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故人北来
书迷正在阅读:综漫:关于我转生史莱姆这件事、宇宙黑科技文明、诡秘:从拒绝领盒饭开始、我的魔法工业、法师的人生模拟器、拍个电影能有多难、我的怪异生活录、战锤:以帝皇之名、姜女贵不可言、虚空领主的人生作弊器
居然是......」 孟珙和赵成宇二人,在的府邸足足待了一个时辰,都过了饭口了,二人才从那里离开。 相比赵成宇满脸的兴奋,孟珙的脸色却凝重了很多,他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二人在的府门外上马,那二十名亲卫已经等在了那里,众人出城门,回到大宋的军营。 孟珙思虑再三,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 再三告诫,暂时不要让殿下知道她的身份,如果我们就这样告诉了殿下,岂不是......」 听到孟珙的话,赵成宇有些不解。 别看二人都是一军主将,但是,在孟珙面前,赵成宇就是一个新兵蛋子。 几年前,赵成宇刚刚到的时候,还是从郭默的亲卫队做起的,那时候孟珙就已经是的副都统了。 的身份倒是其次,关键是她要将四万西夏军的指挥权,完全交到我们的手里。」 又有这样敏感的身份。」 孟珙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年长郭默五岁,本身就是一个谨慎之人,考虑的事情自然就更多一些。 这倒不是他对这位有何成见,当他认出的身份时,自己的内心也是激动的。 可是,对于所求,孟珙只能说声抱歉了,毕竟他真正要效忠的人是大宋的燕王殿下,而他自己也是一个宋人。 即便没有得到赵成宇完全的支持,孟珙还是提起笔来,将自己从进入西夏以来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写成一份奏报。 又把自己的七弟孟瑛叫了过来,让其以最快的方式,将这份奏报送到洛阳燕王殿下的手上。 因为事关重大,孟珙还把自己亲卫队中,功夫最好的十人派为孟瑛的护卫,一同疾驰洛阳。 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却又是最难以琢磨的。 有时候,如疾风骤雨,一半日之间,就能攻城拔寨,完全倾斜胜利的天平。 有时候,却经年防守,甚至是彼此双方都处于防守状态,谁也不敢发第一箭,徒靡岁月,空耗钱粮。 ...... 临安,福宁宫。 西夏的战报,郭默还是让赵汝述重新誊写了一份,加上自己所做的应对一并写了进去,派人送往临安,满满当当三大张纸。 福宁宫里,赵扩坐在御书案后,老太监依然站在属于他的位置,而在此时的福宁宫内,还多了几个人。 吏部尚书、燕王府右长史薛极,兵部尚书胡榘,兵部侍郎孟宗政,以及刚刚升任户部尚书的岳珂。 原来的户部尚书年老体衰,三次乞骸骨之后,终于被赵扩放回养老。 做了几年户部侍郎的岳珂,顺理成章地顶了上来,成为户部真正的掌舵者,掌管大宋的钱袋子。 要知道,岳珂今年才四十有三,在这个年龄升任户部尚书实属难得,在一众老尚书里,也算是年轻力壮的了。 之所以将这几个人找来,赵扩是有目的的。 薛极自然是朝中首屈一指的智谋之士,这两年彻底摆脱史弥远一党之后,颇受官家赵扩 的青睐,大事小情总想找他来把把关。 胡榘和孟宗政梳理兵部,对外征伐虽然由燕王府一言而决,但也是要在兵部报备的。 燕王麾下二十多万的精锐,并不是说完全招募的百姓训练而成,同样要在大宋所有的兵卒里进行征召。 也就是说,大宋所有的军队,都将是燕王麾下劲旅的兵源,这从当年成立开始,就一直延用下来的传统。 准确地说,现在的大宋,只有燕王麾下那四支劲旅二十多万人,算是真正的战兵,负责对外作战。 