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拜访!
书迷正在阅读:转生成为大佬的儿子、苟在异世界,用核弹跟人讲道理、我的群星帝国、我的卡牌来自东方神话、诸天不朽路、艾利欧只想积德不想搞事、降临异世:我有探索模拟器、我的餐厅连接诸天、亮剑:我震惊了李云龙、东京文娱教父
“做官做的久了,有些事情他就成了本能一样的反应。 老夫本以为退隐的这些年,已经改了心境,但看来这些阴影仍盘踞在老夫的心中尚未消退。” 回去县城的路上,白先生十分唏嘘的对张大庆说道:“假如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心境,最好还是不要做官啊。 多少原本才惊艳绝,身怀理想与抱负的人,就是因为做了官才日渐沉沦的啊。” 张大庆听了这话不置可否,作为官府的基层人员,这些年来看着县令、主簿等等职位的官员来了一茬,走了一茬。 人来人往,不变的是那颗捞钱的心。 只不过有人的还有点良心,捞钱的同时还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像是现在的县令,那就是完全没有良心的主。三天两头就找个由头从老百姓的身上搜刮油水,就连张大庆等等一众人对他也是满腹的牢sao。 唯一在权力上能与他相持的主簿,跟他也是沆瀣一气,狼狈为jian。 两个县里的最高领导都是这个德行,这个县还能好到哪儿去?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张大庆之所以如此重视百姓的反应,也正是因为这件事。 毕竟百姓积怨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是点燃这场足以燃烧整个昌平县大火的火源,由不得他不重视。 不过,虽然张大庆对于这些官员的本质了然于胸,但他仍是说道:“白先生,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好官存在的。 一定会有那种坚守本心,不被利益诱惑,不惧权威的人,正在咱们大郑国的某处,兢兢业业的处理着公务。 如今是特殊时期,陛下被jian佞蛊惑,疏于朝政。有朝一日待陛下回心转意,重整朝纲,相信天下官员也会迷途知返。” 白先生深深的看了眼张大庆,作为曾经的天子近臣,金殿上开朝会有他一席之地的主,他对于如今的政治情况可再了解不过了。 jian佞当道,确实是问题的原因之一。 但是,皇帝真的是因为被他们蛊惑,所以才疏于朝政的吗? 想到自己曾被邀请前往皇宫赴宴,看到的一幕幕极尽奢华的景象,似乎也正是从那时起,自己就彻底对这个皇帝,这个朝廷失去了信心。 自己也正是从那时起,退隐的想法犹如春雨后疯狂生长的野草一般冒了出来。 曾几何时他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一切,但最终他发现在这样一个人人装聋的大环境之下,他所以为的一切有多么的可笑。 他曾试着叫醒别人,但最后却因为畏惧以及绝望选择了离开。 他见过有人即便明知结局,仍然义无反顾的如飞蛾一般扑火,但他做不到,他没有那个勇气,也舍不得自己的一家老小。 本想隐居的白知行就这样回到芦泽村老家当上了教书先生,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些孩子将来能够成为新一代的朝廷的中流砥柱,让大郑国这颗老木逢春。 “早畏危机避巧丸,长安未到意先阑。 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闲驾柴车无远近,旋沽村酒半甜酸。 群儿何足劳情恕,胸次从初抵海宽。” 白先生想到这些事情,不由心中感叹。情不自禁,便吟诵了一首陆游的《自述》。 他觉得这首诗,无比契合他现在的心境。 张大庆虽然听不懂诗中的含义,但看着白先生的表情,听着他的声音也是颇有感触。 一时间,两人心中都开始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感到无比的担忧。 天快黑了,袅袅炊烟升起。 两人路过城外的百姓聚居区时,听到了妇人呼唤丈夫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昏君在位,乃乱世之兆。却不知这眼前的炊烟和耳边看似平常的声音,何时会被那些惨烈的境况所取代。 但愿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不要出现这种情况吧! 按照白先生的吩咐,张大庆把他留在了唐府门前。 白先生还要去找唐老爷商量给盯梢捕快资金的事情,而张大庆则是要把马车送回县衙里去。 两人在唐府的大门前分道扬镳,送走了张大庆,白先生上前叩响了唐府的大门。 