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太阳能和烧炭
即然决定暂时在温泉山庄定居,便要让自己生活的地方更舒适一些。 于是林潇潇大致做了一个山庄设施改造规划。 首先要做的是加装供电系统。 没有电,用不起油灯,导致太阳落山后的时间全部浪费。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所以为山庄增加电力是第一要务。 林潇潇的仓库里有一套完整的家用太阳能供电系统。 提到这套太阳能供电系统,林潇潇发自内心地感谢国家对城乡改造和清洁能源的扶持。 没有当年国家给出的补贴,她可舍不得购买太阳能供电系统。 林潇潇以前住的房子在五楼,还是没有电梯的。她房子买的早,那个年代小地方建的房子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她家的车库电路没做好,只能用来照明,多一件电器的电量都供不上,还老跳闸。从五楼拉电线下来又太不安全。 考虑之后她选择另外给车库加装了一套单独的太阳能供电系统。 当时国家大力补贴清洁能源,整套系统包括设备和安装全算下来还不到一万块。 当林潇潇看到这套太阳能供电系统也出现在了仓库时,简直想跪下来叩拜。 太阳能供电系统需要安装。 对照安装说明书,再加上林潇潇曾经亲眼见到工人的安装过程,在公输苟和其他村民的帮助下,用了半天时间就把整个系统安装好了。 光伏板装在了罩房屋顶,控制器、电池组、配电箱、蓄电池组等放在一间空闲的罩房里。以后这间屋子就叫供电室。 为防止其他人误入触电,林潇潇特意在门口竖了一块画着叉叉的牌子。 看着供电系统开始工作,林潇潇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 作为一名野外生存活动爱好者,她的仓库里放着很多储能式的设备,有了电这些设备就可以利用起来了。 林潇潇因为有电了而兴奋,忙着给各种设备排队充电。 五丈村的村民则在围观另一样东西,那就是林潇潇从仓库取出来的自行车。 林潇潇有两辆山地自行车。她打算一辆留着自己用,一辆拿出来让大丫她们学着骑。 有自行车代步,从村子到山庄往返能节约很多时间。 仓库里也有电动车,但那些都需要电,局限性比较大。自行车最好的地方就是人力驱动,不需要额外能源。 这两天大丫和美丫都在学骑自行车。蒋大娘年纪大了,对自行车有点怵,主要是担心自己腿脚不经摔。 美丫不愧出身猎户,身手就是灵活,只用了半天时间就会骑了。比林潇潇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效率还要高。 大丫学的慢一点。不过她胆子也很大,一点都不怕摔,估计再有几天就能骑顺了。 此刻温泉山庄的院子里。 大丫正骑在自行车上,两名年轻汉子扶着后车座防止她摔倒,美丫在旁边小跑跟着还边提醒大丫要注意的要领。 其他村民站在一边说笑着看热闹。 公输苟也在旁边看着,不过他看的不是自家大女儿,而是那辆自行车。 大丫体力不行,练了两刻钟就要停下休息一会儿。 蒋大娘在厨房熬了红糖姜汤,招呼大家进屋喝。 趁着大家都回屋喝汤的功夫,公输苟一个人蹲在自行车旁研究起来。 林潇潇忙完从供电室出来,一眼瞧见公输苟蹲在那里,便好奇地走了过去。 “公输大叔,在看什么?” “山女来了,这个东西叫‘自行车’么?” “大叔对自行车感兴趣?你能造一辆新的自行车么?” “可以么?” “当然可以,若是大叔能造出适合大家使用的自行车,以后村人进出村子就便利多了。” “大叔可以多看看,把这台车子拆了也可以的,当然前提是得还能再组装起来。” “可以拆?” “可以的,大叔可以把这辆自行车骑回村里慢慢研究。” 公输苟的眼睛在发亮,看着自行车的样子跃跃欲试。 如果公输苟发明出能在古代推广的自行车,那绝对是能改变地区发展的大事。 林潇潇原本就想让公输苟试试能不能造车自行车来。 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能力。古代的手艺人技术造诣远超后世。像鲁班啊,诸葛亮啊等等,都是后人望尘莫及的。 林潇潇试着幻想了一下将来某一天村里所有人都骑着自行车的样子,忍不住在心里偷笑。 太阳能供电系统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就是日照时间。