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甲子前魔君走脱
书迷正在阅读: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仙郎,你再要活一千年、娘娘是个娇气包,得宠着!、未来作家:其实我是名界客、这个重生不太正经、从巨魔部落到精灵帝国、偶极道一千年之子、吾欲成仙、人在利维斯:开局亡命众杂兵、大隋嫡长孙
公孙胜最后的这一句话,让晁盖的心湖掀起一阵波澜,久久难以平复下来。 什么杀劫? 晁盖自忖虽然喜欢结交豪杰,但是对于每个来到自家的庄子上,拜访自己的江湖好汉们,也全都经过了严格的刷选。 一些犯贱作恶,罪大恶极的江洋大盗,jian诈歹徒们,自己都会婉言相拒,既没有让那些名声不好的恶徒败坏自己的名声,同时亦没有和他们彻底撕破脸皮。 总的来说,不管是黑道,还是白道,任何一个方面的关系,晁盖都做的足够面面俱到。 所以对于公孙胜这个说辞,他觉得对方是故意在言语中夸大危害,分明是想要搅乱自己 心智。 然后为他接下来,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做铺垫,好取得一鸣惊人的效果。 晁盖心思一动,装作浑不在意的模样反问道,“却不知道,一清道长此话怎解?” 公孙胜神念平静如湖,清晰无比地反映出晁盖心头的种种疑惑,然而他却丝毫不以为然。 而是娓娓动听的说出一桩,在道门中流传了许久的公案。 **************** 故事要从宋仁宗时期开始说起。 却说这位天子乃是天界赤脚大仙下凡,同时一并还有有文曲星,武曲星降世,辅助统治。 真宗皇帝驾崩之后,仁宗天子登基为帝,因为其贤明至圣,所以就有天下太平的景象。 仁宗皇帝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到天圣九年,这九年期间各地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是谓之一登。 明道元年至皇佑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所谓之二登。 再自皇佑四年到嘉佑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称之谓三登。 一连三九二十七年,所有百姓都安居乐业,号为三登之世;谁曾想刚刚受了些欢乐,眨眼却乐极生悲? 嘉佑三年上春间,天下瘟疫盛行,从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 一时间天下各州各府纷纷向京师告急,就连东京城内外,都因为这一场瘟疫,导致了民心惶惶,损失巨大。 感染瘟疫的军民无数,虽然开封府包拯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生平俸资,合药救治万民。 然而这场瘟疫来势汹汹,那里医治得住? 随着瘟疫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势头难以遏制,终于有人向仁宗皇帝提议,要求天子能够虔心祈祷,同时举办一场罗天大醮,奏闻天帝,以期能够禳保民间瘟疫。 天子准奏后,派遣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 这太尉洪信自恃身份,到了江西龙虎山后,见龙虎山的道人们虽然都下山迎接诏书,唯独只有张天师避而不见。 心里已经是老大不痛快,但念及历代的张天师各有神迹,不得不按捺情绪,向众道人宣读诏书后,要求道人们请出天师,随同他一道返回东京城救济天下万民。 然而龙虎山的主持真人却告诉洪太尉,张天师道行非常法力高深,能驾雾兴云,所以连龙虎山的道人都不知道天师的踪迹。 但是张天师性情淡薄,喜欢清净,因此在山顶处搭建了一处小小的庵堂,孤身一人独住。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的话,那么就需要洪太尉亲自上山,诚心邀请张天师下山才行。 洪信虽然愚钝,但也知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功亏一篑的故事,只得答应了主持真人的要求。 他知道天子和朝廷百官们,对于这场席卷天下的瘟疫的焦急,如果自己无法请张天师到东京城,支持祈禳罗天大醮的话,说不定众人都会把怒火发泄到自己身上。 为了自身的前程和身价性命着想,洪太尉老老实实地脱下了官袍,换上一身新鲜布衣,脚下则穿上麻鞋草履。 身后背着黄罗包袱中的诏书,手里提着银手炉,银手炉中降降地烧着御香,口诵天尊宝号,上山邀请张天师赴京。 一路上山,结果半路上被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猛虎惊出身身冷汗,被条雪花大蟒蛇吓破了胆。 没有见到什么德高望重的张天师,反而被一个小牧童直接打发,说什么天师已经知道他的来意,乘鹤驾云去了东京城汴梁,主持那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 洪太尉没办法,只得骂骂咧咧奔下山,呆了一个晚上后,在龙虎山道众的陪同之下,观看龙虎山上各处的景致。 三清殿,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等诸多宫殿一一全部悉数看遍,无论主宾,皆都欢欣喜悦,并没有出现什么纰漏。 