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女王陛下,把周公租给我们抵债吧在线阅读 - 第9章 天罚还是人祸

第9章 天罚还是人祸

    姜时和周叙很快来到道院。

    这个时代,很多道士就是医生。

    周叙报名进入了道观,第一时间就见到了挂单在这里的道士何道长。

    天下的道观都是道士们的家。这个何道长就是云游天下的道士,也就是游医。

    这是年纪超过四十岁的老道长。

    这个时代的人,面相一般都老。

    特别这个时代的人都要留胡须的情况下。老道下巴半尺长的胡须,说他有六十岁周叙也是相信的。

    两鬓斑白,十根手指细长,指甲粉白,头发虽然斑白却营养充足且干净。

    道袍虽然很旧了,但浆洗得很好。道长收拾自身,收拾得很干净。

    这让周叙对这位道长充满了敬意。至少看上去就是道法自然,医术高深的样子。

    而且干净。

    干净!本身就是医生的最初形态。

    传说中那些邋遢肮脏不修边幅的老道突然跳出来将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救活,然后宣称自己是盖世名医,周叙就觉得扯。

    那得带多少细菌啊!

    连外邪都不知道,还能是名医?

    随道长进入二堂,这里有好几个身高八尺,腰围也差不多是八尺的壮汉在煎药,捡药,人人都很忙碌。

    姜时附耳小声道:“这是道长带的药童。”

    周叙满眼惊讶。

    这是药童?

    等他看到一个童子背着一个伤号,胳膊底下还夹着两个伤号从外边走进来的时候,周叙不惊讶了。

    道长家的童子不但要负责搬运伤患,还要时不时地跟着道长进山采药,还要保护道长的生命安全。

    既然有这么多的职责,那些给富贵人家公子哥暖被窝的童子自然就不合适的。

    偌大的一个道观,药香四溢,地面上不见半点灰尘。

    从一见面,何道长就没有跟周叙说话,只是示意周叙他俩跟他走。

    何道长带他们两人到了一个偏院,向两人描述了一下病情,最后俏声地说道:

    “孙嬷嬷的病成肺痈了,很棘手!你要做好准备,丫头。”

    姜时暗自垂泪。从小照顾她的孙嬷嬷就是她的养母啊!也要离她而去了吗?

    周叙根据何道长对病情的描述,想到一个方子:千金苇茎汤。

    周叙对这个方子有记忆。

    “对了,何道长,小时候,一个道士教我背一些医方。其中有治疗肺痈的方子。

    苇茎或者苇根12钱;薏苡仁6钱;瓜瓣或冬瓜子5钱;桃仁2钱。

    肺痈脓未成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脓已成者,可加桔梗、生甘草、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

    何道长沉思了一下道:“这个方子可以一试。”

    何道长又说道:“孙嬷嬷是外邪入侵感染得的肺病,说不定有传染。孙嬷嬷病未痊愈之前,丫头你少接触。

    我这有专门的药童照顾,不用担心。有什么事,我会派人来通知你们。

    没有通知,就是状况良好。

    用药了四五天后,你再来。”

    何道长吩咐药童去按照周叙方子配药。

    然后邀请周叙两人去喝茶。

    茶室里还有一个中年书生,应该是来找道长谈经或者请道长去看病的吧。

    周叙不喜欢何道长拿来的茶,因为他拿来煮着喝的根本就不是茶,而是添加各种东西的茶汤。

    加葱、姜、桔皮等,加盐一起煮,这叫吃茶。

    不过,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喝茶方式。

    周叙喝着就难受,不过喝茶,这是一种社交礼仪。

    难受,周叙也得把喝茶这事表演好,要不然就是失礼。

    此时水三沸,何道长把茶倒给他们三人。

    中年书生赞道:“煮茶汤的时候,以松果为佳,松果燃烧之时,有澹澹的松香融入茶汤。……

    水三沸,此刻茶汤正得: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回,这样的茶之妙境!

    何兄,你不但精于医术也精于茶道啊!”

    何道长抚掌笑了笑。

    云初一手托茶碗底,一手捉茶碗身,凝神静气,待心跳平复。

    这才关闭了自己的嗅觉,味觉,想象着这是在炎热的夏天,自己喝的是一碗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可乐。

    想象一下那种舒爽感,才将这一碗味道诡异的茶汤一饮而尽。

    喝完之后,他还砸吧着嘴巴赞道:“昔日住在乡下,只有素茶可以喝,如今喝了道长的茶,才知道世上茶汤滋味原来是如此香醇浓厚。”

    周叙也学着何道长和中年书生的样子,完全沉浸在品茶隽永的气质之中,久久不能脱困。半晌,几人都不说话。

    喝茶不能满,而喝三遍茶水就是满,会被人笑话为牛饮。

    所以,喝两遍后,周叙也学着中年书生的样子,以遗憾的目光瞅着一个身高八尺的童子撤走了炉子跟茶具。

    何道长转头看向姜时道:“殿下长大了啊!我离开凤栖城的时候,你才这么高。”

    何道长比划了一下说道。

    “道长都有7-8年没来凤栖城了呢!“

    何道长道:“我离开凤栖城是因为我当年治疗王上,你三哥。观察到王上,像是被人下了毒,和你父亲差不多,是慢性毒药。

    只有几年寿命了。可我医治不了,也找不出是什么毒药和怎么被下毒的。

    而我翻看史书,发现从镛幽王之后,镛国王室就像是得了诅咒。王室成员疾病缠身,繁衍艰难,还不长寿。

    就算正常健康的王室旁系一入王宫也一样。王室传承,不超过三代就绝后。

    姜氏家族之人继承王位后,很快就变短命,身体变差,发热头疼,精神错乱。不孕不育。就算有后代,也羸弱不堪或者痴呆。

    可惜我这7-8年来的调查和分析。还是没发现一点头绪。不知道何原因,也找不出是何种毒药。更不知道是何方组织下手。

    惭愧啊!”

