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章 名臣司马光(五)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但绝不是个经济家也不是个能臣。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 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兄长司马旦的家。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非常的尊重自己的哥哥。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 司马光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他在洛阳有田地三顷,妻子死后,他卖掉土地作为丧葬的费用,说来实在令人无法相信,身处高位一,薪酬极高,却需要卖地葬妻。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朴素节俭,一直到死。 但司马光的政治才干并不突出,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的典型代表,尽管他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但实际却因不满王安石而不择优劣尽罢新法,又将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西夏。日后在新旧党争时,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所以说司马光在个人的品德修养上无可撼动,称的上是一个君子。但在国家大政上,实不是一个良相能臣,并不能给急需解决内忧外患的大宋王朝提出解决问题的良方良策。 宋朝在多次战争中败北,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司马光仍坚持宗法及伦理纲常治国等,但除尽罢新法外却提不出有效的政策方针。《宋史》:熙宁新法病民,海内sao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正人端士,摈弃不用。聚敛之臣日进,民被其虐者将二十年。方是时,光退居于洛,若将终身焉。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 流传至今的一些司马光的轶事趣事,也主要是体现了司马光的一些个人品德修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从历史的评价来看,司马光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正人君子,但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大政治家。而在面对一个民族存亡,国家危急的时候,解决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千百年来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是范仲淹而不是司马光,虽然二人的谥号都是文正,但还是有高下之分。范仲淹所忧所虑的是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而司马光所侧重的是文化的传承,道德的修养。但是作为后人,不管是范仲淹还是司马光,我们为有这样的先人而感到无尚光荣。 司马光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一生诚信。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后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jiejie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再也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再也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后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 流传千古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据说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绝对是真实的,证据确凿,不容置疑。因为这个事情在宋朝就有记录了。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堕入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xue而进,儿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冷斋夜话》 这段文字清楚地记录了,司马光确实砸过缸,宋朝百姓也都知道这件情。“至今”开封、洛阳的百姓,还把这个故事做成画,到处传播。这里的“至今”,说的是作者释惠洪生活的时代。他生于1071年卒于1128年,写《冷斋夜话》时宋朝还没有经历靖康之耻(1127年),但距离司光也不远(1086年病逝)。因此,释惠洪的话是可信的,司马光确实砸过缸。那么,司马光又是在哪里砸的缸,又是什么时间砸的缸呢如今史学家们已经推算出了司马光砸缸的时间和地点。这个故事发生时间,大概是公元1025年或是公元1026年。发生的地点,就是今天的洛阳。当时西京留守刘烨看中了司马池的才华,把他调来洛阳,担任自己的手下。对于这个任命。司马池欣然接受,于是他带着夫人聂氏、司马光及其哥哥和jiejie,一家五口来到了洛阳。 按照年龄推算。司马光当时的年龄,大概在六七岁。毕竟如果司马光年纪太小了,他就是想救人,也搬不动石头。而且洛阳号称西京,是宋朝仅次于首都开封的一线城市。司马光在这个城市砸缸,才能一鸣惊人众人皆知。当然虽然史学家的推算非常有理,但毕竟仍是推算。因为司马光到死也没有说过自己幼年砸缸的事情,也没有留下任何的直接记录。所以史学界也传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司马光根本就没有砸过缸,所有关于司马光砸缸的记录,全是人们杜撰的结果,根本不足为信。那么,司马光到底砸没砸过缸呢从司马光一生修养而言,幼年的司马光绝对砸过缸,因为他一生的人品,就足以证明!司马光一生的人品,就是父亲告诉他的那八个字--诚实守信,不敢谩语。如果司马光没有做过这件事情,他一定会纠正相关的传闻,但是他没有对此流传进行纠正,足以说明他做过这件事,只不过不愿过多宣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