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董卓震惊!被迫革新城墙夯筑工艺!
豫州,沛国。 铚县。 袁忠府邸。 书房中,袁忠正在收拾自己的书卷,往木箱中装填。 如今,袁术战败,曹cao大获全胜。 这意味着...... 袁氏一族在豫州的基本盘,已经彻底崩塌了。 自己如果不赶紧走,很可能会被沛王刘曜杀了祭天,送给弘农王当礼物。 “快!把它抬到马车上。” 袁忠将木箱装满,大手一挥,吩咐仆从。 “喏。” 仆从们赶忙上手,将木箱抬出书房。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一雍容妇人赶来,身后还跟着个年轻小厮:“夫君,家里派人来了,要不你先停一下?” “家里?” 袁忠顿时一愣。 扭头望去。 但见,一个少年郎横出一步,欠身拱手:“叔父,小侄袁默,奉家主之命赶来,这是家主给您的亲笔信。” “亲笔信?” 袁忠细眉微蹙,不由好奇。 家主这时候来亲笔信,难不成除了本初外,有别的去处? 一念至此,袁忠接过锦囊,拆开,取出绢信,眼珠子上下一翻滚,愁容骤消,长舒口气: “夫人。” “恩?” “你出去告诉仆人,不必收拾了,咱们不走了。” “不走了?” “恩,不走了,你先去吩咐吧,有空时,再与你详谈。” “好。” 送走夫人。 袁忠摆手示意袁默一旁落座:“贤侄啊,家主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这的确是一次,进入南阳汉庭的好机会。” 对于汝南袁氏而言,其在长安汉庭的力量,已经堪称根深蒂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对于南阳汉庭而言,却始终只有一個袁涣。 这非是南阳汉庭在故意打压,而是袁氏中年骨干力量,全部在长安汉庭从政,而青年力量又有些青黄不接,难以通过考课。 是以! 汝南袁氏只能另想他法,进入到南阳汉庭的体系中,争取为汝南袁氏开枝散叶,而跟着沛王一起归顺南阳汉庭,便是最好的办法。 即便袁忠不可能再当沛国相,按照寻常的处置方案,也应该会是郡守府属官,即便再差,也应该是一县县令。 “除此以外。” 袁忠试探性询问道:“家主可还有别的叮嘱否?” 袁默颔首点头:“有!” 袁忠摆手:“旦言无妨。” “是这样的。” 袁默恭敬地揖了一揖:“家主让叔父别多想,冀州那里自成体系,不必叔父cao心,叔父当尽心竭力在南阳为政,站稳脚跟。” 袁忠捻须点头,佩服家主的深谋远虑:“的确应该先站稳脚跟,单靠曜卿一人,只怕难以把咱们袁家撑起来。” “贤侄。” “在。” “劳烦你回去以后,告诉家主,我袁忠一定不会辜负家族的期望。” “喏。” 旋即。 袁忠亲自将族侄送出府邸,目送其离开。 回府跟夫人提及此事后,没过多久,沛王府的人便到了。 不过,袁忠已然吃了定心丸,自然是毫无畏惧,赶往了沛王府。 沛王府。 前殿。 袁忠趋步上前,欠身拱手:“臣袁忠,参见沛王。” 上首刘曜摆了摆手,示意其平身:“袁相是要离开沛国吗?” 袁忠佯作不知,皱眉发问:“不知沛王,何出此言?” 刘曜淡笑:“你买了两辆马车,六个大箱子,该不会是为收拾府邸吧?” 袁忠哂然一笑,装出一幅恍然大悟的模样:“原来是这样啊,实不相瞒,臣是有些东西要送回汝阳老家,因此这才买了马车、箱子。” “哦?” 刘曜显然不信。 早不送晚不送,偏偏袁术落败后送! 这种事情,便是哄鬼,鬼都不信,何况自己。 刘曜双目灼灼地盯着对方,彷佛要透过他这身皮囊,看穿其本质似的:“听袁相的意思,是不准备离开沛国喽?” 袁忠极其肯定地道:“当然!臣乃朝廷钦命的沛国相,自然深耕沛国,为百姓做事。” “很好!” 既然袁忠一口否定,且毫不犹豫,刘曜干脆换个问法:“既然如此,那孤问你,如今袁术被杀,汝南即将收归南阳,咱们沛国应当如何?” 袁忠赶忙一揖作礼:“此乃沛王您独断之事,臣岂敢胡言,不管您做出什么决定,臣袁忠必誓死追随。” 刘曜又吃一惊,细眉微蹙,不敢相信:“果真?” 袁忠的回答却是极其肯定:“当然!臣可以对天起誓,若是胡言乱语,必天打五雷轰。” “好!” 刘曜总感觉今日的袁忠与往常不同。 但不得不承认。 今日对方的表现,令刘曜非常满意,不住点头:“既如此,不如便由你代孤走一趟南阳,将孤的信笺及贡品,献给南阳皇帝陛下,如何?” 袁忠立刻拱手:“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刘曜只觉得自己判断错误,缓缓点头:“很好!既如此,明日便启程吧,东西呢,孤已经准备好了,你将其平安送至南阳即可。” 