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公事公办
李世民想了想,朕也发米粮吸引百姓存钱,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朕堂堂皇帝,还要用这种手段去吸引百姓存钱!? 十分爱好名声的李世民觉得接受不了,当即摇头,道。 “只是这么一来,只怕是朝堂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来,而且若是世家也存个十万贯···”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对视一眼,微微颔首。 之前李世民就存钱十万贯,世家为了保住信誉,白白的让李世民得到了十万斤粮食。 现在要是李世民弄这个福利,怕是世家要用以彼之道,还彼之身了。 房玄龄开口道:“圣上所言甚是!” 长孙无忌则问:“那增加储户一事,还有其他办法!?” “嗯···”李世民沉吟了片刻,摇了摇头,表示没有办法。 但实际上,其实并不是没有办法,米粮没有可以换别的物资,比如滞销的罐头。 但任何物资如果都以万计,那都是一笔极大的耗费,损失太大。 “今日,就这样吧!”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窗外,转头叮嘱了长孙无忌道:“钱的事朕会想办法,你准备就是。” “臣遵旨!”长孙无忌松了口气,虽然不知道李世民从哪里弄钱,但这事不用自己cao心。 李世民又对房玄龄叮嘱道:“今日的消息莫要泄露出去,爱卿将银行发放俸禄同户部商议一番,待朝会时提出。” 国库由户部掌管,发放俸禄也是由户部发放的,这么大的事肯定要经过户部的协商。 房玄龄点头应道:“臣遵旨!” 时光辗转,几后幽州,燕王府郑 李佑正在研究材料合金钢的性能,包括抗拉,抗压,耐磨,耐高温硬度等物理属性。 蒸汽的发动机,长期处在高温,充满水汽,高压的环境之中,同时且要具备良好的功率,并且任何材料都逃不过热胀冷缩的原理。 所以,发动机永远是最考验技术的部件,也因此蒸汽机从研发到使用期间发展了将近一百年。 这一百年的时间不仅是结构的进步,更是材料性能的进步。 虽然钨钢能够承担绝大多数的零部件,但钨钢在价格和重量不是那么的友好。 正当他处理数据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薛大鼎的声音:“启禀殿下,长安来人了!!” 李佑诧异的放下了手中的笔,打开门看到薛大鼎,连忙问道:“长安来人!?他们来了多少人!” 听到长安来人,他有些担心是李世民派人将红票技术带走。 “启禀殿下,来了一队押送队伍!”薛大鼎禀告道。 “押送!?”李佑眉头微皱,押送什么东西? 薛大鼎露出笑容,走近到:“押送了两百万贯的铜钱,而且还全都是大钱,要全部兑换成红票!” “两百万贯的钱兑换成红票?”李佑不由的吸了口凉气。 长安银行开业的消息很快就被通报了全国,只是这长安银行的流水有两百万贯?这未免也太多了。 想起自己幽州银行,开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一百万贯,后来还是世家兑换的钱多。 李佑有些羡慕了:“这长安的生意这么好么?” “这,臣也不知道。”薛大鼎哪里清楚这些:“不过,圣上愿意兑换,这明圣上允许殿下留下红票技术!咱们也不用造船去往蛮荒之地了。” 李佑微微颔首,脸上不由的松了口气。 两百多万贯,这么大的钱,李世民能够遵守对等的交易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只是这么大的一笔钱,李世民究竟是用来做什么? “嗯,船还是要造的,不造船怎么进行他国交易!?” “是。”薛大鼎一愣,也没多计较什么:“住在府里的官员方才和押送队聊过了,他们今就要随着队伍一同离开了。” “是么?这么着急?”李佑眼睛一眯,感觉有些不对。 住在王府的官员等待李世民的命令,也等了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接到李世民的命令赶着回长安也能理解,毕竟这幽州也不是什么繁荣的地方。 但这押送队伍才刚来,就赶着兑换后离开,这就让李佑不解了。 “押送的官员是谁?姓什么?”李佑突然问道。 薛大鼎回答道:“押送的官员姓长孙,殿下要不要去见一下?” “长孙?”李佑一挑眉,不姓李?姓长孙?李世民派的是长孙家的人出来办事? 难怪不想和自己接触,李佑倒也能够理解。 李佑微微颔首,朝外走去道:“兑换的事情都安排的怎么样了?!” 薛大鼎开口道:“启禀殿下,事情匆忙,臣正在紧急调动印刷,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印刷好!” “嗯。”李佑表示能够理解,这么大的数额的红票,仓库也没有太多的存储。 “事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再安排接风宴;来者是客,礼不可废,不能怠慢了客人。” “臣明白。”薛大鼎应道。 在薛大鼎的带领下,李佑见到了这个押送的的队伍。 队伍中,走出来了一个领头的人,只见他面色淡然走到李佑面前,不卑不亢的道:“下臣参见殿下。” “免礼!”李佑露出微笑,扫过在场的人一眼:“诸位不远千里来,当真是辛苦了,本王已经安排好了接风宴,还请赏脸。” 话还刚完,领头的人面色淡然的拒绝道:“下臣还有要事,这接风宴还是算了。” 李佑没有生气,打量了他一眼。 只见他面色淡然,看不出什么表情,但言辞间底气十足,没有太多的话。 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这压根就是不想和自己有过多的接触。 “既然有要事,那本王也不勉强了,招待不周,招待不周。” 李佑笑着转头嘱咐了薛大鼎两句之后,转身便离开了这里。 来者是客,但对方既然公事公办,不愿和自己多接触,那自己也没必要去热脸贴。 领头的人见李佑这般态度,只是冷哼一声,但也没有多什么,只是开口问着薛大鼎:“这印刷红票要多久?” 薛大鼎看了一眼李佑,轻叹了口气,本来还以为能够打听一下朝中和李世民的态度,现在这弄得。 听到他的问话,薛大鼎连忙道:“今便能印刷出来!” “那便好。” 短短的插曲,并没有影响李佑的心情,一切都公事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