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开公司的前奏
“好了好了,老王你骂够了没有啊。” 姜峰有点挂不住脸了,连忙叫屈道:“那我说的是事实嘛。”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而且就是因为以前我穷怕了,现在才不想回到那时候,才不想失败嘛。” “这换做你,你也不想的吧。” “好日子过惯了,谁也不想回到以前窘迫的日子,回到吃个东西都要斤斤计较的时候。” 李默附和道:“所以这确实是人之常情,老王你就别说他了。” “行行,你们说的有道理,我不说了,行吧。” 王肖耸了耸肩,然后转移话题道:“那李默,你帮帮姜峰啊。” “你觉得他开档口做什么好。” “对啊,李默,你年轻还读过书,在我们这些人里面,确实只有你最有想法,最聪明了。” 姜峰面带几分期望的看向李默。 其实他至始至终就打内心里,对李默有种特殊的敬佩感觉。 那就是对方有超出普通人的缜密和细腻心思,以及有着不一样的成熟和独特思想之类的东西。 在加上但他了解到李默毕业后的这些大概经历之后,更是敬佩的印象颇深。 哪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像对方这样,不靠任何自身背景,就只靠自己的努力和打拼,就混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只不过以前他还能从陈金林那捞金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对方有什么了不起。 那种不大的敬佩也被他自己的骄傲弄得视而不见。 但现在,对方已经不知不觉要准备开第二个档口了。 而自己,却连第一个档口都没想好做什么。 “读什么书啊,你不也读了高中嘛,我们半斤八两好吧。” 李默自嘲一笑:“而且我也只懂手机方面的东西啊,这不都跟你姜峰一样么。” “我高中只读了一年就辍学了,你好歹还读了四年大专啊。” 姜峰连忙说道:“而且伱第二個档口打算搞什么,不会是还是手机吧。” “我实话实说,大概率是的。” 李默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 第二个档口做什么...... 其实他目前也只有几个大概的想法,并没有彻底下定决心来。 毕竟他一向喜欢先给自己多设几个选择,到时候在根据现有条件和环境来决定下一步的路。 反正在这个年代,他有太多的先天性信息优势了。 无非就是启动资金的问题了。 但无论他做什么,手机这块他目前是离不开的。 这是肯定的,是毋庸置疑的。 谁让这是这个年代最赚钱的项目之一呢。 至于互联网什么的.....他只懂概念不懂技术,也没那个渠道和金钱去投入。 另外房地产之类的……他连想都不会去想。 “好吧。” 姜峰沉默了,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王肖见状,想说点啥又不知道说什么。 他很怕适得其反。 ‘反正姜峰不离职,给公司稳定供应手机业务就行。’ 抱着这个想法,他最终也沉默了下来。 于是,三人又坐了一会之后,就买单离开了。 ....... “那个刘伟的工作表现怎么样。” 打车回到出租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李默一见门,就看到李燕在电脑旁边,给今天收到的手机进行整理和归类纪录。 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纯牛奶,大口喝了几下,缓解了一下酒精的后劲。 “感觉比刘威还老实啊。” 李燕回过头,手中的动作不停,飞速的回答李默问题。 “那肯定啊,刘威至少还跟我熟,也是我们那的人,刘伟就谁都不熟了啊。” 李默走过去,站在旁边一边看一边说话。 “嗯,难怪了,不过他.....” 李燕话还没说完呢,就鼻子不自觉的抽动了几下,然后上下看了李默一眼,皱眉道:“你喝了多少酒啊,浑身上下一股酒味。” “你这要是让老妈看到,非得说你一顿不可。” “你就别经常拿老妈出来说我了。” 李默不由一阵苦笑,然后转移话题继续说道:“要是他差不多对柜台的事情熟了,就让刘威带着他出去做事吧。” “出去做什么,送货拿货跟做调查那些事情吗?” 李燕不解问道:“你到底是打算让他做点什么,你还没考虑好么。” “不能说我没考虑好,得看他以后做到哪个地步。” 李默把手中的纯牛奶几口喝完,再次说道:“我只是觉得他现在符合我对外招人和用人的标准了。” “所以才把他招进来培养一下,看看他的潜力啊这些。” “至于以后就得看他自己了,他能做到什么样的事情,我就可以给他什么样的岗位和权利。” “你这说的什么啊,我怎么完全听不懂啊。” 李燕说道:“什么岗位权利啊之类的,你当你这是公司呢。” “还有你明天自己去外面转转啊,我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档口和门面了,你自己有空就去转转吧。” “好,我明后天就去外面转。” “至于公司......哈哈,也许很快,我就会成立一个自己的公司了。” 李默说完,随手把喝完的牛奶瓶往垃圾桶一丢,然后说道:“我去冲凉了。” “我跟你说多少次了,这瓶子是可以卖钱的,你拿去放阳台那个角落啊,我到时候一起拿去卖啊。” 背后,李燕的目光瞬间被那个瓶子吸引,完全没有注意到李默说的快成立公司的事情。 或许在她看来,那估计又跟蚂蚁网络公司差不多吧。 她已经对李默的很多行为和动作,渐渐感到麻木了。 “.......” 李默的脚步不由得踉跄了一下,苦笑着摇摇头走进了洗手间。 这个老姐,真是越来越像老妈了。 自己是差那几分几毛的人么。 怎么老是习惯性的劝自己节省啊什么的。 李默一边关门,一边回忆起了前世自己没赚到钱之前,外公还在病床上躺着的那几年。 母亲总是从大事到小事,一边让自己别舍不得钱吃穿好点,一边让自己要学会一分一毛的节省。 “十个一毛就是一块钱了,你有时候出去坐车和吃饭,可能就差这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