袁忠:“喏。” ****** 司隶,长安。 丞相府。 啪! 董卓怒拍桌案,眼瞪如铃:“什么?张邈、袁术的联军,足足八万余人,还不到半个月,便全军覆没了?” “这怎么可能!” 董卓完全不敢相信这样的结果,气势汹汹道:“即便是八万头猪,排着队让曹cao砍,曹cao也得砍上个把月,怎么可能不到半月,便全军覆没了。” “文优!” 董卓瞪眼盯着李儒:“你的情报会不会有问题?” 李儒赶忙一揖:“丞相,这情报的确有些诡异,但儒已经反复确认过了,绝对不会有错,至于袁术、张邈因何落败,关键在于弘农王革新了装备。” “哦?” 董卓不由惊诧:“革新了装备?” 李儒点点头:“没错。” “是何装备?” “听说足足有三种,分别是可五连发的强弩,可调整方向且射程达三百步以上的弩炮,以及装填铁球,可破坏城防的弩炮。” “啊?” 董卓眼瞪如铃,一脸的不敢置信:“可破坏城防的弩炮?” 李儒再次点头确认:“没错,袁术、张邈原本已经退守长平,但却因城墙被弩炮摧毁,这才不得已强行突围,最终在即将赶往赭丘城时,全军覆没。” 嘶—! 董卓惊诧,倒抽一口凉气:“莫非长平县年久失修?” 李儒摇了摇头:“临战前,袁术派人加固了城墙,将全部的缝隙弥补,城墙堪称坚固。” 董卓冷哼:“既然坚固,如何可破?文优,你莫非在信口胡吣?” 李儒赶忙拱手:“儒岂敢诓骗丞相,只是这种弩炮,在南阳乃是绝对的机密,即便在曹军内部,依旧是由专人负责,儒对其全然不知。” “该死!” 董卓暗自嚼碎一声,心底的怒火骤然腾起:“可能打听到此物,是由何人发明吗?” 李儒一揖:“听说......乃是弘农王。” 董卓惊诧,眼瞪如铃:“何人?” 李儒表情尴尬:“弘......弘农王。” “弘农王?”https:// “恩。” “这......这怎么可能?他这辈子都没见过多少攻城器械吧,怎么可能发明出这种东西?” “儒听闻。” 李儒赶忙一揖,轻声道:“弘农王有过目不忘,博闻强记之能,其是在浏览皇宫藏书时,偶然所得,因此便将其默写了出来。” 嘶—! 董卓愈加震惊:“过目不忘?文优,你曾为弘农王之师,可曾知道他有此能耐?” 李儒摇头,眉头紧皱:“丞相,儒的授课,弘农王很少来,印象中也就一、两次而已,他是否能过目不忘,儒实在不知。” “不过......” 言至于此,李儒赶忙补充:“依着儒对弘农王的了解,其若当真有过目不忘之能,想必定会在先帝面前炫耀,何太后必大肆吹捧。” “然而,皇宫中根本没有过此类传闻,所以儒以为,此消息极有可能,是弘农王故意放出来,干扰我等判断的。” “至于其目的......” 李儒声音略微拖长,在脑海中反复确认后,方才言道:“是想让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古籍中的记载,而忽略革新装备,寻找破解之法。” 相处了这么久,李儒对于董卓的脾气秉性,已经掌握到了空前的程度。 因此,他这三言两语下来,立刻便转移了董卓的注意力,不再纠结于长平之战,而是转移到了破解之法上: “有道理。” 董卓皱着眉,思索片刻:“如果古籍中当真有此神器,朝廷那些官员又岂能不知,如今忽然冒出来,必然是弘农王迷惑我等的诡计。” “文优果然聪慧。” 董卓发自肺腑地赞叹一声,旋即转而询问:“既如此,文优可有办法破解?” 李儒皱着眉,轻声道:“儒倒是找有司了解过,对付这种弩炮,只能靠加固城防,革新城墙的夯筑工艺。” “具体说说。” “喏。” 李儒应一声:“最初的城墙,皆为纯净的夯土,夯打亦不够密实,墙身的坚固性较差,在飞石车发明以后,此类城墙便被淘汰,诚如今时。” “而在其淘汰以后,便是对城墙的夯筑工艺,进行了革新,将原本纯净的夯土中,添加灰色胶泥,且增厚墙体,分层夯实,自此飞石车便难以发挥功效。” 董卓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猜测道:“所以这次,咱们同样需要革新夯筑工艺,对否?” 李儒拱手:“丞相英明。” “革新!” 董卓毫不犹豫,铿锵而言:“必须革新,城池是咱们最后一道防线,必须要革新,传令有司,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革新夯筑工艺,令城墙更加坚实。” “不仅要革新夯筑工艺,咱们同样要革新兵器,绝不能比弘农王差,就从投石车开始,咱们也发明个.......” “哦对。” 董卓这才想起其名字:“弩炮!” 李儒拱手:“丞相英明。” “文优,朝廷要革新工艺,你那里也不能闲着,继续往南阳派刺jian,务必要得到弩炮的设计图,明白吗?” “丞相放心,儒必竭尽全力。” “不是竭尽全力,而是必须做到!” “这......