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投资意向
看罢了桂林中药厂,关之林没有马上表示自己的意见,她说自己要考虑、考虑,邹节鸣听到这样的话,认为自己有机会。 可是,在同行的其他人眼里,这就是关之林的一句客气话而已。 毕竟,眼下的桂林中药厂,就像是一个烂摊子,谁也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往火坑里扔。 在榕湖饭店的房间里,关之林跟文飞阳商量,考察的这些企业里,究竟那几家有投资的价值。 “飞阳,这几天,我们看了许多地方,你觉得那些企业值得我们来进行投资?” “小林,我想先听一听你的意见,毕竟,你在商场上也磨炼了许多年?” “飞阳,要是以我个人的看发,我认为桂林合成洗涤剂厂应该是首选的,因为,我看见他们生产出来了鹿茸洗发精。” “哦,小林,说一说你的理由?” 文飞阳真的对关之林的话感兴趣了。 “飞阳,我是一个女人,站在外面女人的角度,我发现来国内这些年,洗头发的产品可以说,在市场上基本就不多见。” 文飞阳刚刚准备开口,就被关之林给打断了。 “飞阳,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说的香皂、肥皂之类的东西,在港岛那边就没有人这样使用,平日里大家用的是洗发水。” 听关之林说话的文飞阳,眼睛里充满了笑意。 他心里面非常高兴,关之林终于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会用商业的眼光来看待,生意场上的事物了。 “小林,你继续说下去?” “飞阳,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不要说桂林合成洗涤剂厂,已经具备生产洗发精的条件,就算是他们没有,我也觉得这件事可行。” “国内有十几亿的人口,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如果我们能够领先一步占领,肯定会用最少的投资,来赢得最大的利益。” 其实,就在关之林、文飞阳两个人商谈洗发水这个问题时,上海的一家企业也正在向洗发水行业发展。 这家企业就是上海华银洗涤剂厂。 1985年,上海轻工业品进出品公司与上海县马桥公社俞塘大队,两家合资组建了上海华银洗涤剂厂,也就是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前身。 该厂以生产“蜂花”牌洗发水和护发素产品为主,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液体洗发水和护发素生产的企业。 除了清香的味道和细腻的产品质量,蜂花独特的产品外形也让人记忆深刻。 它的包装瓶是圆柱形的,且下部呈三排六边形的蜂窝状凹陷,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90年代初,两、三块钱一瓶的蜂花洗发水,销售达到了顶峰,在当时的上海,蜂花护发素甚至达到了一瓶难求的情况。 不仅仅是上海的蜂花洗发水,这个行业将来会出现那些品牌,文飞阳也是如数家珍。… 不过,现在他不能够说出那些品牌的名字,因为这有泄露他重生秘密的危险。 用不了多少年,潘婷、海飞丝、飘柔、欧莱雅、夏士莲…… 这些国外的洋品牌,一个个就会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现在是1986年,文飞阳知道此时此刻,机会就在自己的眼前,只要牢牢地抓准这个机会,将来在洗发水行业就会有一大片市场。 “小林,你的这个想法,我也认为非常不错,咱们就这样定下来,另外,我还想听一听对其他企业的看法?” “飞阳,长海机器厂怎么样?现在,国内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地购买电视机,我觉得这个行业也还可以?” “小林,我的看法恰恰与你相反,我觉得电视机这个行业,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生产商了,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打价格战了。” “你认为还有可以投资的企业吗?” 文飞阳问了关之林一句。 “桂林罐头食品厂,如果说长海机器厂不投资的话,我对桂林罐头食品厂有兴趣。” “小林,说一说你的看法?” “我之所以会对桂林罐头食品厂有兴趣,是因为咱们刚刚在横县,签订了砂糖桔基地的种植意向书。” “生产果汁饮料需要建设工厂,我在桂林罐头食品厂参观的时候,看见他们去年刚刚从罗马尼亚,引进安装了一套汽水生产线。” “好,小林,你能够这样想我非常高兴,不过,你还要好好地了解一下,汽水生产线究竟能不能够生产果汁。” “放心吧!飞阳,我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觉得还有那些企业值得我们投资?” 关之林想知道文飞阳究竟看上了那个地方。 “小林,我认为桂林中药厂,是个有投资价值的地方。” 文飞阳的这句话,确确实实出乎了关之林的预料。 “哦,飞阳,为什么?我想听一听你的理由?” “小林,我的理由有些说不出口,其实,说起来就是一种直觉。” “直觉?飞阳,我没有听错吧?” 关之林一下子就惊呆了,她还是第一次见文飞阳这样做决定。 “药品这个东西,我们两个人基本上都是门外汉,不过,有一条我知道,只要是能够把新药研制出来,可以说就等着数钱了。” 文飞阳的理由让关之林沉思了。 药品的利润究竟有多大,关之林确实不是太清楚,可是,她知道在港岛看病的花费不是个小数字。 文飞阳之所以敢这样做决定,除了他明白药品的暴利外,最主要的是,他想起了桂林中药厂后来的名字: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邹节鸣正是凭借着研制出来的西瓜霜含片,把桂林中药厂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发展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上,经过3年105次的反复试验,1988年,邹节鸣的桂林西瓜霜终于问世。 生产周期由原来的8-10个月,缩短到5-7天成霜,原来100公斤西瓜可以产霜3公斤,现在可以提高5-7倍。 随后,邹节鸣趁热打铁,组建50人营销铁骑,2人一组,全国撒播,短短半年,桂林西瓜霜就走遍全国。 1987全年,6块钱一瓶的西瓜霜,邹节鸣卖了足足30万瓶,纯利润140万。 2年后,邹节鸣从美国引进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10套先进实验设备,并相继开发出西瓜霜喷剂、西瓜霜清咽含片3大系列10款产品。 1990年,邹节鸣赚得人生第一个1000万。 14年后的2004年,桂林三金营收直逼7.5亿,位列广西医药行业第一。 2009年6月,桂林三金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市值一度高达138亿,邹节鸣的身价也直逼3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