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梦重现
“陛下想亲自看望父亲,却被魏将阻止,使者转达了陛下的问候,希望父亲保重身体。” 廖化剧烈咳嗽了两声,“咱们是亡国君臣,称呼上一定要谨慎,不能给别人留下口实。” 面前的青年却连忙解释:“父亲放心,到了洛阳城,孩儿一定改口。” 本想叮嘱两句,廖化却明显感觉体力不支,他已经七十四岁了,身体状况比不上年轻人了。 大汉覆灭,后主与多名重臣得到了新君命令,举家迁往洛阳。 成都与洛阳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对廖化这样的老人来说,这就是一场死亡行军。 他的好友,同样古稀之年的宗预,已经在两天前病逝。 廖化明白,自己也撑不了太久,大限就在这几天。 闭上眼睛,廖化慢慢的说道:“你先出去吧,让为父休息一会儿。” 脚步声渐渐远去,帐篷外只剩下嘈杂的人声和马嘶。 往日的种种,浮现在脑海里,廖化并不担心后主和家人的安危,他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继续为大汉做些什么。 思绪飘回到几十年前。 一段段金戈铁马的往事,从脑海中浮现。 一位位面容模糊的英雄,向着自己招手。 眼角流出泪水。 想到季汉建立到覆灭的种种,廖化张开嘴巴,很想最后大喊一声‘破贼兴汉’的口号,但他为了后主的安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头脑变得昏沉,意识逐渐模糊。 …………………………………………………………… “主簿!” 听到了急促的喊声,廖化缓慢睁开眼睛。 “主簿,前线送回急报。”。 面前的景色发生剧烈变化,一张稚嫩的脸庞出现在自己眼前。 尽管觉得面前这人眼熟,廖化却想不起这人的身份。 青年取出一张纸,递给廖化,“主簿,我军将士刚刚拾起了曹军射进营中的书信。” 下意识接过信件,廖化快速读完信上内容。 几行字,透露了不少信息。 这是一封以孙权口吻书写,交给曹cao的信。 信中表示,孙权将会派遣大都督吕蒙统帅江东军精锐,背盟偷袭荆州。 为了保证行动顺利,孙权希望和曹cao联合。 曹军拖住关羽的部队,江东军夺取荆州之后,曹军就和江东军联合,夹击关羽军。 这封信,让许多本已模糊的记忆,重新变得清晰。 廖化看向面前的青年,“这件事,关将军知道了吗?” 话一出口,廖化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襄樊之战已经是40年前的事情了。 青年却没有察觉到异常,摇了摇头,“关将军还不知情,我得到书信之后,立刻给您送来了。” 廖化怔怔的看着面前青年,“现在是哪一年,咱们又在哪里?” 青年愣了片刻,疑惑的看向廖化“现在是建安二十四年,关将军统兵北伐,我军正围困襄阳和樊城,战事已经进行了半年。” 缓缓闭上眼睛,廖化试图抑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再次睁开眼睛,廖化依旧没能彻底平复心情,“我明白了,你先出去。” 青年离开帐篷,廖化再也控制不住手指的颤抖。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但廖化可以确认,现在正是襄樊之战的关键时刻。 恐惧,或者兴奋? 面前的一切不知道何时就会消失,命运也许只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 梦境也好,现实也罢。 廖化回到了这个决定大汉国运的关键年份。 襄樊之战时,廖化才29岁,他还有大把时间改变历史。 得到这封书信,廖化没有在第一时间求见关羽。 四十年的经历,让很多记忆变得模糊。 不单单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即使廖化亲身经历的事件,也有太多细节需要回忆。 劝关羽回防江陵之前,廖化决定先去打探更多情报。 冷却的鲜血重新沸腾了起来。 孙权背盟,江东军奇袭荆州之后,不少战友变节投敌,更多忠贞勇士战死沙场,既然自己回到了这个历史节点,他必然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命运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这一次,廖化不想再留遗憾。 他要让汉家旗帜重新飘扬在东汉十三州。 再次读完书信,廖化冷静了下来。 吕蒙白衣渡江,孙权背盟偷袭荆州的事情,廖化永远不会遗忘,更不会怀疑面前书信的真实性。 但是,关羽不是自己,没有之前的经历,对方未必会相信这份情报。 襄樊之战打到现在,关羽军即将取得最终胜利,贸然撤军,只怕关羽和众将士都不甘心。 为了说服关羽撤军回援荆州,廖化翻动起手边的情报。 很多记忆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被遗忘了。 通过这些情报,廖化重新回忆起大量细节。 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廖化离开帐篷,前往关羽营帐。 营地里到处都是行迹匆忙,面容疲惫的将士。 