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有缘相见
    又是一年桃花开,一壶一盏一竹椅。    长松道长椅在竹椅上,细品着桃花酒。    微风徐过,时不时有桃花瓣落下,很是惬意。    “长松道长这是好酒啊!贫道平松见过前辈。”    长松侧头一看,只见一个三十来岁道人模样的人立在一旁。    长松一见眼前的这人心里就自有计算。    他是阅人无数的人。    此人身上有一股特殊的气质,至于是什么气质却让人说不准也说不清。    绝不是看到的那样简单,必定是有一段不堪过往的人,他的眼神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是贫道的度牒,前辈见视。”    “原来是青城山的道友。”    “福生无量天尊。”两声齐响。    “来,道友请坐,这是贫道酿的桃花酒。”    “有酒怎能少了我一份。”    一位身着华丽衣服的人说着。    接着又对跟着的随从道:“你们陪夫人去上香。”    长松道:“原来是陈员外,许久未见,请坐请坐。这位是陈哿,陈员外。”    接着又道:“这位是从青城山来的平松道长。”    平松道:“福生无量天尊,见过陈员外。”    三人客套了几句后坐下了,陈哿饮了几杯后就离开了。    长松道:“贫道带你看看这院子,两处偏殿,贫道我住这边你以后就住另一边。房子有些简陋可比不上青城山的,委屈你了。”    说完大笑。    “哪里哪里,修道之人这就足够了。”    “杂物有些多你还要收拾收拾,看来以后会经常有人和我饮酒品茶了。”    两人相视大笑。    这山真是风景如画,更有美酒桃花香。    一树桃花也差不多谢完了,桃树下并未见长松道长。    正殿里很是多人,长松道长肯定在里面。    凌恒兴高采烈地跑向正殿。    平松道:“福生无量天尊,长松道长在后院菜地里。”    “那我去找长松道长了。”    “长松道长,我和爹娘来看你了。”    人还没到,声音传来笑声也传来。    “原来是小凌恒啊!”    凌泰道:“见过道长,今日特意抽空来这里还神,小凌恒吵着嚷着要来看您这老爷爷。”    此时凌恒还是面黄肌瘦的,就像是一副大病初愈后的样子。    “这孩子伤到了根元,这几年来你们夫妻费了不少心思了。现在年纪还太小,不能用猛药,以后也还是要好生调养。小凌恒可要听爹娘的话不要乱吃东西,食物以清淡为主,更要早睡。”    凌恒道:“谢谢长松道长,凌恒知道了。”    长松又很快地下逐客令了。    “没什么事你们就回去吧!”    凌泰道:“我刚才提了几斗米上来,已经放在您房间门口了,那我们就不打搅了。”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一切都是平静的,后院在平松道长的出资下建起了一栋新房子。    而凌恒很是喜欢这里,经常来听平松道长说外面世界有趣的事情。    桃花树下好乘凉,这是个可以静心好好看书的地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桃树下的朗朗读书声。    平松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都懂得正襟危坐了,一个可造之才。”    长松道:“自从那次大病后就面黄肌瘦的,年纪太小药石都难以让他快速恢复。现在终于慢慢恢复了,穷苦人家的孩子啊!”    长松道长语气关怀地问着。    “小凌恒你怎么又自己一个人在这?还是在背书?”    “我爹今天出去买卖我跟着,经过山脚时我跟熟人上来的,下午我爹来接我。”    平松道:“哦,那你好好背书,今天我就不给你讲故事了。”    三株桃树旁多了两棵桂花树,桂花树开花时那香气能溢满半个院子。    院子的另一边大殿旁,有一棵摸约有十丈高的白果树。    初夏开了一树的花,深秋又缀满了一树的白果。    