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火器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23章火器天复三年六月二十日。 李裕在南阳的北门静候张浚的车驾。 隔着老远,李裕就迎了过来,亲自拉着马车的缰绳,牵马进城。 “哎呦呦,这可使不得啊!” 张浚父子哪还敢坐在车上,立马爬下马车,跟在李裕的身后。 李裕这才停下脚步,回头拉着张浚的手说道:“张大人能来南阳,裕感激不尽!” 看着面前这个十五六的少年德王,虽然瘦弱,可双目有神,说话中气十足,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之风。 张浚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废帝。 “殿下,草民一介布衣,称不起大人。” “呵呵,张大人的才学,裕早有耳闻,今裕移藩南阳,事多繁杂,若不嫌弃可否留下助我。” “这个……殿下,浚年事已高,已不胜cao劳,若有僻静处,可在此讲学。” 这就是说,给你跑腿已经不行了,带带学生还行。 “好啊!张大人开讲,是荆襄学子之福!” 李裕一见张浚身后还跟个年轻人,问道:“这位是……” “犬子格。” “哦!” 李裕赶紧又拉住张格的手,说道:“张大人不胜cao劳,贵公子可愿助我?” 张格有点尴尬的看看父亲。 “我儿尚有些才学,倒是可以在王府尽心。” 这就是答应了。 李裕现在是求贤若渴。 一行人回到国府,李裕让周宽安排张氏父子食宿。 张格被任命为王府司马,协助周宽管理王府诸事。 这级别只比长史低一级,为从四品下,这就不低了。要知道,大唐的宰相也才正三品。 张浚见李裕非常重视儿子,心里也渐渐的活泛起来。 当天晚宴时,李裕说道:“张大人,既然您在南阳讲学,不知可愿举家迁来?” “这个……我在南阳无亲无故,家中尚有数十家眷……” “裕城内有座大宅,适合张大人一家居住。” “这……” 张浚见德王这么真诚,心里感动,略一思忖,说道:“那就让格回去吧。” “好,我明天派人和张司马一起回乡。” 第二天,李熊带着几队军兵跟着张格回了洛阳长水。 张浚见李裕这么雷厉风行,对他父子确实重视,也就当仁不让,行使了媒人的权利,往来襄阳南阳之间。 赵匡凝兄弟见媒人竟然是张浚,都很惊讶。 他们是真没想到,曾经风光无两的张浚竟然为了李裕到襄阳来提亲。 有了媒人替他跑腿,李裕在婚事上就不再cao心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两件事上。 第一件就是鲁阳关事件。 本来,他是不想和朱全忠发生冲突,这对自己没什么好处,毕竟现在是蓄积力量阶段,自己要韬光养晦。 可是方兴他们竟然为了救张浚,一举拿下了关口,这让李裕有点为难了。 这个关口极为重要,是洛阳南下荆襄的要道,李裕确实想要拿下,可不是现在。 如果现在夺了鲁阳关,让朱全忠和张全义有了戒备之心,那么后面自己的计划就难办了。 他琢磨了一晚上,还是那句话,不能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有大局观。 这个鲁阳关不要了。 李裕令在鲁阳关的方良,等张家老小过关之后放弃鲁阳关,直接回来。 这边,他让主簿王迁写了一封书信给洛阳张全义,就说手下人私自发动夺关之战,罪大恶极,已经被杀谢罪,望张大人不要怪罪云云。 火器曹的张仪这两天喜气洋洋。 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各个比例的火药配方都试验了一遍,最后确定了两个配方。 一个是燃烧速度极快,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燃烧爆炸,这个配方生产的火药,被李裕命名为“炸药”。 