经过连续作战,关羽军将士早已消磨了锐气,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无非是因为胜利在望,曹军即将覆灭。 大军似乎马上可以攻下襄樊,胜利唾手可得。 除了廖化,没有人意识到,关羽军会遭受致命背刺。 廖化不由得叹了口气,将士们早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荆州的失陷会成为压垮将士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到关羽营帐,廖化一眼就看到了身披绿袍,头顶绿帽的关羽。 关羽正和将领们商谈襄樊战事。 看到关羽,廖化有些失声:“君侯!” 关羽看向廖化,笑了笑:“你来的正是时候,我们正在探讨攻打襄阳和樊城的下一步部署。” “襄阳城比较坚固,粮草充足,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战果,但是,樊城城小,遭到洪水冲击,城防设施损毁较重。” 关羽抚须大笑,“我亲眼看过樊城的城防情况,守军坚持不了太久,胜利就在这几天。” 看到关羽脸上的得意神色,廖化心中一沉,他赶紧上前两步,交上那封曹军射进营地的书信。 “樊城守军应该得到了相同内容的书信。” 接过书信,关羽仔细阅读,眉头皱起。 看完书信,关羽将书信交给其他部将传阅。 众人传阅的时候,关羽看向廖化。 “这是曹军的诡计,咱们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曹军兵力不足,襄樊陷落在即,急切之间,变不出援军,只能采用疑兵之计,在江东军身上做文章。” 廖化连忙摇头,“君侯难道忘了,建安二十年的时候,孙权背盟偷袭,夺取了我们荆南三郡。” 廖化语气变得急躁,“孙权一直想占领整个荆州,和曹cao划江而治。” “孙权的大都督吕蒙,也一直对荆州有非分之想,我军这次倾力北上,江陵守备空虚,确实是吕蒙偷袭江陵的最好机会。” 听完廖化的话,关羽非但没有提高警惕,神色反而有些放松。 “你说的没错,孙权确实一直对荆州有野心,早在北伐之前,咱们就充分考虑过这种可能。” “为了防备孙权背盟,我军做了充足准备,北伐之前,荆州重镇江陵城已在原有城防基础上新建了一座外城,城池易守难攻,将士们的家眷也被安置在城中保护。” 议曹从事王甫,此时也看过了书信,安慰道:“元俭大可不必担心,以孙权和江东军的作战能力,十万大军都拿不下合肥,江陵有兵有将,又有城池险固,你还怕什么?” 王甫转过身,看向身边的众将,“关将军威震华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孙权和吕蒙不出手还好,一旦他们背盟偷袭,可是给咱们收复武陵、桂阳、长沙和江夏提供了口实。” 众将对王甫的观点表示赞同。 关羽:“有糜芳守备江陵,荆州必然万无一失。” 廖化摇了摇头,“如果糜芳开城投降了呢,君侯在出征之前,可是扬言要在班师之后,对糜芳和士仁治罪。” 看了看身边的将领,关羽面色严肃,“大军北伐的关键时刻,糜芳和士仁没能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军用物资,如果不惩罚他们,怎么对的起兢兢业业,枕戈待旦的众将士们?” 来到廖化身边,关羽压低了声音,“我训斥糜芳,是为了让糜芳守好江陵,戴罪立功,为我军北伐提供充足物资,并不是真的要惩罚他。” “糜芳和士仁跟随我们兄弟走南闯北,糜芳更是大哥的内弟,这两人或许能力有问题,但忠诚经过考验,他们不可能叛变。” 关羽的嘴角带起了一丝嘲弄,“以糜芳的能力,投降孙权能得到什么?我军如日中天,他又是大哥的内弟,如果大哥称帝了,他就是国舅,孙权可不会把meimei嫁给他。” 廖化急了,他知道自己的经历难以说服关羽,所以,他准备以托梦的形式进行劝说。 “君侯,我曾做过一场梦,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糜芳和士仁先后献城投降,北伐将士家眷落入江东军手中,大军因此分崩离析,最终丢失了荆州。” 廖化神情严肃,现场安静了一会儿。 没多久,关羽、王甫等人开怀大笑。 关羽笑了起来,“元俭,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没想到你会把梦境当成现实。”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但你别把梦境当成现实,咱们胜券在手,等大军夺取了襄樊,大哥再从汉中出兵,汉室复兴就不再是梦想。” “这次北伐消耗了大量物资,因为一封书信撤出战场,咱们会前功尽弃,消耗的物资需要重新积攒,而且,曹军有了准备,增加守备兵力,咱们再想夺取襄樊,就难了。” 关羽的语气变得柔和,“你的顾虑确实有道理,我会派人打探江东军的动向,你先下去休息吧。” 廖化还想再劝,关羽却已经转身离开,和王甫等部将继续讨论战情。 只有廖化明白,书信上的内容全都是真的,吕蒙必然会带兵偷袭荆州。 围攻襄樊的行动,注定无功而返。 廖化却只能告辞离开。 (廖化病逝时的年龄应该在七十四至八十三,本书采用七十四岁的说法,这样襄樊之战的时候,廖化比较年轻,只有二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