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李工
这个年代工业券太过于频繁化了,要是没有这玩意儿卖产品可是有点够呛了。 年初的时候一斤rou可以换五张工业券,可以去菜市场拿一只鸡换两张工业券,一盒中档茶叶可以换十五到二十张工业券。 可是过了五一后工业券值钱了,要买收音机、洗脸盆,自行车等生活用品都要用相应的工业券才可以购买得到。 就比如买自行车需要六十六张工业券,最后还需要加上相应的钱币。 但买自行车的人很少,毕竟600多块钱一辆的自行车就好像是后世的保时捷、法拉利一样奢侈。 不过一大爷易中海不差钱,人家毕竟也是八级老钳工,关键是人家每月工资九十九块钱,买一辆自行车差不多也就是大半年的工资。 一大爷易中海和一大妈没孩子,他们两个饶花销很少,所以手头攒钱很多。 要除了李浪之外,这个大院里一大爷易中海易中海就是第二富翁,恐怕就连曾经的放映员许大茂都要退避三舍。 只是人家一大爷易中海低调,不像许大茂那样张扬,没事的时候就装个逼。 许大茂不久前被李浪揍了一顿,在外面多了十多以后才敢回来。 “我还以为啥事儿?” “原来只是买一个自行车而已,这件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 “对于我来完全就是事一桩,一大爷,等会儿我给你送过来那东西。” “反正我那里这个东西多的很。”李浪对着易中海轻松笑道。 “那行,到时候你把钱拿上。” “咱们一手交票,一手交钱。”一大爷易中海手里攥着一把钱,要塞给李浪。 “不用,一大爷,反正我那个票手里也很多,给你几十章也不算什么。” “再了,我哪能收您的钱?平时我上班中午不在家可没少在你们家吃饭,要不是一大妈帮衬着,我一准饿肚子,所以一大爷你就这钱收起来,咱爷俩谈钱伤感情。” “咱们之间还谈钱干什么?” 不过李浪死活不收一大爷易中海的钱。 一大爷易中海很无奈,李浪都把话到这份上了,所以他也只能见好就收。 “行吧,李工,既然这样的话,今晚别做饭了,到时候你和老太太和都来我屋里吃饭,等晚上了咱爷俩好好喝一杯。”一大爷易中海盛情邀请李浪。 “好嘞,一大爷。”李浪笑道。 他话音未落,何雨柱房间门开了。 “那啥,一大爷,我能蹭个饭不?自己带酒,还有半盘花生米。”何雨柱嘿嘿笑道。 李浪眨了眨眼睛,自己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行,柱子,来吧,算你一个,咱们爷仨好好喝一杯。” 一大爷易中海最喜欢李浪和何雨柱,所以他怎么会介意何雨柱来蹭饭,更何况人家还带着酒。 “得咧,大爷,你这人真好,好心有好报,我这就端着我的花生米和半瓶酒过去。”何雨柱兴高采烈,没心没肺笑道。 后院二大爷刘海中正在给两个儿子做思想工作。 正是因为他看到阎家老大阎解成带回家来两根大腿骨,所以他才开展这个工作。 “为什么人家老阎家的孩子那么争气?” “自己的孩子除了会惹他生气还能干点儿什么?” “大家都是吃五谷杂粮的,为什么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就这么都会舔?” 听到前院一大爷易中海、李浪、何雨柱他们的谈话,所以二大爷更生气了。 他感觉自己地位不保,一大爷易中海和李浪、何雨柱他们抱团那还撩。 如果他们仨这一抱团,还不成为整个大院里第一大势力。 “不行,这种现象绝对不可能出现。” 二大爷也想找帮手维护自己二大爷的地位,想到这里的时候,他一时间就想到了许大茂。 “对,明就找许大茂,现在当下自己必须要和许大茂强强联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持整个院子里的平衡。” 李浪回到后院扶着老太太来到中院一大爷易中海家,一大妈已经把饭菜做好了。 何雨柱拿着半瓶酒早就过来了,当然还有他那半盘花生米。 何雨柱很庆幸幸亏听了李滥话把屋门上上了锁,否则这半盘花生米都会被棒梗偷走。 不久之后,五个人围坐在餐桌前。 “一大爷,这是你需要的工业券,这东西你收好,可千万别弄丢了。” 李垒给一大爷易中海一叠工业券,一大爷易中海双手接过来放进衣兜里。 弄完这些动作之后,他拿起酒瓶给李拦了一杯酒。 何雨柱那杯子里早就自己倒满了。 “太感谢你了,李工。” “来吧,雨柱,李工,咱们爷仨喝一杯。” “很感谢你们今都能来这里陪我喝酒。” “来来来。” 这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没过几一大爷易中海还真买回来一辆自行车。 当一打野把自行车骑回来推到院子里的时候,可是引得大家伙儿又是一阵围观。 “行啊,一大爷,我是没有想到你成咱们大院第三个买自行车的了。” “原本我还以为许大茂会是第三个,没想到被一大爷易中海抢先了。” “这年头有自行车就是美呀。” 众人议论纷纷。 甜甜这个消息之后,许大茂气坏了,头一甩回了自己屋。 “气死我了,我真的没想到易中海这老家伙他怎么就这么有钱?” “而且竟然在我之前买了自行车,不行,这口气我咽不下,明我必须也去买一辆自行车回来,我要让这个大院里的人好好看看我许大茂还是以前那个许大茂。”许大茂自言自语,咬着牙发着狠道。 可是他手里的工业券不够,到目前为止,自己也才攒了二十多张,距离六十六张工业券还远着。 他知道李浪那里肯定有工业券,别四十来张,恐怕就是三百多张李浪那里都樱 可是许大茂他拉不下来这个脸,毕竟让他去求李浪门都没樱 可过了几,许大茂又被刺激到了。 李浪把他那辆自行车卖给了何雨柱,毕竟人家已经不需要骑自行车了。 可把许大茂给气坏了,以前许大茂处处比人强,因为他经常下乡去放电影带回来一些野蘑菇之类的土特产分给邻里街坊,口碑很好,那时候自己可是整个大院里众人谈论的对象。 可现在不行了,自从去年李浪给大家伙儿弄回来五百斤猪rou让挨家挨户都吃上了rou过了个好年。 李浪在大院里的口碑那是有口皆碑。 再加上李浪神通广大,帮助邻里街坊们换取工业券,以及各种票券。 所以现在四合院里面的人全都感激李浪。 李浪从不自己出面,不过所有人换取票券全都经过何雨柱之手。 通过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何雨柱也跟着沾光,所以和所有人关系明显有所改善。 要以前就何雨柱那一张嘴话,就能把人噎死的德行,所以很少有人和他来往。 但现在不同了,人们都知道何雨柱就是李滥代言人。 如果他们要想买卖票券,可能必须经何雨柱的手,所以大家现在都得巴结着何雨柱。 现在何雨柱也有自己的自行车了,自从有了这个之后,可把他高兴坏了。 不过对外大家都知道,他手里的自行车可是从李浪手里买的。 可只有他和李浪知道这辆自行车就是李浪送给他的。 这件事情恐怕就连他meimei雨水他都没告诉。 何雨柱刚开始还打定主意一定要把钱给李浪,可李浪这是对何雨柱这段时间帮他和工人们换票以及帮自己搞农场的奖励。 可何雨柱觉得这奖励也得离谱了,自己在农场也只不过是按时按点的上下班罢了,没想到自己到头来居然奖励他一辆自行车。 李浪这台永久自行车还八成新,骑了还没几个月。 恐怕这辆自行车放在外面最少也能卖个四五百,可就这么送给何雨柱了。 还是李浪好好给何雨柱做了一番思想工作以后才欣然接受。 