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错在百家,是故要废百家?(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书迷正在阅读:诡异网红公司:女诡扮成二次元、重生之仙帝混都市、原初之神:从原子开始进化、我在98年当废品店老板、斗罗:身为奶妈,带把狙很合理吧、魔法世界里的修仙机器、全球降临末日卡牌世界、黎明斩妖人、在不正常的世界当厨师的日子、珈百璃的幸福生活
		
		    太学之所,在这咸阳城,实在是奇异之观。    想到太子如今的所作所为,淳于越不禁会心一笑。    果然虎父无犬子。    ————    待所有人坐定。    李斯肃容:    “今日,我李斯得以与百家名士齐聚一堂,实乃幸事。想必诸位也都闻说,今日太学百家齐聚,实乃李斯奉皇帝陛下之名,召集诸位于太学共商大事。”    “自周天下分封天下以来,诸侯相争,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不断。”    说到这,李斯微微顿了顿。他想不通,为什么费力统一天下,到了最后却要郡县和诸侯并立呢。    当着百家的面,李斯没有说出他心里那句,‘天下共苦不休,已有王侯。’    李斯续道。    “今赖皇帝陛下之神灵,天下得一,黔首皆归于秦。”    “然而皇帝陛下思及天下离乱,七国并存之局已有百年。如今虽天下人皆为秦人,但是尚有人念旧国。是故国虽一,实为疆域一,而人心不一。”    “故李斯今日奉皇帝陛下之命,聚齐诸位,为皇帝陛下分忧,更为天下之百姓共议大计。”    诸生齐齐拱手作揖。    “此乃我等之幸,愿竭力为皇帝陛下分忧。”    李斯亦拱手。    “诸位之心,李斯必定会向皇帝陛下转达。”    有人cao着一口浓重的赵地乡音道:    “李祭酒,皇帝陛下肯给我们这些学派一个机会,也实属我等之幸。皇帝陛下深明大义,一切决议皆以国为重。我等入秦已久,闻之目之,皆钦佩皇帝陛下。”    “而我等草民之流,原居于乡野,本不登大雅之堂,今日得入太学,实乃平生之幸。该是我等感激陛下赏识之恩。”    “至于共议大事,我等实乃鄙薄之人,未必有什么高见。可放今天下一统,诚如大秦太子所言,如今乃千古未有之局,是故士人皆当出山以助力。我等虽然不才,但都愿意略尽绵力,以诸皇帝陛下稳固江山。”    诸生闻之,皆眼中含着钦佩之色。    李斯也道。    “善。不知先生为哪门哪派之人?李斯孤陋寡闻,竟然不认识先生。”    此人闻言,这才笑笑。    他长着一张方脸,皮肤黝黑,但是眼睛又细又长。    “鄙生蒯彻,字通。”    李斯望着此人,心叹,此人看似其貌不扬,但是听他说话,颇有章法,是个人才。    “蒯通,汝出自何家?”    蒯通一双眼笑的眯成了一道缝。    “纵横家。”李斯看着此人,想将他揽入门下。    听他方才所言,他早就来到了秦国咸阳城,但是为何没有投入我的门下呢。    像他这样的高士,究竟会投入何人门下。    李斯望着这蒯通发怔,李由也看出了他父亲的意思。    李斯听了这话,很是心喜。    但是正事当前,他只得先将此人放一放。    李斯复道。    “那不知诸位以为,当如何治这天下人心不齐?”    经历了上次的焚书之议,李斯决定,有些话,得让他们自己说破才好。    李斯抛出了话题,诸生自然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议论。    其实皇帝陛下的诏令,他们也都闻说过。    以为纲,制统一之术。    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明确。    而这,他们早就听说过,来之前,也都仔仔细细读过了。    周青臣率先起身。    这是个发扬儒家的好机会。    “吾闻皇帝陛下欲以为纲,独创新学,以统人心。而观,我周青臣只见通篇只言一句: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依吾之见,天下百姓人心不齐,根源就在于天下有诸子百家。”    周青臣这话一出,堂下立刻沸腾起来。    “人心不齐,乃思想不一。百家之术,渊源不一,。究其根本,各自为政。而今天下为一,百家莫衷一是,绝非统一之世应有之局。”    