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最有钱儿的朝代在线阅读 - 二百九十二章 文人范成大(一)

二百九十二章 文人范成大(一)

    孝宗一心想北伐恢复中原,手下人也积极备战。任命下达后虞允文一方面在财力、物力、兵力上积极为北伐作好准备,另一方面,他建议赵昚遣“泛使”赴金,要求修改隆兴和约中部分侮辱性的条款,一是要求金朝归还河南的宋朝帝王陵寝之地,二是改变宋帝站立接受金朝国书的礼仪。对于赵昚来说,祖宗陵寝长期沦于敌手,每次金使南来,自己必须下榻起立接受国书,他内心早已视为奇耻大辱。因此,他立即同意虞允文的建议,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派范成大使金,提出归还河南陵寝之地和更改接受国书礼仪的要求。金世宗断然拒绝宋方的要求,金朝群臣也都对南宋擅自破坏和议愤愤不平,尽管范成大与金人据理力争、毫无惧色,最后还是无功而返。今天知道范成大的人并不多,印象中他就是一个文人。但是好友周必大为范成大去世后所写的神道碑,还原了他更为多面的人生:做人极其厚道,喜道人所长,不欲闻人过;做官仁民爱物,“凡可兴利除害,不顾难易必为之”;写文章,瞻丽清逸,自成一家;写诗词,大篇短章,传播四方;写书法,自皇帝至庶人,人人争相收藏……这样一个几乎没有瑕疵的全才,在时代的洪流中,虽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周必大还是替他惋惜不已:“虽大用而未尽,识者惜焉。”

    范成大成为大宋当时的全国“顶流”,是在他45岁这一年。这一年,乾道六年(1170),曾创下抗金彪炳战绩的国民级英雄虞允文向宋孝宗建议:派遣使者到金国去办两件关乎大宋面子的大事,一是请金国归还宋朝皇陵所在的巩、洛之地,二是要求金国更改受书礼仪。宋孝宗一听,爽快地准了。自隆兴二年(1164)北伐失败与金国签订和约后,这个十分想雄起的皇帝,就活得十分憋屈。宋朝祖陵竟然落在“沦陷区”,已经让以孝治国的国策显得可笑。更为现实的郁闷则是,每次金国使者来递交国书,南宋皇帝必须“降榻受书”——离开龙椅,亲自接收。宋孝宗早就想改变这项耻辱的礼仪。问题是对于当时强势的金国来说,这两件关乎大宋面子的大事,也关乎他们的面子。谁都要面子,最后就是拳头决定面子。所以出使金国提交“非分”的要求,本身就是一项危险的差事,派谁去呢?谁愿意去呢?

    虞允文推荐了两个人选,一个是李焘,一个是范成大。史载退朝后,虞允文将此事告诉李焘,李焘听说后吓得脸都白了:“今往,金必不从,不从必以死争之,是丞相杀焘也。”李焘强烈要求改派别人去担任这项要命的差事,他还要留着小命写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呢。任务只有落到了范成大身上。没想到范成大毫不推脱,一口答应下来。出发前宋孝宗专门问范成大,听说大家都很怕出使金国,难道你不怕?范成大回答:“臣已立后,为不还计。”我已经交代了后事,原本就没打算活着回来。宋孝宗赶紧宽慰说:“朕不发兵败盟,何至害卿!啮雪餐毡或有之。”我们又不是撕毁和约,金人不至于害你,不过像苏武一样风餐露宿、吞毡饮雪倒是有可能……

    话虽这么说,但范成大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因为宋孝宗交给范成大的国书里面,只提了请金国归还宋朝皇陵一事,丝毫不提更改受书礼仪之事。范成大觉得不妥请求宋孝宗补上。但宋孝宗“弗许”——也许是怕激怒金人,所以不肯在国书里写上这个诉求,只要求范成大到时便宜行事。说白了就是要范成大不按外交礼节出牌。自古弱国无外交,范成大此去凶多吉少。到达金国,范成大先是递交了请求归还宋朝皇帝陵寝的国书,并且说的是“词气慷慨”。就在金世宗及其臣子们侧耳倾听之时,范成大却突然说,两朝的受书礼仪有问题需要更改,我这里有一份私人写的奏疏。说完从衣袖中掏出奏疏,要呈交金世宗。这种唐突的做法并不符合外交礼仪,金世宗闻言大怒:“这里岂是你个人献奏疏的地方?”两边的金国大臣也很愤怒,纷纷用笏板击打范成大,但范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僵持了许久,金国太子甚至要拔剑杀了他。回到金人接待宋朝使节的旅馆,第二天范成大听到守门的小吏在议论,金国要扣留他。范成大知道自己处境危险,遂写下一首诗表明心志: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范成大《会同馆》

    诗中提到,他要以汉朝的外交家苏武为榜样。当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坚不投降。放逐北海牧羊,吞毡饮雪。匈奴人扬言:待公羊产乳,才会放了他。但苏武手持汉节,历尽艰辛18年,终不屈志。而范成大此次也做好了必死的准备,生命无非是一个小小的气泡,很轻很轻,无论生死我都要像苏武一样不辱使命,管它公羊产不产乳。范成大的气节在金国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金世宗认为此种不惧死的忠臣在哪儿都应该受到尊重,关键是可以借此激励本国的臣子,所以最后还是放了范成大。史载范成大“竟得全节而归”——出乎意料捡回了一条命回到南宋。尽管此次出使未能达成南宋的两项要求,金国只同意南宋方面奉迁陵寝,并归还宋钦宗梓宫,但范成大的平安归来,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外交成果。当时的南宋朝堂,大多为主和派,他们“畏金如虎”,生怕有任何言辞触怒金国,引起两国交战,故对一切不合理的条约忍气吞声不敢去争取。而范成大作为主战派的一员,以实际行动证明:想要别人尊重你,必须先尊重自己。越是不争不抢,人家越看不起你。因此范成大归来,像是给南宋打了一剂强心针,提振了国家信心。他本人也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达到个人一生的人气巅峰。

    但实际上,范成大本人从未想过做英雄,当硬汉,他的成名不过是历史时势推着他往前走。他真实的一面,是一个有点颓丧的禅佛爱好者,一个喜欢田园生活的半归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