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无他,薅羊毛
    向来喜欢与人唱反调的姚尚书,今日就像锯了嘴的葫芦,一言不发。    优哉游哉地站在当中,微眯着眼晃动着脑袋。    好似不是来上朝的,而是来打瞌睡的。    天子颇为郁闷。    第一次被如此和谐融洽的朝堂氛围,搞得下不来台。    “陛下,通商一事既无人反对,理应安排人手,各尽其职,早日促成好的结果,才能够让大家安心。”    王之逊拱手作揖。    “陛下有开先河之勇,实乃英明圣君!”    “陛下英明!”    王氏子弟们跟着附和起来。    剩下的众臣自然不甘示弱也跟着高呼“陛下英明”。    天子早就见惯了这种阵仗,往日听到王副丞带着拍他马屁,他还挺舒服的。    可今日,他心里慌张,只觉得这样的马屁十分刺耳。    事情还没拿出章程,就让他安排诸事?    还没有好的结果还扣上英明的高帽。    等到通商失败,他是不是又要下罪己诏,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的身上?    不。    天子看向朝臣队尾处,迫不及待地点出唐清柔。    “唐市监,昨日朕与你商议的事情,你可想出了解决之法?”    这些老油条是靠不住了。    只能寄希望于一腔热忱的唐清柔,能够给他出些有用的主意。    “回陛下。”    唐清柔出列,从宽大的官服袖子里,掏出一本小册子,弯腰呈上。    “陛下昨日的难题,微臣解决不了,只能再去寻求秦先生的帮助,这是秦先生根据多日来参考各种古籍和一些见闻,整理出来的西域产物传入大乾的用法。”    此话一出,众人双眼皆是一亮。    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西域通商,虽近百年来是断绝状态,可放在一百年前,那也是相当繁荣与发达的。    古籍之中自然会有所记载。    只是。    捡现成的便宜谁都会去做,像秦小满这样,还专门去古籍里翻找资料,用来佐证开通商道有利的事,会做的人很少。    因为这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判断那些古籍里所讲的内容,是真是假,有没有带着主观性。    这是一件相当困难且繁杂的事。    “朕只当秦先生对于通商一事只是出了一个主意,没想到……”    就连天子都震动不已,也感动不已。    秦小满,实乃国之栋梁!    凡事都未雨绸缪……    “陛下,秦先生不愧是钦点的帝帅,为我大乾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做法,让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小册子还没呈上来,王之逊率先表态,不由分说地对着秦小满就是一通夸赞。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哪怕王氏子弟们见状,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天子也是神情微妙地打量着说得并不勉强的王之逊,一时间都没办法接话。    难不成,王副丞对秦先生表现得如此友好,是真的打算与秦家握手言和,既往不咎了?    根据他对王副丞的认识来看。    王副丞可不是这么大方的人,更不应该会畏惧秦先生未来帝师之尊才对。    天子也没有多想。    臣子之间的争斗嘛,他只管保持好均衡便好。    王之逊虽是王氏中人,但于其他王氏子弟又有所不同。    对待他的态度是相当好的,也能够成为他在朝堂里的第二张嘴。    若是有朝一日王氏一门衰落了,只要王之逊不犯事,这个副丞相之位还是王之逊的。    而秦先生……虽然相处时日不久,但他已然知道,这就是上天派到大乾来造福百姓们和皇家的福星,日后绝对是支持大乾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者都是他心目里不可或缺的帮手,能够和谐相处,定是不错。    不能,他也觉得无妨。    “快快。”    天子没有把臣子间的恩怨放在心上,催促着小李子快走两步。    接过小册子,便马上翻阅了起来。    入目便是苍劲有力的行楷小字,若不是苦于其中的妙计,天子定然要好好欣赏一番这篇佳作。    好字!    这字与唐家三小姐不相上下。    不!    甚至更甚一筹!    天子看到其中的内容,想到这本小册子里虽然仅有数千字,但秦先生定是为此耗费了不知数千日的时光,才有了如此积累。    果断打消了,再给秦先生增加教习公主们练字的课程的主意。    天子的字只要在批阅奏折时写得规整即可,唐三小姐教公主们练字已然大材小用,不能再增加秦先生的负重。    秦先生大才,理应用到更重要的地方。    比如。    这本小册子里的主意上。    “妙啊!”    “真是妙啊!”    天子不停地翻动着小册子的纸张,看得如痴如醉,不停地发出赞叹声。    薅羊毛。    也就是秦先生能够想到这种办法!    令下面的文武百官面面相望,都是一头的雾水。    既好奇于小册子上的内容,又不免认为天子这是在装模作样。    西域那些珍奇的产物,昨日唐清柔劝告京城商会时,早已表露了出来。
    他们也早已知晓。    不就是想将棉花当填充物,又拿用香辛料和一些矿物来满足大乾商行的需求,将大乾随着人力充足、生产力过盛制造出来的廉价物品,拿出去与他们交换,各取所需?    秦小满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够有什么更好的主意,能让天子拍案叫绝呢?    不论如何。    如今与西域各国通商已是定局。    而且天子只说通商却没有具体的章程……他们又将银票往袖筒里塞了塞。    做好了作壁上观,最后跟风喝汤的准备。    “好!”    天子高兴的直拍龙椅,满眼兴奋地看向朝中众臣们。    “通商一事,具体的章程就在朕的手中,但此事京城商会已然捐了二百二十五万两充作军费,朕让唐市监划分各商户间承包的事项,另外,还剩下一些收支可能不稳定、需要再次投资的产业……爱卿们有感兴趣的吗?”    天子捏紧了手里的小册子。    就像抱紧了一棵招财树。    不!    不止是招财树!    秦先生说得很清楚,有了小册子上来的商业交流方法,迟早!    迟早大乾的国土会向西域诸国延伸!    在未公开小册上的内容前向文武百官提出并肩同行的愿景,是天子的恩赐。    更是对于这些人的一次考验。    新的时代已然到来。    想要获利,必须先付出才有回报,像以往名门望族一样,想着摘别人现成的果子?    在知识不对等、见识不对等的情况下,这些名门望族的眼界,已经跟不上异军突起的秦家之流了!    “陛下,作为皇商秦家,我秦家愿意听从陛下差遣!”    站在队尾的秦立夏不假思索地开口。    他是不知道小满交给唐姑娘的小册子写了什么。    但他相信,小满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绝对不会让信任他的人吃亏上当!    “好!秦爱卿不愧是朕最为信任和依赖的一任皇商!”    天子夸赞的话不要钱似地往外冒。    但秦立夏打了头阵,却依旧没能鼓动更多的朝臣挺身而出。    朝臣里,替商户挂名者巨。    名门望族和权贵世家名下确实有不少店铺以及田产,可那都是祖上继承的,他们又并无经商头脑,最多就是维持现状。    如今要投入大量银钱去搏一把,万一搏错了,让祖上传承的家业减少,那岂不是愧对祖宗?    他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    都在各自僵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