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卖不掉的国
书迷正在阅读:第一计、斗姆外传、人在高武我能模拟未来、忍界不知火、长河奔逝、七刃影月、诸天之百味人生、人偶戏剧、从四合院开始诸天、奥特格斗开局获得格利扎
说到周公的封地,姜时道: “你父亲把封地抵押给晨阳国借款支持我祖父讨伐兰雅国。 如今你家周公封地是晨阳国在经营,经营所得付晨阳国的欠款。 你周公府邸,你周氏族人公决卖给了兰雅国人,所得办理你哥的葬礼去了。 要不是我收留你,你这个周公就得流落街头啦!” 周叙感叹,自己真衰,这老爸也真是坑儿!族人吃绝户,自己都不知道。 “那镛国每年的租金,税收什么的能赔多少款呢?” “不够付利息呢!光利息每年要增加100多万刀!” “也是啊!要是还有一点希望,王室也不会放弃王位继承权而移民跑掉。 镛国人也不会用脚投票移民,对吧?” “就是这样的啦!” 周叙问道:“既然他们敢贷款这么多,那说明镛国还是有点价值的,要不咱们把镛国卖了算了!” “我父王就这么想过。 结果,国卖不了。” “是因为我镛国欠诸侯国的钱!没还完欠款,他们不答应卖国? 我想既然诸侯国敢借这么多,应该是有抵押品的吧!” “因为我周国是天子之国,璇矶郡作为天子的永久直辖属地,凤栖城作为天子都,不允许割让和买卖。 所以璇矶郡不能卖,也卖不了。要是能卖,早被历代先王卖了。也不会等到今天咱俩卖国啦!” 我父亲用凤栖城抵押,找兰雅国借款赎回我祖父和被俘虏将士。 凤栖城现在是兰雅国在代管呢,我父王想,不能卖,就合并吧!干脆就把镛国并给兰雅算了。 结果,其他诸侯国都不答应。 “我父王和兰雅国都谈好了,镛国的债务,由兰雅负责偿还。天子的职位禅让给兰雅王。 他做一个庶民,轻松些。 甚至兰雅还答应给我父王一笔钱做安家费,并保护王室安全。 用天子之位换一笔钱,重新做自家的老本行,用不了多少年,就又可以成为豪商啦!不比提心吊胆的做天子,舒心?我祖父是王室远支了,他原本就是药商,被迫接任的王位。 结果,我父王想做一个庶民都办不到呢! 琴海北3强国:晨阳国,叶国,舒方国,加上琴海之南的4强湘居,胤泠,蝶盈,诗巫这7国领衔,其他102个国家附和,这109个国家起来坚决反对我镛国把天子资格禅让给兰雅。 反对任何一个国家合并镛国。 另外23个国家保持中立。支持我镛国禅让天子资格给兰雅国的国家只有4个,还得算上兰雅国和镛国自己。 既然卖不掉,天子之位也禅让不了。 我父王准备让镛国自动解散算了。 结果就是135国都反对我镛国解散。” “为什么?你自家宣布解散,他们还能如何?” “主要是我镛国是天子之国。” “天子之国是什么意思?” “就是相当于一个家族的宗正或者族长吧!比如维护天下和平,仲裁各诸侯国纷争。召集天下诸侯协商诸侯国邦交事务等等啦!” 周叙明白了,兼任联合国秘书长嘛!也就是差多武林盟主的意思啦!不是自家一个说了算的,还得其他成员投票决定! 虽然大家都不听旧盟主的了,但新盟主大家也不服,那盟主职位就暂时放在旧盟主的头上。 姜时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还有就是,诸侯国的国王登基了,评判其是否合法,给予册封。 以前,各诸侯国新王登基都要派人到凤栖城来取得我镛国的一个册封。 否则不被天下人承认。 自从我镛国爆发9王之乱后,就没几个国家在乎这个册封了。 毕竟,我镛国首先不遵守自己祖先定的规则,各个王子要凭武力夺位。 其他国家自然有样学样,靠政变,靠暴力夺位了。 九王之乱后,我镛国也没有能力主持公道了,礼崩乐坏,天下自然就开始大乱了。 海北国家多是岛国,疆域没多少变化,还是70多国。 但琴海南国家在近200年里不断兼并,政变,原来的170多国,眼下只剩60几个国了。兰雅国如今是琴海之南的霸主呢! 虽然没几个国家重视镛国的册封了。也无诸侯听天子的圣旨。 但要是真没镛国了,诸侯国们又觉得少了点啥,不愿让镛国亡掉,不想让天子就这么消失了。” …… 聊着天,时间过得很快。太阳完全落山了,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他们两人也就回到了住处,王宫外的一个小院落。 多了几天的观察和了解,加上姜时的解说,周叙自然知道到了很多的信息。 王宫自然有宫女,太监,有侍卫什么的啦! 不过,姜时这个国王自然谁都指派不了。 姜时住在宫外的这个住处,这是属于照顾她的嬷嬷名下的。 当然,实际是原来姜时的父王,当时的镛国太子,在估计到姜时的祖父要打败仗,估计要支付巨额赔款之后,偷偷提前转移了一些资产的结果。 姜时的父王提前转移了一些财产,这也为镛国大王子移民柏国,二王子入赘兰雅国,让几个女儿有一笔嫁妆,提供了一点资金支持。 然后他父王把镛国这个烂摊子交给体弱多病,随时可能死去的三王子姜默继承。 嬷嬷没有子女,被姜时的父王放籍成庶民,划给一座小院和一片土地用来照顾姜时。 嬷嬷年老,这些天生着病,被女王送去了医馆看病,还需要女王照顾呢! 自然是女王陛下自己做饭啦! 要是在别的国家,敢让国王给臣民做饭,早被侍卫拉出去砍头了。 但镛国就不存在。 女王陛下的厨艺还不错,女王陛下做饭,那周叙这个周公就洗碗收拾厨房了。 