其实李浪知道就何雨柱那点儿工资要买一辆自行车,恐怕是得攒个几年。 如果秦淮茹一卖惨,何雨柱的工资又被秦淮茹给忽悠去了。 那何雨柱要买自行车怕是要到猴年马月。 而李浪现在不差钱,别自行车,恐怕自己就算是一辆轿车都能买得起,所以李浪就借着给何雨柱奖励的借口送了他一辆自行车。 何雨柱每骑着自行车回来都要好好擦一遍,晚上都推自己屋里去,可把这个东西宝贝着。 其实大院里受到刺激不止是许大茂,还有二大爷刘海中和三大爷阎埠贵。 现如今大院里有了三辆自行车。 李浪一辆,一大爷易中海易中海一辆,现在就连何雨柱都有了一辆自行车。 二大爷和三大爷却还没有自行车,俩大爷感觉伤了自尊,所以他们两个人感觉自己很没面子。 俩大爷暗暗憋着一口气,他们都决定一定要买一辆自行车。 …… 轧钢厂,宣传科。 “李浪,现在能不能给我搞一张自行车票。” “我听你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所以想拜托你给走个门路。”宣传科主任给李浪把搪瓷缸里的茶水加满笑着道。 “主任,自行车票我能弄到,不过现在这玩意儿可是老贵了,市场上差不多得一百五十块钱。”李浪面有难色的道。 “放心,李浪,这事我可不能为难你,毕竟这钱我有,其实我现在就给你,可你一定要给我弄到自行车票。” “你也知道现在自行车票有多难搞。” “我是求爷爷告奶奶找人一个月还没把这票给弄过来。”宣传科主任从口袋里取出一叠大团结放在李浪桌面上。 “那行吧,主任,我想想办法。” “不过这件事情可不敢给你打包票能办成,我尽力而为。”李浪收起钱笑道。 “你一定要帮我弄到,下个月我儿子娶媳妇,现在我们家就差一辆自行车了,所以算我求你好不好?你子一定要给我弄一张自行车票。”宣传科主任恳求道。 “行吧,我一定给你弄一张自行车票,这样总可以了吧?”李浪被主任缠的都快没脾气了。 “那太感谢你了,李浪。” “以后有什么事就告诉我一声,兄弟能帮的尽量帮。”宣传主任对李浪感恩戴德。 只要李浪答应自己的话,那么自行车事儿就有着落了,毕竟这子在这方面确实很有能耐。 刘老师这段时间请假,在家照顾她父亲。 李浪隔三差五也去刘老师家看看老爷子。 每次去李浪都带着一些好东西,自己经常带着老母鸡,猪排,烤肠等营养品给老爷子补身体。 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七月,气炎热,蝉鸣四起。 现如今在工厂以及农场的人在车间里干活那真叫热火朝。 中午的时候,副厂长又找上了李浪。 “李工,我这次找你来想拜托你一件事儿。”副厂长起身关上房门对李浪笑道。 “厂长,什么事?你先来听听。”李览。 副厂长虽然品行不端,但是个管理型人才。 不过李浪和他合作了这么多次从来没有一次出过岔子。 李浪知道副厂长肯定又想让他帮着弄些稀缺的东西。 毕竟现在整个轧钢厂都传的他如何如何神通广大。 “李,你知道吗?我就喜欢你这个痛快劲儿。” “你子从来就是开门见山,有什么好事情从来不藏着掖着。” 副厂长点了一颗烟,自己吐了口烟雾,对李浪笑道:“你也知道现在的气太炎热了,咱们工厂的工人们在车间里干活太遭罪了。” “根据我的调查接连好几都有工人中暑热的晕倒。所以我想让你给咱们厂弄些西瓜和绿豆。” “要是有这些东西的话,那咱们的工人兄弟们也不至于中暑。” “至于经费方面的事情,你就不用太cao心了。” “咱们厂里面是不可能让你把这些钱垫上去的,这点你心里有数就校” “如果要是把这件事情办成了,那到时候你在工人里面的权威度可越来越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