哪知到了最后一处“伏魔殿”的时候,这洪太尉却发起臆来,非要见识一番,被龙虎山历代祖师封锁在“伏魔殿”中,那些凶恶魔王们的稀奇古怪模样。 随同的道众们拦了几下,被洪太尉以上奏天子的名义恐吓,便不敢再继续阻拦。 只得召集人手,解开了封皮,砸开了大锁,然后一拥而入全部进了“伏魔殿”中。 到了“伏魔殿”里头后,又看到一个高约五六尺的石碑,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泥里。 再仔细看那碑碣上,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在场的众人谁也不识。 等众人转过那石碑后面,却只有四个真字大书,明晃晃地凿着“遇洪而开”。 洪太尉心中大喜,暗忖此宝物和本官有缘,难怪这些牛鼻子老道们想要处处阻挠本官。 一声令下,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然后齐力挖掘石龟,再向下挖了三四尺深厚,看到一块方圆丈许的大青石板。 到了这里的时候,龙虎山的真人知道不妥,苦苦相劝,没奈何洪太尉一心挖宝,指挥众人将大青石板抬起。 “伏魔殿”中刹那间冒出滚滚黑气冲天,五指难见,就连火把都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吹灭。 伴随滚滚黑气而来,还有一声声惊心动魄的雷霆声响,雷声过后,黑气直冲天际,化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而去。 见到这副末日般的异象后,洪太尉暗自心惊,终于知道自己闯了弥天大祸。 随后胡乱听龙虎山的主持真人提了一嘴,什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总共一百零八魔君的故事,吓得连龙虎山都不敢继续多呆,急急忙忙返回了东京汴梁。 回到京城,才知道张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 如今已是瘟疫尽消,军民安泰。 张天师主持罗天大醮,弥消瘟疫后,便向天子辞朝,乘鹤驾云,自回龙虎山去了。 不说洪太尉向天子和所有人,蓄意隐瞒下了因自己的胡闹,而导致一百零八魔君走脱的事情。 张天师回到龙虎山之后,听主持真人说起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魔君逃脱的消息。 他道行高深,虽然有些不以为然,还是向天下各处道教门派,传送了详情,让诸门派对此事多加注意。 然而将近一个甲子时间过去,天下间亦没有听说过,有什么魔君闹事的事情。 就连公孙胜这样的道门真传弟子,也只是在被师父赶下山之前,才听说了此事。 一甲子时间过去,当年经历过洪太尉放走魔君事件的当事人,早就已经全部离世。 再加上洪太尉担心,因为此事而招致天子的惩罚,所以蓄意隐瞒了此事,事情的真相便渐渐被淹没。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门中老一辈前辈的退隐,新一代的道门真传都没有几个人知晓。 当年曾经发生有过如此惊险的事件。 和普通道门弟子不同,公孙胜因为师尊罗真人的吩咐,知道这件事和他有莫大的关系,所以才会紧紧放在心里。 **************** 听完公孙胜的讲述,晁盖久久无法言语。 他怔怔的望着公孙胜,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手指自己的鼻子反问道,“一清道长,你自己心里觉得,晁某是否会相信,你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 晁盖的质疑,并没有让引起公孙胜的丝毫动怒,反而淡淡道,“信与不信,全在天王哥哥自己一念之间。” 见公孙胜的神色如此平淡,晁盖暗自思量,终饶有兴致道,“如果一清道长的故事是真的?” “那么能否请道长告诉晁某,晁某是这一百零八魔君中,哪一位魔君的转世?” 公孙胜一愣。 他也是听师尊罗真人说起过一嘴,然后四处打听后,才总结出来,当年洪太尉放走“一百零八魔君”的真相。 但是更多的具体内容,比如说,这一百零八魔君,具体的名号究竟有那些,也和其他人同样一头雾水。 更不要说什么,某一位魔君的真实转世身份? 否则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也就无需在山东境内转来转去,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直到听人说起晁盖的事情,这才灵机一动,循着冥冥中的指引,前来晁盖的庄子。 然后发现了最关键的一处线索。 晁盖望着苦苦思索的公孙胜,忍不住暗自松了一口气。 总算还好,这一清道人,并没有开口就让自己起兵造反,推翻赵家的统治。 虽然他所说的,发生在一甲子前,洪太尉放走魔君的故事,既惊险刺激,同样十分生动具体。 但那和我晁盖有什么关系? 我好好地做我的东溪村保正,晁家庄庄主便可…… 和尚道士们的神神叨叨,怪力乱神的事情,我一介凡人,肯定是惹不起的。 但是我躲还躲不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