其他的军队,除了拱卫临安的三万常规禁军外,各地的驻防军,履行日常驻防任务,同时肩负着征召和初步训练新兵。 这些军队,已经不算是战兵,而是驻防军。 尤其这两年开始,在郭默的倡导下,各地符合条件的驻防军,还参与大规模军垦,或参与抗难救灾。 兵部尚书胡榘先说话了,这位也是老资格了,今年六十有三,常年身处中枢,也算是政坛的常青树。 更是抗金名臣胡铨的亲孙子,他那位爷爷更是厉害,历史上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 也难怪胡榘有这样的疑问,之前郭默给大宋的规划里,金国是他首先要拿下的,其次才是西夏。 至于蒙古,疆域太过辽阔,又多是苦寒之地,在大宋人眼里都算是无用之地。 现在西夏局势骤变,郭默这样积极地去应对,自然也会让人浮想联翩。 和。」 旁边的薛极说话了,他是朝中的吏部尚书,更是燕王府的右长史。 尤其半年前老程珌去了洛阳之后,临安的燕王府,就完全由薛极在打理,跟洛阳的燕王府,也经常互通着信息。 的确,打仗自有燕王麾下二十多万劲旅,却没有太多独挡一面的文臣,别说郭默麾下,就算是整个大宋这样的人都很稀缺。 配合你,发现一个格杀一个——」 岳珂自然没什么反对的,岳珂自己这几年官运亨通、鹏程万里,儿子又在燕王麾下为将,更是重组了。 遇到燕王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岳珂都没时间去摆弄自己原本酷爱的诗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政务上。 岳家的再次崛起,将落在他和岳翱的身上,而燕王殿下就是他们唯一能依仗的助力。 说到自己管辖的政务,一向不善言辞的岳珂,竟然也侃侃而谈。 福宁殿里,其他几位都五六十的老头了,就岳珂这一个四十出头的人,言谈之间尽显满身的朝气。 孟宗政在一旁听了,还出言打趣道。 是啊,连孟宗政都六十二岁了,如果不是郭默的存在,像另一个时空那样,孟宗政都逝去三年了。 宋朝的官家,也算是最没有架子的官家,不是太过正式的场合,跟相得的臣子相处,就像朋友聊天一样。 赵扩突然放低了声音。 西夏的太上皇,就是那位状元皇帝李遵顼,在临安也住了大半年了。 在他快抵达临安的时候,官家赵扩真的出城十里相迎,这种规格也让李遵顼感动的一塌糊涂。 李遵顼大赵扩八岁,虽然已经退位了,赵扩依然一口一个的叫着。 新年的时候,赵扩甚至邀请李遵顼,在皇宫里同文武众臣一起开怀畅饮、恭贺新禧。 甚至按照亲王的规格,每个月让户部给李遵顼送去俸禄,赵扩也隔三差五地,到李遵顼府上去拜访一番。 这西夏的战事,尤其是李遵顼的儿子李德旺死了,这么大的事情,总得派人去跟那位西夏太上皇说一声的。 薛极拱手领命,他是一个不怕麻烦的人,甚至还在想着,是不是能从中谋划点儿什么? 说实话,赵汝述在洛阳给燕王出的谋划,薛极很是赞同,都恨不得自己当时也在场。 谋臣之间的攀比也好,明争暗斗也好,从来就不曾停止过。 他们未必是想遏制或踩压着谁,更多的时候,只是想一展自己胸中所学罢了。 薛极欲言又止。 赵扩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眼神。 史弥远,当年也是赵扩最为依仗之人,也算一路相扶着走了过来,难道临老了,还要让朕对他挥起屠刀吗? ...... 西湖畔,李府。 古香古色的一处宅子,宅子不算太大,至少在西北人的眼里,三进的宅子算是小的,一切的植被却很是讲究。 宅子住进来的人不多,两位主人,三名护卫,四个丫鬟。 府中原来的人,只留下了两名厨娘,和两名花匠。 宅子的牌匾也很简单,黑底金字,上边只有二字,字虽简单,却出自大宋当今官家之手。 这个,正是西夏太上皇李遵顼在临安的住处。 