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8章 无须五十
书迷正在阅读:英雄无敌之争锋、诸天签到从梦华录开始、我的人生可以无限修改、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通天塔:我获得了管理员权限、武侠,我成了NPC、修仙世界里的头铁武夫、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开局带走照美冥、从科西嘉到第四罗马
听闻王陵佯装抱怨的道出幕后黑手的身份,阳毅不由一阵默然。 洨侯、郦侯。 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侯爵名称,无论是在此时的汉室朝堂,还是在后世人的脑海中,都着实算不上‘耳熟能详’。 但在十几年后,惠帝刘盈、前少刘恭接连死去,朝堂皆为吕氏外戚所掌控的那段短暂的黑暗时光,这两个侯爵,却会成为整个汉室除太后吕雉外,最尊贵的二人。 洨侯吕产,郦侯吕台!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十一年后,年刚过十岁的前少帝刘恭被吕雉废杀时,郦侯吕台的儿子吕通,便会被吕雉封为燕王。 至于洨侯吕产,更是会被吕雉立为汉祚前后四百年内,仅有的一位‘吕王’,以取代如今的梁王。 再加上吕释之的儿子吕禄,燕王吕通、吕王吕产、赵王吕禄三人,便会组成吕雉掌权后八年当中,吕氏外戚最为仰仗的一股势力。 其中,吕王吕产、赵王吕禄二人,更是在惠帝刘盈驾崩后,吕雉彻底把控朝政的八年之间,长时间把控着长安南北两军,将朝臣百官、功侯元勋反抗的可能性彻底扼杀。 现如今,惠帝刘盈依旧端坐天子之位,吕禄还不过是个小卒;洨侯吕产、郦侯吕台二人,也还不过是长乐宫西北、西南两处宫门的宫门尉。 至于长安南、北两军,也还暂时把控在身为卫尉的曲成侯虫达,以及担任中尉的临辕侯戚鳃手中。 不出意外的话,待阳毅cao作一番,北军就将为取代戚鳃,成为中尉的梁邹侯武虎所掌控。 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时还不是什么大人物的吕台、吕产二人,是阳毅能轻易扳倒的。 别的不说:若不是绝对信任,吕雉又怎么会在不远的将来,将吕产以及吕台的儿子封为吕王、燕王? ——要知道取代梁王的吕王,其封国就在函谷关外,可谓是关中阻绝关东诸侯的门户! 燕国更是汉室北方,与匈奴直接接壤的两个诸侯国之一;燕国的北方边界,至少占了汉室北方边墙的一半! 光从这一点,阳毅就不难推断出:对于吕台、吕产这两个侄子,太后吕雉是怎样的信任和信重。 更让阳毅为之头疼的是:吕台、吕产二人,正式已故周吕令武侯仅有的两个儿子…… “长陵,田氏……” 既然吕台、吕产二人不方便直接针对,阳毅的注意力,便也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吕台、吕产二人此番,cao纵长安粮价的白手套:粮商田氏身上。 长安田氏,算是汉室第一批因‘广迁天下豪杰于关中,以首天子之灵’的陵邑政策,而强制迁入关中的地方豪强了。 在太史公所著《史记·货殖列传》当中,长安田氏及其分支,更是被一向严谨的司马迁,笼统的归类为了‘诸田’。 如果阳毅没猜错的话,现在这个时间点,关中商界,还没有出现后来的豪商粮商安陵杜氏、典当韦姓粟氏、高利贷商人无盐氏、快递员师氏。 整个关中商界,几乎都掌控在长安唯一一家豪商:长陵田氏手中。 但与几十年后所不同,此时的汉室,还没有经历文、景两代的工商业狂野生长;长陵田氏,也还没有在朝堂遍布耳目,更没有开枝散叶,成为太史公口中的‘诸田’。 区区一介商贾之家,凭借汉室此时仍旧浓烈的仇商、贬商舆论,就算是彻底血洗之,应该也没有什么难度。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就王陵所言,长陵田氏,是吕台、吕产搜刮民财的白手套、狗腿子。 贸然对田氏下手,会不会惹怒吕雉且不说,倒是必然会惹恼吕台、吕产二人,以及二人背后的‘周吕部旧’集团。 ——想来吕台、吕产二人也不傻,‘屯粮居奇,祸乱关中人心’这种大事,二人也不可能只顾着吃独食,却不去拉几个朝中巨擘分摊风险。 这样一来,就使得‘取缔长陵田氏’一事,阳毅必须拿出一个绝对不容置疑的由头。 如密谋造反、动摇社稷这种十死无生,任是吕雉也挑不出一点毛病的罪名,才足以使得长陵田氏死光一户口本之后,朝中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为这么一家子蛀虫鸣冤、平反。 这倒也不难:对于此时官、爵两低的阳毅而言,天底下最简单的事,莫过于扣帽子了。 此时此刻,阳毅脑海中,就已经罗列好长陵田氏的罪状了。 ——囤货居奇,哄抬粮价,蛊惑民心,鱼rou乡里,意欲颠覆社稷! 在乱世刚刚结束,甚至还没完全结束的此时,一介商户能积攒下足以左右关中粮价的财富,要说全是‘合法收入’所得,那才是笑话。 阳毅相信,在长陵田氏的搜刮过程中,一切相应的罪状,也都能适时浮出水面。 这样一来,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人手了…… 想到这里,阳毅不由稍抬起头,眼带晦暗的望向面前的王陵。 “王翁今位居内史,身彻侯之贵,不知可还有往日之勇,以血祸乱汉祚社稷之蛀虫?” 一听阳毅这话,王陵便不由眼皮一跳,心有余悸的抬起头! “此子……” 王陵如何听不明白:阳毅这是打算来一出先斩后奏,先把田氏连根拔出? 可要是如此莽撞行事,那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又该如何应对? 没了田氏这家垄断关中粮界的商贾,谁来负责收购、储存、售卖关中百姓的粮食? 田氏背后的洨侯、郦侯,乃至于更深处可能存在的颍阴侯灌婴、曲逆侯陈平等周吕部旧,又该如何应对? 最为关键的是…… “阳侍中。” 就见王陵略有迟疑的一拱手,面带疑虑的望向阳毅。 “高皇帝有制:凡调用兵卒五十人上,皆须天子诏书、调兵虎符为凭。” “纵老夫身内史之责,亦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韪,以调兵取缔长陵田氏……” 道出这句话,王陵正要开口,劝阳毅‘要不先去求道圣旨’,却见阳毅猛地一拍腿,顺势起身。 “不必五十!” “只须内史衙役四十八人,小子便可取田氏阖家之项上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