好吧。” ***** 南阳,宛城。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听完郭嘉的汇报,刘辨哂然淡笑,心中暗赞:“专家不愧是专家,没想到沛王、梁王、鲁王还真派使者出发了。” “正常。” 军师联盟却是极其淡定:“咱们这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能够以雷霆手段,诛灭袁术,豫州其余郡国,自然闻风而向,何况他们大都还是汉室宗亲。” “倒也是。” 刘辨怡然自得,满心欢喜。 这相当于,半个月内,便扫平了豫州。 虽然,这种方法不够彻底,而且会有些后遗症,但对于来年的春耕,能有足够时间安排,甚至做出统筹与管理,这一点却是极好的。 “陛下。” 此刻,荀彧欠身拱手:“汝南或许再有半月,便可彻底扫平,不知您对豫州的人事,可有何安排否?” 刘辨又岂能不知荀彧的话中含义:“文若是想问陈国、沛国、梁国和鲁国吧?” 荀彧淡笑,点点头:“陛下英明,臣确是此意。” 刘辨早有准备,对答如流道:“陈国被长安废了,但在朕这里,依旧是陈国,如今陈王在皇宫当卫尉,暂时还是别回去了,不如让骆俊继续当陈国相。” 荀彧神色淡然:“理当如此,方不负陈王。” “至于剩下的。” 刘辨声音略微拉长,佯作思考片刻,轻声道:“莫不如暂且不动,以示朝廷恩典,安抚民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很明显! 刘辨若是把沛国相、鲁国相、梁国相全部罢黜,一定会被长安汉庭的李儒抓住把柄,然后造谣自己小肚鸡肠,难容旧朝士人。 这对于以后有归顺自己想法的诸侯,乃是个不利消息,甚至可能因此,跟自己火拼,届时浪费时间鏖战,便有些得不偿失了。 刘辨绝不可能授之以柄,让李儒有机可趁,这样相当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对于自己的发展壮大,有极其大的危害。 荀彧暗松口气,欠身拱手:“陛下英明。” 一旁郭嘉则提醒道:“陛下,这些人毕竟是袁氏门生故吏,而今袁术为陛下所杀,汝南袁氏虽然暂时比较安静,但其心如何,我等完全不知。” “在下以为......” 言至于此,郭嘉揖了一揖,轻声道:“陛下即便暂时留下他们,也务必要在明年春耕前,将其全部更换成自己人,如此一来,可保明年豫州农耕,免受其害。” 郭嘉不愧是郭嘉。 居然跟军师联盟的想法完全一致。 刘辨扭头瞥向郭嘉,绽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知朕者,奉孝也!袁忠、陈逸、赵琰三人,朕一个都不会让他们呆在国相的位置上。” 没办法! 这些人的身份实在是太尴尬了。 对于刘辨的农耕国政,有着极其大的阻碍。 刘辨不会冒着农耕失败的风险,去冒险任用他们当郡守。 荀彧似乎对此也有预料,神色淡然道:“那不知陛下准备以何种理由,将其裁撤,亦或者降职、平调旁处?” 刘辨阴鸷一笑:“很简单!文若要让他们上报明年的农耕计划,如果连续被打回去三次,那便降职处分。” “端朕的碗,须服朕管!南阳官员的规矩,他们同样需要遵守,朕乃一视同仁,若是能力不行,自当退位让贤。” “文若。” 刘辨双目炯炯地凝视着对方:“这样的理由,可充分否?” 荀彧颔首点头:“充分倒是充分,不过陛下,若是他们全都完成了呢?毕竟,不论是袁忠也好,陈逸也罢,他们的能力还是不必怀疑的。” “那便另寻借口,朕只有一个要求,要让外界心服口服,让长安挑不出刺儿来。” “这......臣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恩。” 刘辨点点头:“自己想办法最好,朕只是给尔等提供一个思路,至于过程如何,朕不会cao心,那是你们发挥的余地。” 荀彧、郭嘉齐齐拱手:“喏。” “好了。” 刘辨大手一挥,转而言道:“关于豫州的事情,便商议至此,现在咱们来聊聊这帮大儒,听说他们已经自觉分成了数个派系?” 郭嘉哂然笑道:“没错,的确如此,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古文经一派,今文经一派,至于其内部,大致是按照五经划分。” 自古便是文人相轻。 他们虽然没有行伍那样直接,以拳头大小、软硬绝高下,但拿嘴皮子斗争起来,绝对不比行伍们决斗要弱。 这还没怎么着呢,就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小团体,等以后在辩论会相遇,保准会是一场空前的大决战。 “有没有......” 刘辨试探性询问道:“深得古文经、今文经儒生,共同尊敬,亦或者至今没有选择抱团的儒生?” “有!” 郭嘉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北海郑玄,他与范阳卢植乃是师兄弟,同出马融门下,但确也深得今文经学者的敬重。” “在目前进入南阳的大儒中,郑玄是受拜访次数最多,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司马徽的儒学泰斗。” “恩。” 跟专家预料的一样。 郑玄在儒林中,地位绝对是超然的:“你且继续,还有谁?” 郭嘉一揖:“其次便是司马徽,他精通古今文经学问,而且汝颖、荆襄士族尽皆拜访,甚至连一些益州士族,同样会去拜访。” “陛下放心。” 言至于此,郭嘉赶忙补充道:“司马徽没有透露过半点消息,他们只是在聊古今文经,探讨经学相关学问。” 司马徽毕竟是发起者,而且以皇帝陛下的名义,征辟大儒入朝为官,在这帮儒生中,自然会有超然的地位。 这是司马徽能位列人气第二的直接原因,否则凭他闲云野鹤的性子,只怕能进入前五,都算是上天垂怜了。 “除了司马徽、郑玄以外呢?” 这俩人是刘辨意料之中的,甚至已经成为内定的裁判。 但这远远不够,刘辨还需要一些有分量人,来巩固权威的地位。 “这个......” 郭嘉皱着眉,沉思片刻,眸光骤亮:“许慎之子许冲,古今文经兼修,甚得家学真传,不过他算是郑玄弟子,因此名声不显。” “许冲!” 刘辨暗自思忖时,军师联盟提醒道:“辩爷,《说文解字》便是许慎主编的,而且经学大师马融,对许慎极其推崇,曾公开表示过,对于五经的研究,没人比得过许慎。” “他之所以能被古今文经学者,共同尊重,乃是因为在《说文解字》中,虽多采用古文经说,但亦有今文经,两者有了一定的融合。” “原来是他呀!” 刘辨这才想起了许慎。 军师联盟则继续道:“辩爷,这个许慎可以用,《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字典,专家可以对其进行优化,争取让它变成一部合格的工具书。” “以后在庠序阶段,《说文解字》必然会是初学者必备的书籍,就像是现代社会,小学生手里的字典,是一个道理。” 刘辨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转而言道:“许冲?朕记住了,此人要重点关注,他上报的是哪本书来着?” 荀彧拱手:“《春秋公羊传》” 刘辨皱着眉:“哦?不是《说文解字》吗?” “这......” 这次考核的是经学,许冲自然不可能上报《说文解字》。 不过,荀彧却是听懂了刘辨的话中深意:“陛下放心,臣可以代为转达,让许冲上报《说文解字》与朝廷。” “恩。” 刘辨点点头:“很好!除了许冲,可还有旁人否?” 郭嘉一揖:“太尉杨彪。” “杨彪?” 刘辨皱着眉:“他们家不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吗?难不成,也是古今文经兼修?” 郭嘉摇头:“非也!弘农杨氏的确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但关西孔子的名声实在太过响亮,而且他又位列三公,自然拜访的人便多了。” “杨彪!” 刘辨反复喃喃着这个名字。 自从杨彪成为朝廷的吉祥物以后,自己还真是没把他当回事呢? 这老家伙倒也有耐心,居然不声不响的能熬住:“奉孝提及此人,莫非觉得朝廷应该派个有分量的人坐镇?” 郭嘉欠身拱手,倒也不敢隐瞒:“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单靠郑玄、司马徽,怕是镇不住这帮家伙,但若有杨太尉坐镇,情况必然不同。” “可是......” 刘辨同样有所顾忌:“他是今文经学派,难免有失偏颇。” 一旁荀彧拱手:“除了杨彪外,陛下还可委派卢植,此人是古文经学派,且身份地位,绝不输杨太尉分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卢植?” 即便是刘辨,亦耳熟能详。 跟卢尚书相比,杨彪简直就是个弟弟。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军师联盟更新,第314章董卓震惊!被迫革新城墙夯筑工艺!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