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最有钱儿的朝代在线阅读 - 二百五十九章 岳家军攻齐(二)

二百五十九章 岳家军攻齐(二)

    当年十月,宋将杨沂中率军至藕塘,与刘猊军相遇。刘猊军据山,矢雨下。杨沂中令摧锋军统制吴钖以劲骑五千冲击其军,刘猊军乱。沂中又纵大军掩击,自将精骑绕出其旁侧,短兵相接,会宋将张宗颜亦至,于是刘猊军大败。宋俘齐军万余人并俘获其大将李谔、李亨等数十人。刘麟在顺昌闻刘猊败、亦逃。宋将刘光世遣王德追击,宋将王德与杨沂中追刘麟至南寿春而返。孔彦舟亦退兵,金齐联军遂败。藕塘之战表面上是大宋讨伐伪齐政权的一次大战,实际上可以说是宋金之间的一次非常重大的战斗,具体情况如下。

    藕塘之战的时间点是公元1136年,也就是大仪镇之战之后的两年。这两年间,南宋和金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对峙”。两个不死不休的仇敌,之所以忽然“不打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都需要休息。女真这边,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死了,他死在公元1135年初,而他死后,女真帝国乱做了一锅粥。原始女真帝国的继承制度既不是“父死子继”,也不是“兄终弟及”,而是——古老的勃极烈议事会。正是通过这个带有原始民主色彩的“勃极烈议会”,女真帝国的各实力派推选自己满意的继任者。所以,金太祖死后,四弟完颜吴乞买才得以成功接权。

    可品尝了“皇帝”味道之后的金太宗,他却很想按照宋朝的习惯“父死子继”,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完颜吴乞买进行了很多“汉化”行动,可毕竟他的资历不足,而且在位时间也不够长(不足10年),这导致他“父死子继”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实现。完颜吴乞买死后,女真帝国的新皇帝是不足十五岁的完颜合剌(金熙宗),而这个小皇帝其实是各方女真大佬博弈之后的结果,他想坐稳皇帝宝座,就必须要进行“整顿”,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女真帝国自然是要“休息”的。

    再来看南宋这边,赵构的皇帝位置也不稳,国内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都够他喝一壶,所以趁着北边消停,南宋集团也必须进行“内部整顿”。也正是这段时间,岳飞灭掉了太湖的钟相杨幺起义。虽然是难得的两年平静期,但在这个时代,谁都知道平静之后的暴风雨将会更加猛烈。

    首先坐不住的是南宋,准确地说是——张浚。张浚一直主张收复中原,尤其是在大仪镇之战之后,他“因功”成为了南宋帝国的副相。公元1136年初,张浚经过充分的准备构思了一个大胆的北伐计划:岳飞从襄阳北上,进军西京洛阳;韩世忠则从淮东出发,一路北进;刘光世、张俊这俩大爷作为预备役,随时增援岳飞、韩世忠。

    光是从战略上看,这肯定是非常好的构想啊,而且进攻的阵容也非常强大啊!南宋帝国的“中兴四将”一起出动,如果能够精诚合作,收复洛阳、开封,并不是梦!这一年的二月,东线战场首先爆发。淮东一带就在赵构的眼皮底下,这一战线的设计可以用篮球简单类比一下:张浚总控,韩世忠打前锋,刘光世、张俊打“双后卫”。

    战术设计很好,可真到了执行层面,实际却是这样的:韩世忠接到命令之后,他的大军就开拔指向了淮阳城。可在城下,刘豫和女真大军已经严阵以待,他们显然事先探知了韩世忠的军事行动,摆下了大阵仗,想要一举灭了韩世忠。可是,陷入重围的韩世忠不慌不忙,“韩王”的名号不是白叫的,他镇定自若的指挥大军突围而出,史载“为贼所围,奋戈一跃,溃围而出,不遗一镞”。虽然布了个大口袋,可刘豫和女真的联军却连个毛都没捞到。不但如此,冲出重围之后,韩世忠的大军反戈一击,一举击溃了淮阳外围的“重兵”,然后围着淮阳城连攻6天。韩世忠不愧为一代名将,实力实在是杠杠的。

    眼瞅淮阳危急,刘豫只能向女真告急,不久,金兀术和刘豫的侄儿刘猊合兵杀到,准备围殴“韩王”。韩世忠再猛,也是孤军作战,他给自己“齐名”的两个“好兄弟”写信求援:预备役该上了!可是刘光世和张俊,这俩“名将”好像屁股被钉上了,回信说:我们这边另有军情,不方便行动,不能配合你。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回撤。东线战场,就这么不了了之。需要注意,南宋的北伐之所以经常半途而废,就跟“刘名将”和“张名将”的关键时刻掉链子,有很大关系!

    我们回看西线,同年8月,岳飞出征。此时,岳飞刚刚丧母(就是那个背上刺字的伟大的岳母),岳飞是强忍丧母之痛出击的:大将牛皋攻克镇汝军(今河南汝州鲁山县),悍将杨再兴攻克顺州(今河南嵩县西南)、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王贵收复虢州、商州两州……从襄阳一路北上,对付汉jian政权伪齐岳家军可以说势如破竹。

    后世经常有人说,岳飞为什么不能和东线配合作战,如果两路同时出击,伪齐只能凉凉了。西线的形势比东线复杂,岳飞有各种事务要处理,比如在东线开战的同时,赵构还特意召见岳飞问话。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想想:在西线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东线的三大名将为什么不能再次整兵出征,反而看着岳飞一路孤军北伐?

    好吧,无论如何,到这一年的九月,没有后援的支持,岳家军也无力继续北伐,只能后撤。对张浚策划的这场“宏伟计划”,怎么说呢?看起来很美,但执行力真不怎么样!能怪岳飞、韩世忠吗?试问:关键时刻,对于刘光世、张俊的按兵不动,赵构和张浚怎么就默许了呢?真正需要他们总策划、总督战的时候,他们在哪?如果真要问责,那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好大喜功的赵构和指挥不当的张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