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计量单位:司马迁
刚入午时,阳光正媚,冷风飒飒。 孔安国送走司匡之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直接向胡毋生居住之地奔去。 在段仲的引领下,他成功地见到了公羊学派第二人。 胡毋生穿着一身朴素的儒衣,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端正的跪坐于床上。 他双眸中的阴翳,比半个月之前,又增了一分,脸上的皱纹,也更密了。 见到来人,立刻颤巍巍地放下手中的竹简,面南而坐。 随着笑容绽放,他眼角的褶子都展开了。 脸上的皱纹上下卷动,耷拉着的皮肤一颤一颤的,头上的银发也很随着颤抖,来回晃动。 他挥挥手,招呼着。 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开,沙哑的声音,从喉咙里挤出来,“安国,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快来。” 孔安国先是跪地,小心翼翼地叩首。 随后,才起身。 再次拱手,九十度弯腰,高呼,“拜见胡子。” 他是孔子的十世孙,按照辈分,比胡毋生整整低了四辈。【世孙中的孙并不是孙子,而是指后代。例如:儿子是一世孙,孙子是二世孙,以此类推。】 公羊学派传承自子夏。 子夏作为孔门十哲,所传内容,自然是儒家正统之一。 而子夏传道于公羊高。 之后,经过多次传承,到达了胡毋生这里。 【公羊高→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生)】 总的来说,胡毋生属于第六传弟子了。 不论儒家各派是否认可公羊学派的内容,他们都无法否认一件事:胡毋生是当世仅存,辈分最大的一个儒生。 哪怕是孔安国爷爷来了,按照辈分,也得在胡毋生面前,恭恭敬敬的喊一声师公。 这是符合儒家传承的“礼”道的。 因此,孔安国每次和胡毋生对话,都深感压力,无比惶恐。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真的不想来。 拱手结束。 孔安国低着头,毕恭毕敬地走到床边,站在左边,与段仲一同侍奉。 胡毋生双手放在大腿上,脸上的笑容,很灿烂,“你不在家中治《尚书》,怎么有空来看我这个糟老头子?” 一边说着,这位老者一边抬起手,捏了捏孔安国的胳膊。 感受着胳膊上肌rou的雄壮感,欣慰万分。 人老了,挂念的东西越来越多啦。 看到孔氏一族传承有望,他相当地开心。 不知道为什么,他最近感觉自己思人很严重,做梦的时候,经常梦到恩师公孙寿。 这导致,他越发怀念当初求学的日子啦! 当年在长安的时候,儒生讨论最多的内容,大抵就是孔父一生困厄,却不低头;还有孟子舆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了。 正是这些东西,支撑着他咬牙坚持下来。 如今,曾经的好友辕固生已经离世,活着的人,唯一能令自己差生共鸣的,也就只有长安那个姓董的小兄弟了。 “呼。”胡毋生呼出一团浊气,捏孔安国肌rou的手,也放了下来。 他笑容可掬,给人一种乐观的感觉。 那双深邃的目光仿佛看穿了一切。 先拽了拽蓬松宽大的儒服,才用低沉沙哑的声音问道:“这么急着来我这,可是那姓司的小友遇到了麻烦?” 孔安国神色忧愁,嗯了一声,轻轻点点头,“胡子,约一个时辰前,司匡到孔氏一族位于稷下的居住之地,拜访晚辈,提出了一个请求。” 胡毋生笑眯眯地问道:“什么请求?” “他想借钱。” “嗐,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虽然儒家并不富裕,但是,对于仗义之士,应当相助。借就行了,这种事不需要询问老朽的意见。”胡毋生抬起手,轻轻地抚摸自己的白色胡须,淡淡地说道。 “可是晚辈钱不够。”孔安国抬起头,哭丧着脸,看着眼前的老人,凄惨的哀嚎,“差的有点多。” 胡毋生蹙着眉头,脸色有些难看,心有不悦。 儒家最大的地主后裔竟然在自己面前哭穷。 不太地道。 不过,他没有明说。 而是望着身边的段仲,沉声说道:“我账房里还有点积蓄。仲郎,你一会儿去打声招呼,让安国去取钱。” “诺。”段仲拱手行礼。 随后,问道,“安国师弟,距离所借金额,还差多少?” 孔安国伸出来三根手指,晃了晃。 “三金?我明白了。” “师兄,三十金。” 段仲:“……” 胡毋生:“……” 二人愣住了。 胡毋生眯着眼睛,期期艾艾的问道:“多…多少?” “还差三十金。” “他借了多少?” 