这大半年来,原本气色不佳的李遵顼 ,也许更适应江南的水土,竟然日渐硬朗了起来。 每日看看书,喝喝茶,或者到不远处的西湖上去泛舟。 为了满足李遵顼的雅兴,大宋官家赵扩,甚至直接送了李遵顼一艘船。 还是两层的楼船,六名水手cao作,天气好的时候,李遵顼甚至直接就宿在楼船上。 宅子不起眼,李遵顼也很低调,住了大半年,这周围的人,谁也想不到此地住了一位西夏曾经的国主。 这一日,李遵顼却没有外出,或者说正准备外出的时候,被人堵了回来。 见到从外,急匆匆进来的两人,尉迟轩先说话了。 来的是什么人呢? 正是中,那八名二流高手其中两个,还是尉迟轩的从小收养的养子,一个叫尉迟南,一个叫尉迟北。 难得的是,这二人还是双胞胎,二十五六岁,深得尉迟轩三人的真传,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二流中的好手。 随着尉迟南二人哭倒在地,李府众人无不震惊,慕容秋荻急忙从旁边扶住了李遵顼,好悬没让老头子摔倒。 虽然知道自己这两个义子,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胡乱说什么,但是尉迟轩还是跳了过来,一把薅住了尉迟南的衣领问道。 慕容秋荻发话了,遣退了四名丫鬟,今日的泛舟指定是去不了啦,搀扶着李遵顼,让尉迟轩带着两名义子,走进了李府的书房。 扶着李遵顼坐下之后,慕容秋荻沉着脸问道。 掌管多年,连尉迟轩他们三个,都以长辈之礼对待慕容秋荻,更不要说慕容南这个又低了一辈的人。 挺身而出,亲率一万大夏勇士前往增援,撤回肃州、甘州之兵,近四万人驻守西凉州。」 出征五天之后,王上却被人毒杀了!第二日一早,才被宫人发现的。」 尉迟南全程都是跪在地上说着,旁边还有他的兄弟尉迟北,他们身为中人,王上被毒杀,他们也难逃护卫不到之罪。 李遵顼歪在太师椅上,耐着性子听完了尉迟南的讲述。 面对李遵顼的质问,尉迟南有些胆战心惊,却也只能实话实话。 李遵顼这话问的在点上,皇家意外自古有之,儿子死了他 固然悲痛,谁愿意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可是,儿子死了,那几个孙子呢?大夏的皇位呢? 对于这个李睍,慕容秋荻也不陌生。 在西夏的李氏子孙中,这个李睍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平日里也没看出,他会有这样的野心和手段啊? 李遵顼的神情有些落寞。 他还在位的时候,也多次在蒙古和大金之间徘徊,奴颜媚骨也好,卑躬屈膝也罢,都是为了将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延续下去。 你以为他愿意从一国之君的位置上下来吗? 能当国君,谁稀罕去做什么太上皇? 可惜,在大夏的延续和个人荣辱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前者。 即便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李德旺,李遵顼依然为大夏cao碎了心,无论是礼遇大宋的燕王殿下,还是只身来临安养老,或者是那位。 可是,即便做了这些,他的儿子还是死于非命了。 一旁的尉迟轩将整个过程,听得清清楚楚的,原本也算稳重之人,却也难压心头的怒火。 要说李遵顼对大夏的皇位有兴趣,这个无从否认,如果说他对大夏国有多少眷恋或责任,那就不好说了。 毕竟,当年李遵顼也是废掉了夏襄宗李安全,然后自己才自立为帝的。 因此,当他听完尉迟南的讲述,第一反应就是李睍毒杀了自己的儿子李德旺,然后自立为帝了。 这是因果报应吗? 可是,为何要报应在我的儿子身上啊? 