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打卡
林笙见识到他们吃饭的热情,不由庆幸还好做的多。 夏祝狼吞虎咽,舌头差点儿烫个泡。 林笙拦住他,“你慢点儿吃,没人跟你抢。” 夏祝把一盘蘑菇倒进锅里,“姐,你怎么做到的?我第一次吃不辣都这么香的火锅。” 不是一点儿辣都没有,有一点轻微的青椒香,很淡,又有一丝丝的红辣油和花椒炒过的香。 说辣,不太辣;说不辣,又不全是。 味道正好。 “感谢导演吧。咱食材的确是要自己挣,酱料却是十顶十的足。 我好久没炒火锅料了,还好没失手。咱们之中有歌手,我没怎么加辣,就调个味儿,有口味偏重的人可以自己调油碟。” 唐卿道:“林笙,你的手艺拿来开店,我第一个办会员。” 林笙笑,“我才不。” 她余光瞅见夏祝拿勺子盛了一碗汤,端起碗就要吨吨,急忙把碗抢过来,“夏祝,你疯了?酱料都在汤里,一碗汤胖三斤。” “胖就胖,我不在乎。姐,你做的火锅汤都好喝,给我吧。” 他朝林笙伸手。 林笙眯眼,心情复杂,体会到了他哥对他的无可奈何,“我服了,你上辈子是不是饿死的?” 于年年劝他,“夏祝,你冷静点儿,你要是发胖了,以后只能演圆圆的草包少爷。” 夏祝闻言有些纠结,他是个演员没错,确实要为自己打算没错,可是…… “哐”地一声,林笙把碗搁在他面前,“不是要喝吗?喝!” 夏祝莫名一怂,不懂她的意思,“姐……” “你不是问我汤怎么熬的吗?” “我把那一小块排骨炖了,用一半的骨汤做了汤底,剩下的我煲了一锅玉米排骨汤。” “你不是爱喝吗?你喝。 我和大家喝清清淡淡的玉米排骨汤,你喝火锅汤。我们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 夏祝:“……” 谢文没忍住笑出声来,其他人也是一副憋笑的样子。 夏祝委屈,“姐,我也要喝排骨汤。” 林笙睨他一眼,“去厨房把汤端出来,端出来让你喝。” 夏祝闻言立即喜笑颜开,“谢谢姐。” 中午饿得有多贴肚皮,晚饭吃得就有多舒服。 涮菜,排骨汤,水果,牛奶和每人一两根长面条。 热量不高,没有大吃大喝,大家吃得也很饱。 于年年和蓝叶一个收拾桌子,一个刷碗,干起活来很利索。 鉴于今天太累,傍晚林笙做明天的安排时告诉他们明早不用早起。 今晚早点儿休息,明天早上按十点过来。 吃完饭休整休整,下午一起上山。 夏祝一边摸吃撑的肚子一边感叹,“姐,你太好了。” “嗯?” “我都不记得上次睡懒觉是什么时候了。” 夏祝进圈的时候全家反对,好好的大少爷不当,不跟着他哥管理公司,跑来当哪门子明星? 他家里人轮着劝,就是没劝回来。他哥夏辰怕他受欺负,把人签在自己公司,每天把他的行程塞得满满的,闲了就去上表演课。 一方面,夏辰想看他能有多远,是打道回家还是继续闯? 另一方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作为艺人,有些路必须走。 夏祝每天累死累活。 他哥本来想把人送到来隐磨练,没想到夏祝来这儿度假来了。 除了挣食材费点力,剩下一切林笙都安排的妥当,好吃好喝好睡好玩的,他就差没邮个躺椅过来睡院里了。 其他嘉宾也是大差不差,很多人有段时间没好好放松过了。 休息了一夜,众人精神都不错。夏祝像小学生春游一样兴奋,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于年年感慨,以他的肺活量和音色,不去唱歌可惜了。 “我五音不全,我哥唱歌好听,我从来不跟他一起唱。” 谢文捡了根树枝在手里摆弄,“你自惭形秽?” 夏祝道:“怎么可能?我对自己很有信心。就是我俩一起唱歌,我的调跑得拉不回来,经常把他也带跑,他觉得丢人就捶我。” 林笙被他逗笑。 一个队伍里还是要有个社牛在,活跃气氛。 节目组让大家去山顶的瀑布下打卡,瀑布下有个宝箱,他们的任务是把宝箱找出来,交给节目组。 林笙知道路,带着他们往那边走。 唐卿道:“林笙,你对这里很熟啊。” “算不上熟,拍《长恨歌》时来山上取过景,我去那边看过瀑布。” 当时和顾长骁一起去的,说起顾长骁,林笙有点想他,来了两三天,像来了两三个月一样。 节目组收手机,她跟他联系不了,难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青峰山的瀑布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并不为过。 近十米的瀑布直冲而下,一片白浪打进山崖下的水潭里。溅起的水珠有个别飞到他们的脸上,带来泉水独特的凉意。 耳畔全是沙沙的水声,他们要大声说话才能听清彼此的声音。 蓝叶等人不由自主地拢拢衣服,山上凉,这里更凉。 林笙之前来过这里,眼中的惊艳没有他们强盛。她让唐卿看着点夏祝,夏祝跳脱,别让他玩水或者掉下去。 山泉水冷得渗骨,水潭看似浅,实际上可能深不见底。 她去找找宝箱可能藏在哪里。 瀑布周围青苔很多,为了安全起见,宝箱不可能藏在太深的地方。 林笙环视周围,挑了几个地方去探路,探着探着直接在一棵大树后面找到了。 棕色的小木箱大喇喇地放在树下,颜色和四周的青色木草形成鲜明对比。 山里的草木茂盛,长得很高,要不是林笙踏过去,真发现不了。 其他人玩得正嗨,瞧见林笙手里抱了个木箱回来均是一愣,这就是躺赢的感觉吗? 他们还什么都没干…… 木箱里一共是六颗玻璃珠和一封信,信上讲的是青峰山的悠久历史。 至于玻璃珠,一颗五十块,他们此行总共赚了三百块的经费。 夏祝拿着玻璃珠把玩,“节目组做道具也太不走心了,就这玩意儿我十块钱买一罐,送小学生小学生都不要。” 导演:“……” 吐槽归吐槽,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玻璃珠一下子成了珍稀物品,这可是能换钱的好东西。 林笙把他们要做的任务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大家同时出动,一起行动,很快就拿到了相应的食材和经费。 钱是有了,谁采购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