如果遇到连续的阴天下雨下雪都会影响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工作。 所以林潇潇还要为万一遇到连续的恶劣天气做好准备。 林潇潇的生活改善计划中可不只有发电,接下来她要做的是带领村民烧木炭。 五丈村的村民们居然不会烧木炭。在冬天最冷的时候,他们会在屋里直接烧木柴。 想象一下烧木柴的房间会有多呛多脏,林潇潇眼前出现了自己灰头土脸的样子。 林潇潇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长大了工作也常常下乡,知道自制木炭是怎么烧的。 于是,又一个大晴天的早上。 蒋大娘和大丫留下看家,林潇潇骑着充满电的二轮小电动车载着方美丫往红松林的方向行去。 她前一天跟村民们约好了在松林入口汇合。 背靠松林,现成的松木。 松木可以拿来烧制木炭,成品不但能作为燃料还能净化水源。 从温泉山庄到红松林比从村子过去要远,所以林潇潇今天骑了二轮小电动,没有用自行车。这就是有电的好处了。 仓库里一共有三辆二轮电动车,林潇潇自己有一辆,另外两辆是爸妈的。虽然爸妈已经去世了,林潇潇仍然保留着他们用过的东西作为纪念。 林潇潇平时上班就喜欢骑二轮。汽车不好找停车位,二轮随便放哪都可以。 林潇潇跟大家约的时间是吃完早饭后。她们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村民等在那里了。 “村长爷爷,村老爷爷们,公输大叔,公输婶子,二丫,三丫,钟丫,犬牙......大家来得早啊,还有人没来么,要不要等他们?” “不用等了,山女教会俺们就行。其他人想学,俺们再教他们就是了。” “那行,咱们直接开始,大家分两组,一组人跟着我来挖坑,一组人到林子里找一些粗细都有的树枝干草......” 时刻不忘森林防火! 林潇潇选择烧炭的地方在松林外面,特意与林子隔了约十丈左右,中间空地作为防火隔离带。 村民们带来了工具。 林潇潇领头做示范。 在地上挖了一个直径约一尺半深一尺的坑。 然后把干草和细树枝放在坑底,粗枝放在上面。所有树枝最好是处理成差不多的长短,这样使用的时候比较方便。 点燃底部的干草和细枝,等全部树枝都烧起来,注意火势控制,直到树枝烧焦后迅速用泥土覆盖。 让树枝在土中闷燃一刻钟以上,然后取出里面的树枝就得到了粗制的木炭。 用这种土制方法制作的木炭,燃烧时仍有烟气,但比直接烧树枝好多了。 另外,在室内使用木炭一定要注意通风,睡觉时一定要熄灭炭火,否则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自制木炭的唯一难点在于控制火势,火太大会把树枝烧成灰,火太小则燃烧不均匀。 林潇潇亲手示范,把要点和注意事项一一讲给大家。 接下来,大家纷纷动起手来,林潇潇偶尔也会手把手教学。 一时间场面热火朝天。 为了加快制作木炭的速度,林潇潇又多挖了几个坑。几个坑同时烧炭,一整天下来林潇潇烧了一大麻袋木炭。 为了实现木炭自由,她打算这几天都用来烧木炭,趁着下雪前囤积一大批。 有了足够的木炭,距离取暖自由就不远了。 村长和几位村老蹲在旁边看着,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小声嘀咕。 过了一会儿,他们一起找到了林潇潇。 “山女,俺们有事情想跟你示下。” “不用示下,”林潇潇连忙摆手,“有事大家商量着来,有啥事儿?” “山女带俺们制木炭,俺瞧着这东西制起来不繁琐,几天村里各家就能都用上。” “俺觉得木炭这东西用处挺大。” 林潇潇点点头表示赞同。 以前看古言小说里面常有富贵人家冬天用木炭取暖,甚至还有一种无烟的银丝炭更好用。所以林潇潇发现村民不懂烧木炭的时候才会觉得惊讶。 村长示意其他人安静,换他来说道:“祖父在的时候,俺家里也用过木炭,那时候每到冬天主上会给门下分发这类物品。” 林潇潇起了好奇心:“城里人果然会用木炭?” 村长十分肯定:“俺记得清楚,就是这种木炭。城里也有店铺专门出售这种木炭,价钱不便宜。” “城里有卖的?”林潇潇心里一动,一种想法在心底开始萌芽。 村长犹豫了一下说道:“这种木炭卖的贵又好卖,以前俺们只是听说过,现在能自己制了,就想问问山女,俺们能不能把这种木炭卖到城里?” “可以吗?”林潇潇眼睛发亮,“我们可以进城卖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