    姜时惊异地看向周叙。

    周叙说的时候,她只是姑且听之,没有完全相信,鎏金物件这些年发展得很快。使用逐渐增多,没听说有毒!

    而且青铜器一直都既是祭祀物品,也是食器和酒器。

    难道是说,二者合一,毒性就倍增?

    难道真是兰雅先祖布局的大阴谋?

    这个事,她要留心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还好,兰雅国送来的东西,孙嬷嬷不让姜时碰。甚至好些送到王宫就被太监和宫女们贪了,到不了姜时的手。

    没有十足的把握,周叙不会说出来的。

    不过据自己了解到的消息,周公的封地抵押给了晨阳国,如今一直是晨阳国在代管。

    周叙读书时,就带一个老仆。

    教授他的先生,也是他的舅舅,也就是自己的堂叔,姜铭派去的。

    姜时自然知道,姜铭都派些什么人去教育周叙。因为姜时也被姜铭暗中照顾。

    没听说他有什么出格的事,一直就是正常的在先生的教授下认真读书习武。

    他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的?难道有异人暗中传授他一些知识?

    这种传说也是很多,曾经一个王室女子,从小到大,都是柔弱文静的样子。

    嫁人后也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贵妇。

    直到有一次,遭遇刺客行刺其丈夫,此女从头上拔下簪子作为剑,一招制敌。

    世人方才知道其为剑豪。

    此刻,王室女子方才说,幼年喜欢剑舞,得一道士异人传授杀人剑术。本来以为此生没机会用到。

    加上异人留言,不得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泄露其剑术。故不声张。

    也许周叙得异人传授。

    不过,含铅含汞物品是毒药,是兰雅人布的局,该和何道长说吗?

    何道长是自己父王亲封的天师,也是父王的好友。

    虽然父王临终前,让何道长多关照三哥和自己。毕竟哥哥和jiejie们都脱离了政治漩涡。远离政治,也远离了王室的是是非非。

    只有三哥和自己还处于王室的是非之地。

    把何道长牵连进来,合适吗?

    隐王姜煜临终遗言:愿来世不复生于王侯之家。当年的姜煜,被人拉来做镛王,又被废掉,甚至被杀死。

    完全身不由己。

    可见政治斗争,权力斗争的可怕和无奈。处于王侯之家,不是你不想,就可以躲过去的。

    比如姜时自己,本就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平民女子,但命运却推着她成为了女王。

    可悲的是,这种现象,竟然持续了几千年,并且历久不断地轮番上演!

    想到这的姜时,这个时候对何道长说道:“何道长,登基典礼亲政后,我不想搬回王宫去住了。做为天子,我要为天下人做表率,树立先祖俭朴的风格。

    我打算就在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居住就行了。请道长代为向诸侯传话。”

    这何道长是天下名医,和各诸侯国王室都亲密。

    这个时代的医术是和巫术与神学结合在一起的,自然受到各诸侯国的敬重。是一股很强大的势力。

    “办登基典礼亲政之后,你不入王宫。政事哪里处理,王宫怎么办?”

    “何道长,镛国还有政事吗?王宫就辟为博物馆吧!开放给天下人参观。门票收入正好付外债。我登基亲政了,自当承担起镛国该承担的责任来。

    先把外债每年的利息争取能付上,然后再考虑一步步还本。

    赎回国土。”

    “好!为政在德。陛下不慕奢华,定能成为一代名君。”

    在这见了何道长后,周叙准备分别去见见兰雅国和离国在凤栖城的主要负责人。

    看看能否从双方身上搞来一些利益。或者试探一下,能否退还一些赔款,毕竟周叙知道,大清的庚款赔款后面都在清朝民国的外交家们努力下,退回了一部分用做教育。

    比如清华大学就是美国庚款建立起来的,还成了留美预备班。

    镛国的这2.8亿得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合纵连横,也许可以减免一些。说不定还能被一些国家免掉债务呢。

    毕竟他们要保留镛国,那么镛国应该就还有存在的价值。

    周叙和姜时离开之后。

    那个中年书生对何道长说道:

    “何兄,传言周栎幼子周叙是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书痴。传言有误啊!我看得出来,他应该不喜欢喝茶汤的,可却是表现出了非常享受的样子。要不是我观察力敏锐,还看不出来呢!”

    何道长道:“守弘兄,胤朝末王室如此,如今镛王室亦如此,绝非天罚,肯定是人祸。周公也是受到祸害的封臣,周叙不能不谨慎藏拙吧!

    可惜我一直没找到原因!”

    这个叫罗守弘的人也说道:“惭愧啊!我也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