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极差微波辐射光谱仪
    开挂的学霸正文卷第356章极差微波辐射光谱仪在几人能走能跑又能飞行后,五人退出了对标准机甲的控制。    一公里外的五个人形彷生机器人同时动了起来。    在朝着标准机甲飞过来的时候,左大军解释说:    五人各自飞到一个标准机甲的胸前。    这时候,五个标准机甲的胸口同时打开,露出了其中的驾驶舱。    几人进入了驾驶舱中。    在标准机甲胸口合拢后,五个标准机甲都动了起来。    同一时间,五人也没闲着。    左大军说道,    远程控制标准机甲和远程控制人形彷生机器人的缺陷是一样的。    有着距离限制,和控制者的距离越远,其反应时间越久,再就是信号干扰的问题。    就现在,信号传播依靠的是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简单说就是依靠电磁波。    用电磁波来传播信号,没法避免的就是信号的干扰,就这就限制远程控制的使用范围。    直白点说,远程控制标准机甲、人形彷生机器人这些,需要好的通讯环境。    至于载人的标准机甲就不用考虑这些了,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存在远程控制的这些问题。    包奇正点头说:    远程控制的前提就是好的通讯环境。    就现在,信号覆盖的再好,其还有覆盖不到的区域。    没办法,这是电磁波的局限性。    徐正平想了想说:    范晓明看向了苏哲,    中微子的穿透性强的可怕。    用中微子来做信息的载体,那就能真的实现有限范围内信号的无差别覆盖了。    毫不夸张的说,那怕你在地球的地心,一样都是信号的覆盖范围。    徐正平说着看向了苏哲。    包奇正同样看向了苏哲,    这时候,在测试场上就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    五个标准机甲一起走着小碎步,四个标准机甲看着剩下的一个标准机甲。    苏哲看几人看着自己,想了一会儿回答说:    中微子的穿透性强,也就意味着中微子很难和其他物质产生作用。    这也就意味着中微子被探测的手段少。    说起来,从完成了对深空探测器所携带的极差微波辐射光谱仪那些异常信息的解析后,国内研究中微子的科研团队增加了很多很多。    对中微子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还差了不少。    包奇正有些兴奋,    徐正平点头说:    苏哲寄宿制说:    对于极差微波辐射光谱仪的研究已经拖了很长的时间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出过故障的极差微波辐射光谱仪太过珍贵了,在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谁也不敢妄动,毕竟这关系到对中微子的探测。    现在条件成熟了。    就像之前说的,用中微子做信号传播的载体这些就看这次对极差微波辐射光谱仪的解析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巨大的恒星也就苏哲这五个人能够看见,其他人是看不见的。    几人纷纷点头。    包奇正解释说:    范晓明笑着,    苏哲点头说:    说着,苏哲所控制的标准机甲盘坐在了地上,紧接着范晓明四人所控制的标准机甲也都盘坐在了地上。    五个标准机甲盘坐在地围成了一个圈。    这时候,五人面前的巨大的恒星消失不见的,出现的是深空探测器。    ……    随着苏哲的讲解,五人眼前的画面在不断的变化。    最先出现的是深空探测器,接着是深空探测器所搭载的极差微波辐射光谱仪。    之后是极差微波辐射光谱仪的机构和原理。    这时候,测试场就出现了搞笑的一幕。    五个标准机甲傻傻的盘坐在地上看着眼前的一片空间。    至于测试场上的其他人,只能看着这一幕,至于苏哲他们看到和说的这些,其他人是看不见也听不见。    就这样,天慢慢的暗了下来,但并不影响苏哲几人。    在天完全暗下来后,五个标准机甲才齐刷刷的从地上站了起来。    徐正平点了点头说:    两者一对比,登陆火星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左大军感叹说:    包奇正点点头说:    范晓明说道,    这时候,五个标准机甲的胸口全部打开,人形彷生机器人从中飞了出来。    出来后,五人也不做停留,朝着三门基地中心位置的光束通道飞去。    突然,夜空闪过一道蓝光。    五人都注意到了这道蓝光。    范晓明想了想说:    同一时间,范晓明朝着面前一挥手,五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画面。    一个长条形的小行星正在飞行着,且不时的有光束打击在其上。    画面中还有这这个小行星的具体数据,以及原由。    此时,苏哲五人的飞行速度慢了一些,几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    面前的画面上。    这个小行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是五百万公里,其最长的长度为五十公里。    从对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分析知道,这颗小行星来源于小行星带,且这颗小行星会威胁到光柱工程的设施。    趁着摧毁这颗小行星的机会来测试整个的ss-防御系统。    正看着的时候,五人就看到数量众多的光束从夜空中闪过。    从ss-防御系统的监控数据看,这是国内那些ss-防御系统基地死光所发射的光束。    过了几十秒钟,几人面前的画面出现了变化,数量众多光束击中了这颗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从中间位置断开,变成了两节。    同时,相关的统计数据也出来了。    从地球表面发射的这些光束,有九成九击中了这颗小行星。    范晓明笑了笑说:    小行星成了两大节,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碎片。    画面中,数量众多的光束闪过。    这些光束针对的都是那些小的碎片,对于这些碎片的打击那是很彻底的,只有这些随便的尺寸来到了微米级别才会停手。    也就一会儿功夫,那些乱七八糟的碎片全部都被解决了,就剩下两个大的了。    看到这一幕,左大军认真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