另一个是燃烧慢而稳定,达到了李裕要求的导火索用药。 为此,李裕给整个火器曹发赏,每人四千钱。 在火器曹的工坊里,李裕看着库房里堆的满满的火药桶,笑呵呵的对身旁的张仪说道:“张参军,我让你新建的神机坊如何了?” “主公,已经收罗了四十几个工匠,他们都是老人,以前都是做铜活铁活的师傅。” “嗯,咱们去看看。” 张仪带着李裕去了另外一个大院子,离他们做炸药的院子有一千多米的距离。 院子里,有四五米高的炉子,一看就是炼铁或炼铜的小高炉,有几十个汉子在搬运着铁块。 “高匠头,快过来了。” 张仪对着里面的人群喊了一嗓子。 “哎,来了。” 人群中走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看样子有七十多了。 “参军。” “来,高匠头,这位是德王殿下。” “小老儿给殿下叩头。” 高老头一听这是王爷,腿就一软,跪地磕头。 “高匠头,不必多礼,快请起。” 李裕把老头拉起来,这才笑呵呵的说道:“老人家,您会不会失蜡法啊?” “失蜡法?呵呵,殿下,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怎能不会?!” “哦,那就好,你看看这个。” 说着话,李裕拿出一张纸来。 高匠头眯眼一瞧,也没明白这是什么东西,不由得满脸疑惑问道:“殿下,您这是何物啊?” “这个啊,这是个宝贝,你看能不能做出来。” 这是李裕想了好几天,浪费了几十张纸,才画好的图纸。 看着一个个零件,老高头抓抓花白的头发问道:“殿下,这些零件要用什么材质啊?” “呵呵,高匠头,我听说咱们这儿有一种乌黑的铁,非常坚硬。” “有啊,不过产量不是太高。” “我这些零件就用乌铁做,用失蜡法铸造行不行?” “我试试看。” “好,你们抓紧干吧。” 高匠头把几个技术骨干找来,一起研究殿下拿来的图纸。 每个零件都画的很细致,还标上了尺寸。 一共有二十几个零件,有圆管,有圆槽,奇形怪状的。 反正这些匠人只要能铸造出来就行,其他的不用他们管。 这几天,李裕让张仪开始大量的购买铅。 就在李裕跟着张浚上门提亲之后不久,张仪跑来告诉李裕,高匠头已经做好了零件。 李裕一听心里一阵火热,拉着张仪就往神机坊跑。 在高匠头的桌子上,摆放着二十几个零件,每个都乌黑锃亮的。 李裕拿起来,闭眼琢磨了一会儿,就开始一个一个的装配起来,一会儿拿小锤子敲敲打打,一个会儿让高匠头打一个小铁棍来,不仅如此,他还拿出让木坊做的小玩意来,也安装了上去。 功夫不大,一支很怪异的东西就装配完成了。 要问这是什么,李裕可以很自豪的告诉你,是柯尔特M1848骑兵前装转轮手枪。 只不过,这是他仿造的。 M1848这支枪是用火帽发火的转轮手枪,而李裕这支只能用火药池和燧石发火。 这支枪,李裕命名为“南阳六转枪”。 安装完毕,李裕搬动枪尾的击锤,每搬动一下,前面的弹巢就转动一下,每次转动,弹巢孔就与前方的枪管对齐。 他打开转轮弹巢,从前面看看弹巢孔,嗯,不错。这支枪是在弹巢前面装弹的。 “这些都是乌铁铸造的?” “是的,殿下。” “嗯,不错。再做一个小玩意儿。” 铅弹需要小坩埚和模具。 这东西简单,一个时辰就做好了。 现在,李裕是真的不敢再小看古人了。其实大唐已经有了发展火器的技术储备,只是这时还没有人往这方面想而已。 李裕作为穿越人士,为了自保,不得不开启黑科技,把几千年后的技术先拿来用了。 “张参军,拿一桶药来到东门外等着。” 李裕把铅化成水,倒进了模具,略一凝固,轻轻一磕,一粒尖头弹丸就形成了。 高匠头等人都张大了嘴巴,看着德王在他们面前变着戏法,大伙都说德王是天界下凡的武曲星君,看来果真如此啊! 神人,真是神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