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最有钱儿的朝代在线阅读 - 一百四十六章 颇具个性的王安石(七)

一百四十六章 颇具个性的王安石(七)

    在军事的改革方面,王安石在改革之初就十分小心。任何国家一但激起军人的反对,势必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搞不好整个国家都没了,军人政变会造成政权的更迭。所以王安石虽然对于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存在的问题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王安石却不想动这块“奶酪”毕意军队内部派系格林立、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强行裁减,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且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军队改革绝非王安石的初衷,经济改革才是主要目标。国富民强有了钱,军队改革才有基础,只有花钱才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才能采用更好的武器装备,才能采购更好的战马,才能招募更精锐的士兵。只要钱有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于是王安石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制度,以取代原有的军事制度。这套制度,叫作保甲法。尽可能的少动原来的军队利益以保持国家的稳定。事实上王安石的这个保甲法并非原创,他山寨了秦国商鞅的“五家连坐法”,在此基础上升级了一下罢了。当时王安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准确吸收了商鞅变法的精华,他下令把全国百姓进行重组分户,每十家设为一保,每五十家设为一大保,每五百家,设为一都保。《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后来王安石修改了此法将保甲的户数削减了,分别改为了五家、二十五家和二百五十家,由德才兼备、家财雄厚的人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来管理众人。

    新保甲法规定,每户居民在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的指挥下,要轮流巡逻,昼夜不停。一旦看见前来抢劫的盗贼要做到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群起而攻之,不能避敌怯战。在战斗中明哲保身、袖手旁观者,不仅要赔偿盗贼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要与盗贼同罪。同时新法还规定,每户人家的门口,要挂一个牌子,上面写清楚户主、家庭成员、有没有暂住人员等基本情况。大家一起互相监督,互相揭发。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者是与门牌上不符的人员,就要立刻上报官府。如果隐匿不报,一经发现查实一家犯罪,所有人一起受罚。

    王安石颁布了这个新法后,对全国的治安环境的好转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原本占山为王的土匪根本不敢下山,也不敢进城打探消息,更不敢置办各种生活物资了。即使是实在没办法下山进行抢劫,这些土匪也打不过同心协力的民众了。这个新法在对付土匪、稳定地方治安上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效果!此外,新法还规定,如果有人犯了强jian、抢劫、杀人等罪行,同一个保的居民若不及时检举揭发,与之同罪。如果不是特别大的罪行,比如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等,可由保户们在保长的协调下自行协商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事情再由官府审判处理,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官府出面才能解决。王安石的这个新法,不仅把百姓们团结了起来,自行组建了一支护村队,还将权力下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官府的工作量,堪称一举两得。

    史料记载,在王安石颁布保甲法之前,由于地方军队厢军基本就是一个疗养院实在无能,为了平息地方叛乱,朝庭只能从京城调更精锐的禁军部队去镇压叛乱或农民起义。然而等京城禁军出动时,地方叛乱已经成了气候难以遏制了。因此每次平定叛乱,朝廷都需要耗费无数的财力物力,但是最终的效果还不好。

    可现在由于“保甲法”的实施,地方叛乱尚在摇篮中就被扼杀了。后世的史学家做过统计,在王安石变法时的保甲法颁布前,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三朝多次发生叛乱,总数超过百起。但是等到王安石颁布了保甲法后,整整宋神宗一朝,竟然没有一个地方发生过叛乱。宋哲宗一朝的叛乱,也少得可怜。直到那个“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做官家”的宋徽宗登基后,地方才数次发生叛乱。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宋江等人聚义水泊梁山,也是宋徽宗那个时期的事情了。当然那个时候的叛乱,就连(宋史》也承认,是因为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铤而走险被迫叛乱的。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王安石颁布的这个保甲法,绝对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法,在安定地方上是居功甚伟的。这里说一个题外话,王安石是借鉴了商鞅变法,建立了这个保甲法。四百年后,大明朝的一代圣贤王阳明也借鉴了他的办法,建立了一套崭新的军事理论。他建立的这套军事理论,就是被军事家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十家牌法”。

    这也足以说明王安石建立的这个保甲法,真的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法。否则一代圣贤王阳明为什么别的不学,非研究这个法而且也基本采用了同一个办法然而不管王安石的法有多好,在反对变法的旧党眼中,这依旧是一个祸国殃民的法。他们的反对之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他们与王安石之间的矛盾,也在这种争持中愈演愈烈,不断升级……这也可以说是大宋时重文之政策的一个不利的地方,也就是现代社会也一直在争论的民主与集中,广开言路与高效执行,如何处理,如何平衡的问题。一味的自由争论而没有必要的约束,显然会造成执行的低效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熙宁四年(1071年),开封知府韩维开启了反对的战火,他上疏奏道:保甲法毒害百姓,已经闹得天怒人怨了。当地官员为了迎合新法,天天组织乡民cao练,而百姓为此干不了农活。一旦百姓反对新法,地方官员就强行抓人,逼迫百姓训练,百姓已经忍无可忍了,更有甚者为了躲避保甲法,已经出现截肢指断的百姓了。

    听说此事后宋神宗大吃一惊,立刻叫来王安石询问此事是否真实。王安石自信的说道:“百姓爱惜自己的身体,怎么可能截指断腕呢这件事情绝对是假的。即使是真的,也不用畏惧。要知道小民愚钝,目光短浅,若不强制执行,新法何时才能普及现在就连士大夫见到新政都纷纷吃惊,更何况变法涉及的普通百姓呢这其中免不了有愚蠢被人蛊感的百姓,老百姓不理解新法,也不用跟他们解释,照章执行即可。”看看,王安石就是这么强横,就是这样的自信。

    听完这话宋神宗可是急眼了。要知道他可不是一个昏君,其变法就是为了富国强民。宋神宗知道民心的重要性因此宋神宗反驳道:“民言合而听之则圣,亦不可不畏也。”

    但是对于宋神宗的观点,王安石不以为然。因为他立誓要做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此外除了这个著名的“三不足”口号外,王安石还有一句更豪气冲天的话:“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大意就是不用跟百姓解释,早晚有一天,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评判,今天的我所作的变法一定不会错!王安石这个人就是这样地信心百倍,就是这样地无所畏惧,就是这样的豪情万丈。

    史料记载,听完王安石的言论后宋神宗也无语了,也没有什么话可以和王安石争辩了。于是宋神宗只好交代了一些具体工作,让王安石好好地考察新法,不要一竿子捅到底,千万不能让贫困百姓也服差役,要不然这类百姓真的活不下去,就只能造反了等等。

    虽然在王安石的强硬坚持下宋神宗没有采纳开封知府韩维的报告内容,但很快这位聪慧的皇帝就发现,韩维的报告绝非危言耸听,也不是完全的无中生有,故意与新法作对。百姓抗拒保甲法实施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因为没过多久,京城就爆发了一件轰动朝野的越级上访事件,让神宗皇帝震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