虽说没有山下的那片壮观,但金黄的叶子挂满树枝时,在这独峰的山顶上也是有着一番独特的美。    春天桃花开,秋天黄金叶。    这里也便成了文人sao客喜欢的地方。    也因他们的喧闹声,而常被这怪脾气的长松道长撵走。    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平松道长到这以后已经非常克制自己了。    可终究还是三天不练手痒。    不久后他还是用一根松树干削成了一把剑,清晨或是傍晚时会偶尔练一下剑。    平松自知是瞒不住的,所以练剑时并不避讳长松。    只是他几乎不用内力,所以看起来只是像在一招一式地舞着剑。    可有时终究还是忍不住,这遍地都是黄金叶的好环境。    剑气纵横。    这叶子浮在空中乱舞,看这情景心情自是大悦。    那自然是瞒不住。    长松看到这如此高强的武功,却肯甘心屈尊在这一亩三分地,心中自是有着无限的疑惑。    但平松不说,长松也不问。    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平松自然知道长松在看他练剑。    长松看了几次后就直接拿酒出来,边饮边看。    自此之后,加之平松也是爱酒之人,所以他的桃花酒也要酿更多了。    两位道长是忘年之交,酒逢知己千杯少。    道长在练剑,凌恒在背书。    平松是想让小凌恒求他教剑法吗?长松道长心里在嘀咕。    没有一个年轻人能抵得住这样的诱惑,更何况是好奇心强的小孩。    谁都想习得一身武艺仗剑天涯,快意恩仇。    这下轮到平松心里犯嘀咕了,这小子不喜欢这武功吗?    怎不为所动还在背书?    一阵笑声传来。    “练剑练累了没?这里有好茶,来歇一歇。”    剑一练完,凌恒就刚好放下了书。    长松道:“你背完书了?”    “背完了,一天背一点。”    这时平松早已收剑走了上来,还未坐下已端起一碗茶饮下。    凌恒道:“平松道长能不能教我你刚才练的剑法?我想学。”    身板拉得直,那一双期待的眼睛定定地看着平松。    平松放下了手中的茶碗道:“不可以。”    期待的眼神变得失落,身子像完全缩到了石凳上一样。    “平松道长可不会随随便便收徒弟,你看他剑法这么好,收徒弟肯定要层层考验才得。”    这时平松眼神一动道:“对,肯定是要考验的。”    凌恒的眼神又充满了期待。    凌恒反问道:“平松道长要怎样的考验?”    “这个贫道还未想好,想好了再说。但是你不能和别人说这事,更不能和别人说我会武功,包括你的爹娘。”    “好,肯定不说。”一脸兴奋地应了下来。    长松看着这两人一来一回地道:“你想不想学医术,贫道教你。”    “想。”    这时平松道:“你刚才在背书,你不过是六七岁的孩童,怎么识这么多字?”    “我舅舅会,是他教我的。他家在城外离这里很近,三字经他教了我三次我就全记住了。”    平松道长半信半疑地在书上指了几个字,果然都会。    长松道:“像他这样的神童,他爹娘肯定要让他读圣贤书,将来入仕为官。”    平松道:“假如你爹娘不准你练武,就是说不准你来这里,你怎么办?”    “平松道长你刚才说过的,不能告诉爹娘,那我就说是来这里看书。”    两位道长心中大悦,的确很聪明。    平松道:“那好你先好好跟你舅舅读书写字,一个月后我再教你调理内息的功法。记住了,这一个月仅仅是考验的开始。”    长松道:“等你识的字够多了我可以教你医术。”    平松道:“练武的道路是非常艰辛的,比读圣贤书还艰辛。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大鱼都是鱼儿变的,切莫三日抓鱼两日晒网。还有基础极其重要,我会非常严格要求你,文武双修非常人难以为。”    平松说后面这句话时语气有些奇怪,有些沉重,像极了谆谆教诲的师者。    今日不是什么节日,人是少了些,也落得个清静。    