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前线
终宋正文卷第1275章前线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车夫连接唤了两声,却见前方一个穿着褚色官袍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摆了摆手,道: 这些对话声传入耳朵里时只剩下隐约的细碎声音,韩承绪睁开眼,注意到马车停了便坐起身来,拿手帕擦了擦脸,准备下车。 手才扶到车厢的壁沿,有人扶住了他。 抬头一看,韩承绪微微一愣,道: 韩承绪遂缓缓下了马车,只见杨果已拄着拐杖站在李瑕身后,他不由自嘲了一句。 杨果故作淡然道: 三人都笑了笑,往路边的十里长亭走去,打算稍坐一会,等待进城的队伍安排好。 要谈的东西很多,关于北伐,关于后勤,关于朝中情形,韩承绪沉吟着,却是先说道: 李瑕难得有些心虚,问道: 韩承绪笑道: 其实高明月的来信中说的是阎容对此十分生气,李瑕却不知气到何种地步,故而随口一问。 李瑕一时也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要破除的古代陋习,道: 韩承绪连忙摇手道: 闲聊得差不多了,韩承绪换上了些郑重的表情,道: 杨果道: 韩承绪忙道: 李瑕道: 韩承绪、杨果都是随李瑕最久的一 批人,此时对视了一眼就知道李瑕心意已决,便不再劝,只提要解决的麻烦。 韩承绪吃了一惊,旋即便明白,李瑕之所以调他到开封坐镇,为的就是能抽身北上,只好问道: 一 其实李瑕心里已经在着急北上了,但奇怪的是他还没收到贾似道退兵的消息。 按道理而言,宋廷生变,必然会断掉粮草、召回征蜀大军。贾似道显然还没有到能煽动大军造反的地步,而粮草不足也不可能继续作战。李瑕推算无非有几种可能。 或是贾似道所携粮草还能再支撑两三个月,故意在给他施加压力;或是贾似道已在偷偷退兵,只是骗过了川蜀的守军;或是贾似道还能在韩震死后用别的办法稳住宋廷;甚至还有一种可能,如今距离韩震之死才过两个月,贾似道的消息太慢,此时还没做好决策. 这些李瑕也说不准,只能等着。 但他先等来的却不是来自川蜀的消息,而是一个匣子。 这匣子的风格有些奇怪,刻着非常复杂的花纹,上面还镶着几颗红的、绿的、蓝的宝石,而开匣的把手则是皮的。 林子走上前,亲自打开了匣子,仔细看了一会儿,才递到了李瑕面前。 殿中隐隐弥漫着一股腐烂的气味,好在还不算太浓。匣子里是一个涂满了石灰的头颅。 李瑕点了点头,向林子吩咐道: 李瑕又转向高长寿派回来的信使,道: 李瑕一边听着这些,一边从案上翻出了一本诗集。 这是刘秉忠的诗集,其中有他随忽必烈南征大理时描绘沿途景象的诗词数十首,已成了李瑕了解吐蕃形势的重要情报。 此时再次一看,大部分动乱的地方都是当年忽必烈、兀良合台两路兵马行军所经过之处。 「据唆火脱因所言,勘陀孟迦召集了朵思麻、哈答、朵甘思等地部众近三万人,打算分别从松潘、金川、木雅、金汤等地进入川蜀。大帅担心等到敌兵分散了,不好围剿,率我等急行军赶到盘陀寨。集中兵力猛攻勘陀孟迦主力。去年年底,收服了诸部之后,大帅继续向萨迦行军,与刘相公合兵,击败了公哥藏卜并俘虏了墨卡顿.... 牛羊马匹倒是还好,都是贺兰山之战所缴获的,损失了就损失了。伤亡却是有些太大。 李瑕缓了缓末了,又问道: 李瑕点点头,让人安排信使去歇了。 他写了一封长信,招过 林子吩咐道: - 做了这个安排,李瑕决定不再等贾似道的消息。该往燕京了。 ~ 这次,李瑕没有带别的随行人员,只有五百选锋营骑兵。 但从开封到燕京的一路上,正在络绎不绝行进的全都是他的将士。 路边的枯草上已结了霜,每当急促的马蹄声传到唐军士卒们耳中,总有将领回过头准备问一问是哪路友军。 他们看到的却是一面飞扬的龙旗。 须臾之间,这支小股骑兵已由远及近,迅速消失在更北面的风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