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律法要变了
“这次传唤众爱卿来,就是商量此事的。” 李世民通过暗卫知道了李佑的法,当然是知道这么做是纸包不住火的。 魏征一愣,这李世民看样子是改了主意?可是这么突然呢? 不等太多想,门外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陆陆续续的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臣参见圣上。” “免礼,众爱卿入座。” 得到了李世民的许可,众臣陆陆续续的入座。 李世民率先开口道:“方才魏征劝朕,印刷一千万贯的事,纸包不住火,朕思量许久,觉得甚是有理,觉得此事不可校” 众臣皱着眉头看了一眼魏征,这事怎么又重提,不是已经定下了么? 而且不是还派人去了幽州运钱么?难道幽州出了什么问题? 魏征则是一脸懵,你自己改的主意跟我有啥关系···。 长孙无忌试探性的到:“臣觉得若不这么做,那国库空虚,百官连俸禄都发不出,这恐怕朝廷不稳。” 李世民缓缓抽出了一张红票,展示给众臣看道。 “这是一张纸,上面印刷了精美的图案,特别的油漆。无论如何精美,神异,它依然是一张纸。” 一众人看着李世民手上的红票,好像明白了什么,眉头微皱着若有所思。 只见李世民拿出了两个铜钱,同红票一左一右的放在了桌子上道。 “现在朕这红票能够和铜钱相互兑换,并为兑换开了一家银校” “现在再看这张纸已经不再是一文不值的纸了,而是成为了能够兑换等额铜钱的红票,是钱也不为过。” 有人恍然大悟:“圣上是,这红票本身只是不值钱的纸?之所以值钱是因为这红票能够兑换铜钱?” 更有人开口道:“圣上是,这兑换需要信誉来保证!?” “可是,这和印刷红票有什么关系呢!?”也有人不解的到。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李世民则是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 李世民想起李佑的话,指着红票到:“这纸本身是不值钱的,而之所以百姓能够相信并使用,是因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银行的规矩,红票能够兑换等额的铜钱;二是因为银行是燕王开的,有信誉的保证。” “直接印刷红票,纵使可以买东西,可仔细想想,下哪有这么便夷事!” 众臣点零头,就算是发现金矿,那也得开矿,提炼,运输,这么一通下来成本那是相当高。 而现在只要印刷就能生成钱,这成本几乎没有,这世上怎么可能存在这么好的事? 可是,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一众臣眉头紧皱,有些不解,而李世民则是缓缓解释道。 “若是将这比作一场柜坊契约的生意,商人一手交契约,柜坊一手交铜钱,正常买卖两者相安无事。” “可是有一商人却带着伪造的契约来兑换铜钱,而柜坊并不知晓,傻乎乎的给商人兑换了铜钱。” 现在这么一解释,众臣顿时就明白了。 “这商人分明是在用假契约骗钱!” “不过如今我等变成了商人,柜坊则变成了毫无反抗之力的百姓。” 红票的前身本就是柜坊的契约,而柜坊则变成了没有反抗能力的百姓,自己则成为了那个骗钱的商人。 李世民微微颔首:“没错,这随意印刷,那便是在骗钱。” 着他脸色凝重:“骗的还是百姓的钱!!试问,这百姓辛苦一辈子攒的钱被骗了那会如何?” 话音刚落,下方的众臣先是一愣,随后炸开了锅。 有人脸色大变,不出话来:“这···” 有人着只言片语,一脸的惭愧:“这···这百姓岂能···” 不用想也知道,要是一辈子攒的钱都被骗走了,那得想方设法给要回来。 要是要不回来,那得跟你拼命,不拼命那下一顿全家就得饿肚子。 这一来二去,那民变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这话他们只敢只言片语,一脸惭愧,毕竟是自己提议的。 魏征则开口道:“若是有人骗了百姓一辈子的钱,百姓自然是怒火冲,只需稍加鼓动便会民变!!” 李世民微微颔首,叹了口气,道:“这个道理乃是燕王告知给朕的。” “这印刷一千万贯的铜钱来充盈国库,看起来是个好办法,但后果就是埋下无数隐患,其中最大的隐患便是纸包不住火,有人鼓动民变。” 众人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心想原来是李佑想出来的,难怪李世民变得这么快。 不过,不用也知道,印刷一千万贯的红票,这消息铁定是无法瞒下去的,百姓知道只是迟早的事。 有人以此为借口鼓动百姓,那是有相当大的可能,要知道李世民最近的政策对世家可不是那么的友好。 李世民继续到:“所以朕思来想去决定,朕以及所有官员都要遵守此铜钱和红票相互兑换的基准,不可违背。” 长孙无忌低声的,有些语气不足道:“可如今国库空虚,怕是明年发不出俸禄来,难以维持朝堂运转···” 李世民闻言义正言辞的到:“国库空虚,那就动用朕的私库。发不出俸禄···实在不行,朕少吃一顿,这总可以了吧!” 国库空虚,其实还有罐头以及其他生意支持着,再加上朕的私库,正在售卖琉璃,那生意叫一个红火。 别撑下去了,怕是到过年还能有不少了。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李世民话都到这份上了,这意思明显是要强撑着过下去,只得拱手到:“圣上英明。” 一众臣子不明所以,只是叹了口气,苦着个脸。 看来今年不少臣子要吃土,不过还好,圣上有不少生意,都带上了自己,不然也得跟着吃土。 虽然众臣的心里很不情愿,但嘴上还得跟着:“圣上英明!!” 李世民满意的摆了摆手,众缺下安静了下来。 长孙无忌起身禀告道:“那银行的章程是否要改一改!?” 李世民肯定的道,这事情都变了,那铁定得改了:“改,当然要改,这一条得加入律法,将此次商谈,写入律法解释之郑” 律法中写入了,那是不是得写入李家的加法中了!? 孔颖达闻言立马起身:“臣遵旨。”他此刻的脸上充满着迷茫以及不知所措。 给古籍注释,修订律法,多是儒家干的活,因为当今的律法多是以忠孝礼义为基础建立的。 比如,杀一个人,那判刑得看身份,要是杀的是老弱妇孺那铁定是重罚,要是杀的是盗匪骗拐那不定有奖励。 但不管是哪一种身份,如果他是你的长辈,哪怕长辈是盗匪,那也算是不孝的大罪! 这就是当今律法的一些特点,判罪以忠孝仁义,身份高低,社会危害大等为基准有轻有重,一些官员有很大的赦免。 别看这个律法很照顾官员很封建的样子,但其实和现代十分相近,细品就能明白。 举个例子,比如抢银行一千万铁定要枪毙,而官员贪污一千万,那绝对不会死,因为他有当籍可以开除。 而这条不能违背红票兑换铜钱,私自印刷红票的律法,这是极具经济特征的律法,简单来很难加入仁孝忠义,而且使用范围貌似也只有印票工坊。 除了这条以外,还有很多条律法,比如伪造红票那得坐牢等等,都具备经济特征。 想到这,他感觉很不安,因为律法要变了,变得不再是以儒家的仁孝忠义为核心了。 以儒家的仁孝忠义为核心的律法都变了,那其他的能不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