山脚下一个贵妇人从轿子里出来,还带着一个五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一双大眼睛,水灵水灵的。    妇人本不想坐轿子来的,可他的夫君硬是让她坐着。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发声道:“你们几个在这里等着,可要看好轿子。小艳、小芳扶好夫人和小姐上山,小陈带好香烛。”    几句话下,几人连连应诺。    又接着道:“夫人,山路有些崎岖,你要注意些,小姐就由我抱着吧!”    夫人道:“你们也要注意些。”    众人应允。    行至半山妇人语气温柔道:“灵雨你看前面就是青石亭,那块大石头是青色的。    完全是标记一样,所以这山叫青石山。    山脚下一片数里的竹林,因此这山也叫青竹山。”    “娘亲,我记住了,青石山也叫青竹山。”    来牟道:“小姐好是聪明伶俐。”    夫人道:“你们也是累了,就在这亭子里休息一下。灵雨你下来也,让来伯休息一会。”    道观里怎有读圣贤书的读书声,众人都疑。    进门后只见桃花树下,一个七岁的小男童在读书。    来牟道:“莫不是童行。”    但也未上前询问,只是朝着正殿走去。    拜了神后,小女孩似是不想待在这。    “娘亲我到外面了,这里烟重。”    “嗯,小艳你出去看着点。”    “好美的桃花啊!”    天真灿烂的声音,说罢向桃树那边跑去,身后丫鬟紧跟着。    “小姐你慢点别摔着了。”    “这桃花真好看,我要捡些拿回家。”    笑得很甜,果然是笑靥如花。    说着把桃花往石桌上一放,又继续捡了。    凌恒并不说话,只是把背书改成默念。    这小男孩真是有趣,石凳上还垫着块木板。小艳心里打趣着。    不一会石桌上已堆了很多桃花。    两脚一蹬坐在了石凳上,玩着那花瓣。    “你叫什么名字?你看的是什么书?”    凌恒并不回话。    莫不是个哑巴?怎么不说话?    “小姐他不说就不搭理他。”    丫鬟和气地说着。    “我偏不,他不说我偏要问他。”    凌恒还是不回话,这时小女孩身子往前一倾,伸手夺了凌恒手中的书本就跑了。    凌恒立马追了上去,凌恒的腿脚自然是比她快的。    小女孩正高兴着,可还没跑几步就被拦下了。    “把书还我。”    “不还就不还。”    小女孩噘着嘴说着,脸上笑意满满的。    两人就吵闹起来了,凌恒迅速地伸手去抢书。    丫鬟还没来得及上前阻止,书已被夺了回去。    两人争执下自然有推搡,小女孩应声摔坐在地上,顿时嚎啕大哭。    小艳连忙弯腰伸手去扶,并安慰她不哭。    “谁叫你抢我书的,别哭了地上凉,快些起来,我不是故意的。”    殿内的人闻讯赶了出来。    “小艳这是怎么回事?过来,来娘这,别哭了。”    “小姐抢这个男孩的书,争吵时不小心摔到地上了。”    这时一个严厉的声音传来。    “凌恒这是怎么回事?赶紧给陆夫人和小姐赔不是。”    接着又说道:“陆夫人见谅,小孩子打闹不懂事。”    “平松道长见笑了,你干嘛抢人家小哥的书,赶紧去和小哥赔不是。”    “我问他话,他不搭理我。”    这时陆灵雨已经不哭了,并用手擦着眼泪,道了声对不起。    来牟问道:“道长,这是谁家的孩子?怎在这背书?”    长松从一旁过来道:“无量天尊,这是凌庄凌泰的长子。几年前与贫道结缘,因此常来这里玩。”    陆夫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凌恒。”    “哦,原来是小神童啊!”    这时来牟道:“他父亲凌泰在种茶、采茶、制茶方面很有造诣,与我们陆家常有来往。”    来牟又接着道:“年纪轻轻定力很强,长相也不凡,实属难得。你父亲也在这里?怎不见人。”    “我自己一个人来的。”    听到这话,他们随行几人都觉得这孩子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