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银行开业
那自己要是整个钢筋混泥土,那该又是怎样的顶级奢侈··· 李佑摇了摇头,对于薛大鼎的奢侈。真是一言难尽···· 毕竟这在前世的时候有点家底的装修都比这要好得多。 而薛大鼎一脸的心疼,水磨石,瓷砖什么的,别富贵人家没用上,皇宫甚至都没有用上。 实在是太奢侈了。 对此,李佑开口道:“这些钱迟早能够挣回来的,别担心这个。” 薛大鼎不禁无语,挣回来···羊毛不还是出在羊身上? 虽然心里吐槽,但却没有多什么,毕竟瓷砖都贴上去了,总不能敲下来吧。 李佑领着薛大鼎走进银行,看起了银行里的四周。 整体上,这个银行采用了砖混结构,支撑是采用的竹筋混泥土。 大体上南北通透,冬暖夏凉,窗户大而广,三层高楼的结构,在这一片低矮的平房间算是鹤立鸡群了。 结构上则是参照前世的银行的布局建造的,大厅,窗口,休息室,厕所等等。 只是很多东西在这个年代都没有,李佑只能找东西代替。 比如,因为琉璃太贵的缘故,窗口和银行人员的办公室采用的是铁栅栏隔离开来的。 又比如,没有报警器,只能用手动拉铃铛,能够赶来的也只有自己安排的保卫人员。 除了相应的设施方面,还要有相应的工作人员。 除了他这个行长以外,还其中包括银行的柜员,银行的经理,银行的保安等人员。 银行的柜员是从交易所给找来的,为人机灵,以前也是干这样活,稍稍培训之后就能够上岗。 保安则是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兵,虽然年龄有些大,但为人忠诚。 看着这井然有序的银行,李佑满意的点零头转对着银行经理到:“开业开业!” “是!”银行经理看了一眼薛大鼎和李佑,见薛大鼎没有反应,便开始指挥起了保安准备开业。 李佑则来到了二楼的行长办公室,现在银行刚开没他什么事,可以惬意的喝茶休息。 很快,楼下便传来了敲锣打鼓声,在银行经理讲完话,敲锣打鼓离开之后,开业仪式也算是完成了。 而被吸引来的众多百姓则被吸引进了银行内。 众多百姓一走进门,便忍不住被这‘奢侈’的装潢惊叹起来。 有人一眼就看到了墙壁上的瓷砖,惊呼起来:“这瓷砖都是上好的瓷砖,若是用来烧制花瓶,至少值好几贯钱!” “要论奢侈,还数燕王最为奢侈。” 又有人一眼看到了墙上的琉璃灯,惊讶道:“你看这灯,竟也用琉璃来罩着。” “这灯看起来挺大气,也不知道卖不卖。” “奢侈,实在是太奢侈了!” “也不知道这家店铺卖什么的?” 众人在惊讶于装潢,但更多的是惊讶于店铺没有货物。 毕竟以前无论是买书,还是别的什么,一眼就能看到货物,而现在居然看不到货。 很快大堂经理走了出来,领着众人来到了告示的面前,向众人解释道。 “这家银行乃是燕王殿下所开的银行,这银行所能够办理的业务写在了告示上,诸位要办理业务的还请看这里。” “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询问。” 在场的人看起了墙壁上的告示,只见上面写到。 本银行只办理存钱,转账,取钱,兑换,借贷业务。 存钱:只按照大钱的重量来存,存了之后会给相应数额的红票,存钱时日无需缴纳任何的保管费用··· 如若数额较大,可使用留根存折,保管期间也无需任何保管费用。 由于百文钞票面额不大,在面对万贯的交易的时候,那就需要数十万张钞票。 当交易的数量多,钞票数量就多的离谱,携带不便,所以就需要留根存折来存取。 留根存折,这是李佑根据现在契约防伪办法弄得。 (在古代,各类契约的防伪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留根。 所谓留根就是,将一个分叉的毛笔,随意的在契约的中间画个s,然后从画的中间用刀一分为二,留根存底。 由于毛笔分叉的缘故,画线的时候会形成多条粗细不一,长短不同的排列线,非常难伪造。 证明契约的时候,只要将两张合拢,排列线能够对上,就是真的。 还有一种就是在中间一撕为二,撕的时候不要太整齐,这样就会形成一条不规则的裂缝只要裂缝能够完整的对上,就能证明真伪。) 照着这个办法可以用在存折上,简单方便,且难以伪造。 取钱存折可以取相等数额的红票,重量足的铜钱;红票也能取重量足的铜钱。 兑换:票面残损超过1\/4但不超过1\/2的,兑换一半面额,票面残损超过1\/2的,或因污损、水浸、油浸等,无法辨别钱币真假的不易兑换,请妥善保管。 借贷:凭借幽州户籍,田契以及相关资格证明,可以借贷,利息按月5%,按年4%···。 看到这,众缺即不由的沉思了起来。 有人很是不解:“这存钱,转账,取钱的这些业务,这不是做柜坊么?” “这就是做柜坊,不过是不要保管费的红票!!”当即有人肯定道。 “不过,这个柜坊竟然不要保管费,这图的是什么呢?”有人很是不解。 “图什么?你没看到借贷么?”有商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解释道:“这无非就是将我们存的钱借给别人,不图保管费,图的是利息。” 有商人摇了摇头道:“好一个空手套白狼!!” 更有人附和道:“以往别人都是藏着掖着,而燕王这竟光明正大的写出来,这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难看?”但也有商人摇头道:“借贷的利息一年也只需要4%,你管这叫吃相难看?” “那柜坊的九出十三归,利息高达百分之四十,这叫什么呢?” “以往那些寺庙,甚至要的更,稍不留神便是家破人亡。” “是啊,这么一想,这简直是良心,不过这么多的证明,这真的会借给我们么?” 对于银行的诸多业务,大部分人觉得这就是柜坊,不过其中的业务则众纷纭,各持己见。 有人觉得这种运转模式就是空手套白狼,用心不良,十分的警惕。 也有人对于这种借贷模式对于商人来,十分的友好。 但大堂这么多人,多数也只是停留在这个观望的阶段,少部分的想要借贷的人也只是来探听,没有付诸行动。 很快,聚集的人群在了解完银行的业务,确认自己没有需求,又或者不敢之后,便纷纷离开。 刚才还热闹的银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对此,李佑觉得这并不是很奇怪。 银行作为新事物,人们对于新事物,新规则,信誉等抱有怀疑,质疑和保守,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