这几天两人都是这样的分工合作生活。 女王陛下是他父王的一次意外生的,女王的陛下的母亲本就是一个宫女,好像还是镛王发现宫女怀孕后才封做妃子的。 生下她不久,她母亲还就离世了。 这个时代,医学太落后,生育就是过鬼门关。 姜时的母亲就是一个孤儿,从小被卖来卖去的,最后被卖进宫,来自哪里,都不太记得了。 根本就没有舅家可依靠啦! 她由照顾她母亲的嬷嬷从小带到大。 反正现在镛国的任何一点收入,首先就是还债。说是王室,她祖父战败后,就什么都被拿去抵债去了。 为了让照顾姜时的这个老嬷嬷避国债捐,这个嬷嬷都还被她父王改籍成了诗巫国人。 以兰雅国为首的几个债权国,要求镛王收镛国人的国债捐还外债。 周叙无不恶意的想,国债捐,估计就是兰雅国整出来,好兼并镛国的呢! …… 周叙的大哥都死5年啦,也没人来关心周公的爵位继承问题。 周叙大概猜得出来,为何在周叙刚重生不久的时候,又有人来找他去接任爵位的原因了。 因为二月份,离国国王亲率5万精锐走海路上天京凤栖城来朝见天子,求册封。 而此刻,天子姜时还住在王宫外,既没有办登基大典,也还没有亲政。 新的搅局者出来了。 一直对峙的双方不得不协商解决方案,应对第三方的指责。 控制凤栖城的兰雅国,与控制凤栖港的联军加上王族商量给天子办登基大典,还政给天子,让天子亲政。 3年前,镛王姜默驾崩后,双方做了一次协商,与王族议定由王室唯一成员姜时接任王位。 但当时天子未成年,于是派辅政大臣代为处理政务。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反正之后一直没人来主持天子的登基大典。 姜时一个小女孩,接任王位的事,没有人在乎她的意见。 她自己本身就是被迫接任的,镛国的所有收入又都用去还外债了。她自然无力,也无所谓登基大典,继续过自己原来的日子。 姜时还是和以前一样,继续住在宫外的小院里。 天子已成年,可以亲政了。可天子手下一个封臣也没有,这也太难看了。 如此,才想到去把周叙接进天京凤栖城来继承周公爵位。 于是在上一任周公已经死了5年之后,周公爵位又找人来继承了。 兰雅国为了应对离国进京册封的军队,国王率20万大军到了瑶山。 兰雅国增兵瑶山,诗巫国和晨阳国自然也发联军20万朝钟北山的尹函关开来。 新的大战即将爆发。 如今,离国的前锋部队已经从凤栖港登陆,驻扎到了凤栖城外。 兰雅国大将军许不为率领的前锋,如今也驻扎到了凤栖城外了,正和离国前锋对峙。 周叙了解到,围绕凤栖城的控制权,15年来,一方以兰雅为首加上兰雅国控制的几个仆从小国;另一方以晨阳国联合诗巫国的联军为首,加上一些琴海北岛国的支持,已经在凤栖城周边大战几次了。 联军得势拿不下瑶谷关为主的瑶山一线。 而兰雅国得势也拿不下凤栖港和以尹函关为主的钟北一线。 镛国立国之前,主要是面对来自南方的鞣人的进攻,只能全力加强瑶谷关和瑶山一线的防守,和打击鞣人组建的海军,没顾得上凤栖城的修建。 赶走了鞣人立国之后,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范围也大幅度扩张。 镛文王认为,如果外敌能攻破两关的任意一关进入到凤栖盆地,凤栖城也就没有能力守住了。 镛文王干脆不建外城墙了。北以钟北山为城墙,南面以瑶山为城墙,加强凤栖港的防守建设,再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应付来自海上的威胁就足够了。 兰雅国与联军双方谁也吃不了谁。 而凤栖城所处之地是一块小盆地,又没外城墙,不利防守。联军主要的目的是防备兰雅人的北进。 加上有镛王把凤栖城抵押给兰雅人的一个条约,凤栖城就由兰雅国控制。但有联军的干涉牵制,兰雅国想要镛王禅让天子的资格,兼并镛国的目标却不能实现了。 只要镛王和王室还存在,联军一旦攻不下瑶谷关就会退回钟北山和凤栖港,不会去管凤栖城。 上一任雍王死后,双方协商妥协,让姜时接任王位,又保持了几年的短暂平衡。 如今有离国新势力崛起,估计要争夺更多的邦交话语权,所以就带兵进京来搅局了。 周叙估计,这有点像日本战国时代的各个大名们一样,实力强大了就上洛。民国时期也一样,军阀实力强大了就进京。 大战要开始了,古老的王城却是一片平静,没有惊慌议论,没有奔走相告,更没有慷慨请战。 感觉这战争和凤栖城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人们一如既往地在田地上默默劳作,悠悠然地在收过水稻的田里翻地旷地,为秋日再种做着有条不紊的准备。城里的各个作坊依然叮叮当当,官市的交易依然童叟无欺,市人的脚步依然慢条斯理。甚至凤栖城的守兵们,还对城外的斥候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不时的做一下评论。 便依然抱着只能做仪仗的斧钺矛戈跑荫凉处打盹去了。 而姜时这个没心没肺的国王,居然还要拉着周叙出城去看战争,在凤栖城郊外发生的战争。 不只是姜时,而很多市民也跑出城来看。这是战争啊! 天子之京的人,心都这么大吗? 周叙真是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