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汉中祖在线阅读 - 第65章释奴

第65章释奴

    三国:汉中祖三国鼎立第65章释奴公元249年,延熙元年。

    自248年天下一统,刘禅将具有宽仁兴盛之意的延熙替代了建兴,也代表大汉进入治理天下的进程。

    春时细雨霏霏,长安城外柳絮飞扬。

    霸桥上,彭祈在正亭内与友人贾融、贾良等人,互述离别之情。

    较为年长的贾融感叹说道:

    彭祈倒也没过分的伤感,望着柳絮满天的天空,说道:

    彭祈,字子玄,陇西襄武人。他乃是建兴七年生人,及他十五岁时便随汉军作战。虽然他从军时间晚,但因其过人的勇略,又跟随姜维屡立战功,在征讨司马师后,其便提拔为军侯,俸禄六百石。

    从军期间,因其是陇右人士,性格豁达,故与贾融等人关系友善,因此进入了陇右军官圈层中。

    但可惜他虽有能力,但因为背景薄弱。在裁军的大时代下,他只得离开军队系统,转业到中原陈留郡任比曹掾史。

    比曹掾史,主管郡内财物,尾数之检核,俸禄四百石。相比于他之前的俸禄,如今他的俸禄无疑是减少了三分之一。

    不过在姜维、句扶等高级将领的据理力争之下,大汉朝堂也算有良心,答应十年内补偿这些转业将士所差的俸禄,也当做大汉国给将士们的转业费。如彭祈其俸禄减少二百石,大汉在未来每年将会补发二百石,一共二千石俸禄,不可谓不丰厚。

    说着,彭祈看了眼远处的妻儿,拱手致谢说道:

    贾融笑道。

    在枢密台的调配下,彭祈转业本应前往幽州任职,但彭祈考虑到自己的妻儿,不忍她们受苦,便厚着脸皮求上贾融,让贾融帮衬帮衬。

    实际上贾融不过一介校尉,仅比彭祈高一级,他也没资格插手,但架不住他的父亲贾演有门道。他父亲贾演从军时间又长,从夷陵之战,打到天下平定,加上脑子灵活,凭借其资历,得以留在枢密台工作。

    有了贾演,贾融得以留在军队系统里任校尉。帮彭祈留在军队系统里难,但帮彭祈换了地方任职倒也能说道说道。

    毕竟在大时代下,连贾融的伯父贾源都差点保不住工作,最后跑到西北边疆任职,这才继续留在军队系统上。至于他表弟贾良也是如此,他将被转业到陇西郡担任都尉。

    彭祈又与贾融交谈了几句,问道:

    贾融笑了笑,说道:

    彭祈念叨了几下,神情颇是没落。

    他对离开家乡,前往中原任职没有异议,唯一对离开军伍很是不舍。

    大汉为征讨天下,曾将入伍年龄下调到十五岁。他也在十五岁时从军,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的记忆很少,更多是军队的记忆。他从辅兵爬到正兵,又从正兵一路厮杀升迁上去,他先后跟随过王大将军,也跟随过陛下征战。

    在姜骠骑的指挥下,他在朔方屡立战功,更是在河东之战,大放异彩。如今他便要离开军队,当有不舍之情。当然他对离开军队也并未排斥,转业的他接下来可以与自己的妻儿生活在一起,享受生活之乐。

    贾融看出了彭祈的惆怅,拍了拍他的肩膀

    ,安慰说道:

    彭祈收拾自己的心情,与贾融、贾良拱手道别。

    彭祈翻身上了马,妻儿也上了马车,一行人缓缓向东而行。

    ……

    长安城内,刘禅端坐露台,居高临下,欣赏春色。

    刘禅问道。

    傅玄想了想,答道:

    傅玄回答道。

    刘禅点了点头,询问他最关心的内容,问道:

    傅玄如实答道。

    沉吟少许,傅玄说道:

    郄正与傅玄虽都是秘书郎,但随着二人任职日久,他们二人也出现了优劣。傅玄精通政事,常能给刘禅提些意见。而郄正不善政务,他擅长文学,常为刘禅撰写诏书。

    刘禅手指轻敲桉几,沉声说道:

    距离天下平定过去大半年了,地方郡守基本到齐了,将校们也要入郡县,这也代表大汉对原来吴魏二国有了基本的掌握。今下刘禅准备让地方政府小试牛刀,先从释放地方奴隶入手。

    【鉴于大环境如此,

    曹魏的士家、屯民在曹爽执政时期,被地方豪强、士族吞并颇多;而且曹魏、东吴他们在立国后,也经常发动战事,抄掠民众为奴,今也要让他们如实上报。

    当然也是有不同指标对待,世兵制、屯田民本不该属于中原豪强,而且他们隐蔽不久,必须释放他们为民众。

    但其中也有不同,比如对于董卓乱政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些奴隶之人,他们已经在主家生活几十年,且也涉及天下所有全体士族的利益。

    为了不引起所有人的排斥心理,刘禅准许他们将那些需要释放的奴隶改为部曲及客女。且不说吴魏二国,连大汉内部士族也存在自董卓乱政以来的奴隶。

    而且在大汉律法当中,部曲及客女不代表为奴

    隶,他们需要立户,也要缴纳赋税,他们也可以得到大汉的保护。

    不过对于异族买卖为奴隶之人,刘禅没有赦免,也不想赦免。异族奴隶不说曹魏了,连大汉当初自己都搞。毕竟巴蜀地区可是西南奴隶买卖中心,每年都为中央上缴大量的钱财。

    郄正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