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这也太顺利,太快了吧
书迷正在阅读:家父朱重八、御弟别跑、秦煌、医品龙婿、跑山人:我的属性加点人生、西游:六岁熊孩子,开局怒怼观世音、开局冒充女首富儿子、回到80,从春晚开始、朕,昏君!秀翻全场皇帝、我家娘子,获得被动神技
		
		    新厂房的建设进展很快,已经到了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那几台重点设备也已经陆续到位。    生产管理团队也已经组建起来,一线生产制造工人也招聘了好几十人,全部都是有技能职称,有丰富工作经验的。    每月收入十几K,这样的待遇很容易就招聘到优秀的工人,宏达实业的招聘消息一放出去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应聘。    几个大部件的工艺规程也已经全部编制完成,又全部送到了胡光凡的办公桌上。    坐在老板椅上,胡光凡正在翻看这些工艺规程。    这应该算是“三稿”,也就是说修改了两遍,谢正安第三次将这些工艺规程送过来。    每一本都认真翻看一番,胡光凡满意的点了点,终于完全达到了自己的要求。    这样质量的工艺规程是其他企业根本不敢想的,cao作性强,制造成本低,对产品质量有很高的保证,等等。    翻看完这些工艺规程之后,胡光凡又一次去了新厂房,在那里看了一大圈才离开。    这些日子,他基本上每天都去新厂房。    从开工建设到现在二十几天的时间,终于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    生产制造工艺编制出来了,生产准备工作也进行得差不多,连一些工装夹具都开始陆续到位。    下周一,准时开始第一列车的大部件的生产制造,还有三天的时间。    这边的情况也被凤凰厂重点关注着。    刘家良甚至在亲自询问。    “张部长,宏达实业那边大部件的生产准备情况怎么样呢?”    张岩回答道,“刘总,他们那边的情况喜人,基本是一天一个样,计划下周一开始第一列车大部件的试制。”    刘家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速度,让人很欣喜呐。    如果第一列车试制成功,完成评审,满足凤凰厂的要求,那就将有第三家能生产制造大部件的供应商。    目前的这两家大部件制造上他有一点不喜欢,他们两家太团结了,几乎是统一战线,这样的情况对凤凰厂不利,必须要打破才行。    “张部长,下周一你亲自去一趟宏达实业。”    “好的,我亲自过去,回来之后再向您汇报第一列车大部件的试制情况。”    时间过得飞快。    几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很快就来到了周一。    宏达新厂区的办公大楼还在建设之中,但新厂房已经能投入使用,各种准备工作也全部到位。    工人们蓄势待发,技术团队成员,生产管理团队成员等等全部到了生产制造现场。    按照计划,今天开始第一列车大部件的试制。    早早的,胡光凡带着几人亲自来了,如生产部长刘江,技术部长谭敬民,人力资源部长沈灵月等等。    走进厂房,胡光凡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是属于自己的第一栋厂房,状况不错,面积也够大。    有人一路小跑过来,汇报道,“胡总,一切准备就绪,请指示。”    胡光凡挥手道,“开工,开始第一列车大部件的试制!”    一声令下,机器轰鸣起来。    第一道工序是下料。    工人们将一块有数张门板大小的铝合金板放置在数控水切割机的工作台上,按下启动键,切割开始。    一股细细的高速水流从喷嘴喷出,在数控程序的控制下对这块8毫米厚的铝板进行切割,速度不慢。    上午九点左右,张岩带着数人也到了这里。    “胡总,你们速度这么快,都已经完成了好几块板的切割。”    胡光凡一笑,“我们两台大型切割设备呢,效率很快的,量产之后,一天交付一列车的大部件都没有问题。”    一天一列车!    这没有吹牛吗!    除了张岩之外,凤凰厂的其他几人是不信的,大部件的生产制造周期长,工序多,耗时多,三、五天能交付一列车都算非常不错了。    张岩现在对胡光凡越来越了解,知道胡光凡一般不吹牛,于是惊喜的道,“真的能一天一列车吗?”    胡光凡道,“问题不大。”    顿时,张岩有一点微微激动。    目前的那两家大部件制造商都还做不到这一点呢,一般两、三天才能交付一列车。    在这里,大部件的生产制造速度很快,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完成了两个大部件的板料切割,开始进入了焊接工序。    这速度,真的好快啊!
    张岩对大部件的生产制造是了解的,另外那两家供应商的速度没有这么快。    下午的时候,张岩又过来了,看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制造现场,看到一个个开始焊接的大部件,感觉这宛如开挂了一样,这效率,也太高了吧。    一般而言,从开工到完成,一列车的大部件的制造周期大约五天左右,在宏达实业只用了三天半。    这是第一次做部件吗?    当宏达实业提出来第一列车制造完成,可以评审了,凤凰厂的很多人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大部件的生产管理团队,技术团队也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感觉开工没有几天,然后就制造完成了。    这效率也太高了,关键是整个制造过程非常的顺利。    “这和我的设想完全不一样,在开工之前我还做了很多预案,以便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太顺利了!”    “老板牛批,生产制造过程这么顺利,具有这么高的效率,主要原因是生产制造工艺够科学,够先进。”    “对,主要是生产制造工艺的原因,只要严格按照工艺cao作,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    第一列车的大部件非常顺利的制造出来,让很多人惊奇,很多人欣喜。    刘家良听到汇报之后也是半天没有反应过来,这么快的吗,他们真是第一次做大部件吗。    那两家大部件制造商原本对宏达实业是不屑一顾的,听到消息之后也是愣了半天。    从开工到制造出来,居然只用了三天半。    想当年,他们第一次做大部件的时候,哪一个不是用了十天半个月,整个过程之中磕磕碰碰,好不容易才将第一列车搞出来,评审的时候又有大量的问题,整改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整个过程的艰辛,他们自己最有体会。    这是假的吧!    后来这样的消息听多了,他们就知道这不是假消息,应该是真的。    于是,这两家大部件制造商的负责人相约到了一起,坐下来聊起了这件事情。    他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宏达实业这么顺利,觉得必须要采取一点措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