如今唐府虽然没有那天一般,在门口聚集那么多的人。 但是偶有路人路过唐府之时,总是会对唐府指指点点,然后压低声音跟同伴说着什么。 看来唐重这一次所遭遇的事情不仅把他的名声弄臭了,连带着唐府也多多少少受到了牵连。 白先生有些感慨,唐老爷这么多年来,每到年节之时,必定会命人在城外贫民聚集的地方,开设粥场以来接济穷苦百姓。 如此善举,议论者寥寥,反倒是出了唐重这档子时,人们却议论纷纷。 白先生叹息一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古人诚不我欺。 正当他这样想着的时候,唐府的大门打开了,露出一个缝隙。 里面的门房用非常警惕的眼神朝外面望,然后看着白先生问道:“请问阁下是?” “哦,老夫乃是芦泽书院的教书先生,白知行。初次登门,没有提前告知,还望恕罪。 不知老兄您可否帮忙通禀唐老爷一声?唐老爷听到是老夫的名字,自然会知道是谁。” 唐府的门房年纪跟白先生也差不了太多,都是四十多快五十的人,彼此之间称兄道弟,也不算失礼。 门房听此人讲话彬彬有礼,不像是来找事的人。便彻底打开了大门,请白先生进来。 “在外面等着也不是个事情,不如您先进来,在此稍候片刻,小人这就去通禀老爷。” 说完,请白先生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随后他就一溜烟的跑了。 别看岁数挺大,但这腿脚是真利索。可能也是因为当了一辈子的门房,每天都要活动不少次,所以才练就的这个小本领。 却说唐老爷自打亲眼目睹刘春花一头撞死,他自己也因此而晕过去之后,整个人的状态就不是很好。 躺在床上躺了一下午,都没有缓过来,柳上仙之后又被请回来一次,但也只是表明唐老爷是惊吓过度,只要调整心态,好好休息就好。 张氏在一旁端茶倒水的伺候着,唐老爷就问楚管家道:“重儿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楚管家回答道:“老爷您放心,大少爷一切都好,现在正在牢里被照顾着呢。 阿秋那孩子想进去跟大少爷一起蹲大牢,那自然是不行的。 小人在大牢左近给她租了间屋子,她平时就在那边生活,每天都进去看一看大少爷。 倘若大少爷有什么需求,她便会去采买。若是她也采买不到,小人便叫她回家来知会一声,由小人去购置。” 唐老爷闭着眼睛,紧随眉头道:“唉……真是委屈了我儿……也不知道他何时才能出来啊……” 张氏在一旁说道:“老爷,您不用惦记。 重少爷他是吉人自有天相,当初那么重的病,都让他挺了过来。 如今不过是一场牢狱之灾,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比起他,您还是多在意在意您自己吧。 您万一倒下了,那重少爷不就没了救兵了吗? 就算是为了他,您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呀。” 说罢,捧上一杯热茶送了过来:“来,这是妾身特意为您泡制的茶水,有宁心安神之效,您快趁热喝了吧。” 唐老爷很感动,接过茶水说道:“多谢你了啊。” “都是一家人,客气个什么。” 张氏抿嘴一笑,正要去给唐老爷再倒一杯,门房这时跑来了。 “老爷,楚管家,夫人。” 先是跟在场的众人行了礼,门房紧接着说道:“老爷,外面有个人自称是芦泽书院的教书先生,叫做白知行,他想要见您。” “芦泽书院?”唐老爷一挑眉毛:“白先生?他怎么来了?” 自打唐老爷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芦泽书院,至今差不多也有个三五年左右的时间了。 这么长的时间里,白先生从来都没拜访过唐府。怎么今天突然就想起来,跑过来见自己了呢? 想到今天发生的事情,唐老爷眉头一皱。 莫非,事情传扬的如此之快,连身在芦泽村的白先生都知道了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白先生来了,他自然还是要见的。 让门房把人带到自己的书房,他则在管家的搀扶下,行至书房里先等候白先生到来。 在门房的引领下,白先生进了唐府里面。 唐府在普通人严重看着阔气非凡,但在白先生眼里,其实也就那样。 他在京城做官时,见过比这更气派的。而且人家那院子都不叫院子了,该叫园子了。 里面五花八门的奇石异树什么都有,甚至还有在家里面养大型动物的。 宰相齐非在家里头养了只老虎,据说他家的下人若是犯了错,他甚至会把人直接喂给老虎去。 所以,唐府在他的眼中与旁人一比较,也不过是一般般的样子。 一路来到书房,推开门见了唐老爷,白先生就吓了一跳。 即便天色昏暗,屋内掌灯,他依旧能看出唐老爷面无血色,看着就像是刚生了一场大病似的。 “啊呀!唐老爷!何故如此凄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