛国的册封,就等于否定了原离王一系的法统传承。 九王之乱后,诸侯中的有些强国,不甘心有一个王在他们的头上,自立为王,要和镛国平等。 都是王。一个国家的王就不需要另一国的王来册封了。 离国自称王后,就一直没有上凤栖城来受册封过。 在200多年前,只有镛王才是王,其他的诸侯国都是侯爵与伯爵。大国为侯,小国为伯。 侯与伯手下的封臣为卿与君。 王的封臣为公和卿。 但镛幽王之后,镛国国力衰弱。维持不了诸侯关系的平衡。下面的侯国们不再听镛国的招呼。 九王之乱后,秩序全失。首先是叶国与兰雅国在浔城相王,互相承认对方的王号。 开启了僭越称王的大幕,直接把镛王的权威置于一边。 但后来诗巫国却走了另外一条路。 诗巫国上京,到凤栖城去受镛王封为王,开启了王封王的时代。 又让镛国的册封起死回生了。 于是形成如今,有的王要求册封,有的直接僭越称王的局势。 还有一些小国不敢和大国们平起平坐。继续保持他们的侯爵和伯爵。 册封不册封都是王出于一系,离王统治离国的法统不会受到质疑。 离王自然不在乎册封,自己是王了,不必再让一个王来封。 如今离国人暴动,把原王室成员驱赶出国,自封为国主,这才上京求封。 浔城相王后,首先是革氏代俞,开启了卿大夫篡位的先河。 这次是庶民驱逐国王,这是要开启平民庶族上位的先河了吗? 以前,不管是政变还篡位上台的,都还是贵族。离国却是平民庶族上位了。 这就让兰雅国国王很反感。 要是以后,各诸侯国的黔首们都学离人,实力强大了,就把国王驱逐甚至杀死,自立。来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们这些诸侯国的王位可就不稳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人家离人不但学了兰雅国的自立为王,还要求册封。 当然离人的目的也许是控制凤栖城,兰雅国更是不得不重视。 反正浔阴相王之后,镛国也不矫情了。 只要进入凤栖城,上贡,镛王就都给你册封,别说封王了,就算你让镛王给你封帝,镛国也一定给你盖章,签字。 大概明白了,周叙笑道:“歧亭君,陛下也想主持公道正义,可是陛下没钱啊!” 许不为道:“陛下只需要发布一个公告呵斥离国呼兰藻为乱臣贼子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花费的。” 这个兰雅国,想一毛不拔啊! 周叙回想着他整理出来的这个时空的地图上,各个国家位置,周叙想到前世蒙古攻宋战略,于是想,再神侃一通看看,能否忽悠一点好处。 周叙道:“哎!当年兰雅国就应该全力西进,先把湘居国灭了,再占领离国的旁幕地区。而不是占了一半的湘居国土,就又开启北进战线。 如果兰雅国执行大迂回战略,如今天下已经被兰雅统一。” 许不为道:“湘居国要偷袭我国,我们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我兰雅国那都是被迫自卫反击! 纪国准备攻打天子,我们为天子征伐纪国,结果天子误会了,我们不得不北上解释!” 周叙想,你们这开战借口也太没技术含量了。 一听就感觉很假,看来兰雅国还是没文化。 周叙道:“兰雅国意欲统一天下,路人皆知。 而且一统天下也没什么丢人的,没必要隐瞒和找借口。 天下一统了,若夏人也得享太平,不用年年受战争之苦,不是?” 许不为眼睛一亮,这个开战理由就高明多了。 赞道:“周公高论,彩!” 接着许不为又问道:“周公说的大迂回战略是?” 周叙道:“兰雅国认为占领璇矶郡,渡过海峡就可以灭亡万岛海域诸国,璇矶郡屏城渡海从金兰河口逆流而上就可以直达诗巫国都城,灭了诗巫国。 然后这样的正面进攻,璇矶郡的战略地位,万岛海域诸国和诗巫国自然也可以看到。 你们占据了凤栖城,他们自然全力守住凤栖港和凤栖城到屏城一线的半岛区域。 这半岛区域地形狭窄,易守难攻,特别有利海军强大的琴海北岛国防守。 而陆军强大的兰雅国,空有强大的兵力,却限于地形,施展不开。 而想设立船坞建造海船和训练海军,在凤栖港和屏城不被兰雅控制在手的情况下,非常难。 琴海北诸岛国自然会派海军日夜sao扰,让兰雅的海军建不起来。 特别是凤栖西北面有尹函关,正好卡住钟北山到屏城一线半岛区域。 为守住屏城一带,诗巫国和晨阳国甚至不断联兵,以攻为守,要夺回瑶谷关和瑶山的控制权。如此与兰雅国在凤栖城区域纠缠10来年,从而耽误了兰雅国灭掉湘居的机会。 从凤栖港出兵晨阳国和叶国,从屏城出兵诗巫国,看是最容易,最近,实际却也是最难。 因为近在眼前的威胁,三国会联合琴海北诸岛国死守钟北山一线。并且不惜大力支援大陆其他诸侯出兵牵制兰雅国。 如今形成了几个大诸侯联合抗兰雅的局面。15年来,兰雅国一无所得。 不如把凤栖城和瑶山到凤栖之间的区域直接退给天子,支持天子独立直辖,做为缓冲区,表示出对琴北海岛国没想法,不发展海军。缓和和琴海北岛国的关系。 安抚好琴北诸岛国。没有了近在眼前的威胁,琴海北岛国的内部矛盾自然就会爆发。 因为地形有利,兰雅国用少量兵力就可守住瑶山一线和惊那岭一线。 正好全力西进,拿下湘居国,再全力南下对付离国,拿下离国北方的旁幕地区。离国没有了旁幕地区的农耕之地,离国就不足虑了。 拿了湘居和离国旁幕地区,一可以就打通西面的出海口。 二,兼并了湘居、拿下离国的沿海农耕之地,就可以把若夏大陆南北强国隔断,若夏大陆的诸侯们就没办法南北联兵了。 没了湘居国,离国由只剩下草原,守住嵋关就可以隔绝离国的草原牧民骑兵北上sao扰了。 在转头北上扫除茜江下游沿海的各城邦小国就没任何问题,扫除茜江下游茜西地区即可绕过惊那岭的崇山峻岭,从西面沿海平原进攻诗巫国。 茜江下游的水网稠密地方的商业城邦国家,海贸发达,造船技艺高超。 取了茜江下游的城邦国家,海船自然就有了,海军也可以有了。 在茜西沿海稍加训练整顿,就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如此从陆路和海路同时进攻诗巫国,诗巫拿下自然就没问题。此时由诗巫国渡海进攻万岛海域,而瑶山一线也可出兵牵制,几面夹击秦海北岛国也就可以轻松拿下了。 北方全部平定,就可以全力南下经营草原了,集全大陆的力量,此时可以深入大漠驱逐胡人。并且可以派兵翻过大雪山,看看远东的鞣人又发展出了什么样的实力。 如此大迂回战略,比在凤栖城这狭窄区域纠缠更有利。也比兰雅国在凤栖城地区从头开始摸索,慢慢建立海军更快,而且还不会受到琴海北岛国的干扰。 兰雅国舍近求远,反而却是康庄大道。兰雅王臣僚急功近利,误了兰雅的的统一大业啊!” 姜时瞪着大眼睛很是幽怨的看着周叙,心想,你周叙是谁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