孔安国愁眉苦脸的跺跺脚,用手比划了一个“六”,声调不减,沉声说道:“六十金!” “嘶!”胡毋生与段仲对视一眼,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打算把儒家宰到死啊? 儒家在稷下学宫的资产全部加起来,也到不了六十金! 哪怕算上土地、房屋这种固定资产,最多也就四十金。 借六十金。 这家伙疯了吧? 孔安国一副早就料到的样子。 低着头,一声不吭,斜着眼,偷偷瞥着脸色阴沉的二人。 胡毋生不愧是宗师,心境摆在那里。 仅仅吃惊了片刻,便收住了情绪。 他瞅了瞅门外,确认没有人偷听之后,又咳嗽两声,压低声音,问道“这是犯了死罪不成?否则,为何要六十金?” 他虽然研究儒学,但对大汉律令也有所了解。 大汉支持用金子买命,美名曰:赎罪金。 在他的记忆力,孝文皇帝时期,《二年律令》明确规定了赎刑的等级和赎金数额。(已出土,具体内容,网上搜索名字可查。) 赎死,金二斤八两。 赎城旦舂、鬼薪白粲,金一斤八两。 赎斩、府(腐),金一斤四两。 赎劓、黥,金一斤。 赎耐,金十二两。 赎千(迁),金八两。 经过文景之治,大汉百姓手中金钱多了起来,因此,到了当今陛下这里,赎罪金涨到了五十万钱,也就是五十金。 (参考司马迁死刑腐刑二选一)。 如今,司匡竟然想要六十金。(约为太史公五分之六的腐刑部位。) 除了死刑免罪之外,他实在想不到其他方面的内容了。 “胡子误会了,司匡并无犯罪,借钱,只为买地。” “啊?”胡毋生惊呼一声,“买地需要这么多钱?我大汉地价竟涨到如此地步?” 段仲皱着眉头,挠了挠头,沉吟,道:“不对吧?我记得稷下周边地价约为三千钱啊。” “胡子、段仲师兄,请冷静。”孔安国神色正然,“其打算在稷下北部购买两百亩地!” “两百亩,耕的完吗?”段仲翻了个白眼,吐槽着。 “不是为了耕地,而是为了活黄河决口后的流民!” 胡毋生瞳孔中充斥着一股暗淡的金光,“此言怎讲?” 孔安国声音阵阵,朗声道:“买地,雇佣流民盖房,一人施工两天,可得一天食粮,能活一户人口。” 微微一顿,他忽然想起来司匡的形容词,补充道:“据说此法名曰以工代赈。” 段仲不屑一顾,摇了摇头,轻蔑一笑,“呵,什么以工代赈?根本就是商贾之法。说得好听,根本就是在行商贾之事吧?” “呃呃呃……” 孔安国一时语塞了。 他纠结的内容正是这个。 以商贾之事救济灾民,似乎违背儒家价值观,又似乎迎合儒家大道。 是否应该支持,他也没有了注意。 如果不是司匡那句“向其他诸子百家借钱”太过恐怖,他也不会来这里询问意见。 担心影响胡毋生判断,孔安国急忙准备补充,“胡子……倘若我” “此虽商贾之法,但是大义之举!”胡毋生没等他说完,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这位老者抚手而笑,“吾认为,此法可行!此钱可借!” 段仲脸色大变,拱手,“胡师,这不符合儒家作风啊!” 胡毋生笑眯眯地问道:“我儒家是何作风?” 段仲依旧拱手,咬着牙,意志坚定,“士!农!工!商!” 胡毋生笑了,捂着肚子,豪迈大笑。 脸上那两撮白色的胡须,一颤一颤的,“哈哈,此乃商君提议,本非儒!” “可是……”段仲还想说什么,被胡毋生抢先一步打断。 沙哑的提问声在屋内回荡,“仲郎,吾且问,孟子舆讲的穷则独善其身,下一句是什么?” 段仲一愣,思考着所学内容。 忽然,脸色一红。 拱手,把头埋在胳膊之间,不敢抬起来,身体颤抖,怯生生的说道:“达则…达则兼济天下。” “这就对啦!”胡毋生拍拍手,高兴得像个孩子,“救济灾民,符合我儒家道义,此钱,可借!” “胡子……那个……” 孔安国又开口了。 这次,他难言之隐更盛。 纠结的,脸部肌rou都拧成了一根麻绳。 “又怎么了?”胡毋生望着眼前这位儒家继承人,叹了一口气,“安国,这可不像你。为何说话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想说就说!有什么事,尽管说出来,不必藏着掖着!” 孔武虽然品行端正,但身体不好,可能挑起孔氏正统的重任,需要落在眼前这位青年身上。 然而,这家伙的性子,着实令人着急。 “唉。”孔安国再次叹了一口气。 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房子建成之后,司匡的第一个目标可是……可是眼前这个借钱大户啊。 总不能直接开口:“一年后,房子完成之日,就是您名声丧失之时吧?” 估计说完了,这个老头儿得气的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