名家公孙谬闻言,挺身而出。    此人脑袋硕大,头上为一块方巾包起,但是五官整齐来说还算是匀齐。    公孙谬,名家著名人物公孙龙之后。    此人未入仕,没有朝服、常服,只是穿了一套乌色深衣,靠着这身衣服,给他的外形增了几分沉稳。    名家素来主张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议论。李斯提出的问题是个好问题,但是周青臣所说的话,极为难听。    错在百家,难道要把百家废了不成?    “如周仆射所言,人心之乱,在于百家各异。”    淳于越静静瞧着这一幕,忽然间就有了稷下学宫诸子门生齐齐辩论的味儿。    公孙谬继续道。    “而方才周仆射曾言,皇帝陛下所定之纲所求正是求一。”    “既然一则治,异则危。那么这人心之乱,其罪就在于我等百家。不知周仆射,我公孙谬可有误解仆射之意?”    周青臣笑着回击。    “难道公孙先生还有比周某更高明的见解?如今天下为一,但是百家尚存,百家各争其是,实则对统一之世无益。故周某以为,既然天下为一,那么这百家也当为一。”    这话刚一说完,堂下一片哗然。    “一派胡言,怎能为百家之过。”    “焉有此理?”    “百家渊源不一,本质不一。如何一之?”    “诸子学说所求迥异,如何一之?”    ……    堂下一片哗然,但是这样的场面,李斯早已料到。    所以他才把话题交给这些百家之众,他最后只将此次议论的结果呈给皇帝陛下,到时再明确的告诉皇帝陛下,除了法家,百家皆当废除。    不过到时,就不仅仅是焚书便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这便是此事的为难之处。    皇帝陛下未同意焚书之议,完全出乎了李斯意料。    但是如今废百家,那可比焚书更为残酷。恐怕皇帝陛下也不会为之,尤其是有太子在侧……    太子一天到晚想着以仁义称天下,但是非但没引起皇帝陛下的厌恶,反而皇帝陛下现在也开始玩这一套了。    给横阳君赐国姓的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这就让李斯很费解。    他开始把握不住皇帝陛下的心了。    皇帝陛下好像对法家也变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陛下要他炼统一之术。是炼,不是选。    百家之学,秦国早就做出了选择。不仅仅是秦国,其他六国也皆选择了法家之术——尊王!    所以这统一之术究竟是什么样的,李斯自己已经想出了一个答案。    以法家为骨,以百家为皮。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他李斯已经想到了。    百家,得废!    堂下还在议论不休。    面对诸子名士的非议,周青臣却还是板着面孔。    这帮乡野之学,因为于国家无用,所以早就为朝廷所弃。    而如今,他们更是手中没有实权。    皇帝陛下的意思,自然是要废掉百家。    怎么这些人全然不懂呢。    淳于越听着听着,却听出一身汗来。    蒯通也没想到,这秦国的大臣竟然会当众说出这种话,这摆明了是来挑事,并非有诚心让他们共商国事之意。    “错在百家,是故要废百家?这便是周仆射的意思?”    蒯通一语中的,堂中诸子名士顷刻间鸦雀无声。    李斯抚着胡须,目不转睛的盯着蒯通。    这个蒯通,真是有意思。    蒯通已然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而周青臣面对这堂下共愤的场景,也微微一颤。    可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不就是要求百家为一吗。    不废百家,如何为之。    周青臣看了看在他前面端坐着稳如泰山的淳于越。    “百家既为乱之根源,若不废,如何出新统一之术。”    周青臣这话说的有些像是死鸭子嘴硬了。    蒯通听了,更为愤慨。    “是故皇帝陛下召集我等入太学共议此事,乃是叫我等自废学派?”    李斯闻言,当即出声制止。    “蒯通——皇帝陛下岂能由你评议?”    蒯通大为不解。    难道说,这就是秦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