所谓国破家亡,既然大夏国已经不可保,还是顾着自己的孙子吧。 经过商议,柳一娘留在临安,陪同慕容太妃,护卫太上皇。 而尉迟轩、雷德,带着尉迟南和尉迟北兄弟,返回中兴府想办法把李德旺的几个幼子带到临安来。 尉迟轩正要动身的时候,冷静下来的李遵顼,再一次把尉迟轩叫进了书房。 李遵顼从桌案上,拿起一块方印,想了想又亲笔写了一封诏书,一并递给了尉迟轩。 李德嫣为大夏女帝。」 尉迟轩还没来得及接诏,旁边的慕容秋荻诧异的叫道。 李遵顼还是固执地将御印和诏书给了尉迟轩,并再三嘱咐他,万事以营救几个皇子为主,确保几个皇子平安了,再做其他的事情。 尉迟轩,一行四人离开李府,一路向西夏中兴府而去。 这件事过去三天了,吏部尚书薛极才到了李遵顼的府上报信。 不是老薛极有意耽搁,而是他们接到的信息就是晚了一步。 官家赵扩的信息,是的人送到银州陆乘风那里,陆乘风跟孟珙商量之后,才派孟瑛往洛阳燕王府送信。 郭默等人收到急报,研究了方案,并派兵之后,才再次将一应消息汇总,从而报到临安。 尉迟南和尉迟北兄弟则不然,他们在西夏王李德旺死后,新的夏王李睍一被选出来,这二人就觉得不能再在中兴府待下去了。 二人直接骑上两匹快马,一路不停地向临安而来,才比大宋的军报还要早了两三天。 ...... 洛阳城,燕王府。 春日总是短暂的,牡丹花大开之后,众人还没看得过瘾,炎热的夏天就到来了。 燕王府的练武场上,却真的是热火朝天。 这样的天气,如果待在里练武,这几个汉子都会觉得憋闷。 再说了,那里已经算是小龙女专属的练功房,除了小郭襄天天跟去,其他人自然不好前去打扰。 郭默就让人在偌大的练武场上空,拉起了一大片白色的纱绸,多次调试之后,既能隔绝一部分热量,又可以保证光线。 众人都觉得这真是个不错的奇思妙想,郭默却不是很满意,可惜,他实在没地方去找后世那种专属的隔热材料,凑合着用吧。 封戈、叶瞿两位师弟,陆冠英这个是自己的师侄,李志常和崔志方这两位是客卿,再加上自己的二弟子武南天。 严格来讲这六人的差距不算太大,李志常、陆冠英稍稍强上一些,其他四人都在伯仲之间。 无论是师弟、师侄还是徒弟,那都是妥妥的自己人,郭默难免就更严厉一些。 尤其过去七八天了,西夏最新的军情还迟迟没有报来,郭默就不免有些烦躁,给这帮小子安排的训练量也就更大了一些。 众人也理解他的心情,谁也没敢讨价还价,一本正经的练着,尤其是武南天,就自己一个是徒弟,他不能给师傅丢人啊。 一天、两天、三天...... 等又过了五天之后,赵汝述和老程珌联袂来到了练武场。 见这二老急冲冲走来,额头上都见了汗珠了,郭默急忙问道。 现在未时刚过,还没到郭默去看情报的时辰,这二位到来指定是有大事发生。 赵汝述手里就拿着孟珙的军报,但却没有直接交给郭默,他们在来之前恰好碰到一人到燕王府来找郭默。 二人将其带到前院的小花厅,详细询问过之后,觉得这件事情更值得好好商讨一下。 孟珙的军报他们已经看过,除了一丝震惊之外,没有什么危急的事情。 因此,二人一致认为,应当先让燕王见见此人。 郭默没明白这二老的意思,见个人需要你们一起来找我吗? 见二人不肯说,郭默也没继续追问。 让那几个小子继续练习,自己就随着二老来到小花厅。 小花厅内,有一个在座看茶,一身儒生打扮,手中拿着一把折扇。 来人是谁? 正是一灯大师座下,四大弟子之一的,书生朱子柳。 算算时间,距离上次分手到现在,都已经过去六年多了。那时候的郭默,还完全是一个江湖中人,武功境界尚未到绝顶之境。 朱子柳站起身来,竟然冲着郭默要行大礼。 郭默赶忙抢身上前,一把就将朱子柳给扶住了,朱子柳再使劲也没能挣脱郭默的手。 郭默也看出来了,绝对是出了什么大事,否则这位一贯温文尔雅,且极在乎自己形容的人,此时却是风尘仆仆的。 那么,朱子柳此来,到底所为何事呢? 那年,郭默和黄蓉离开之后,一灯大师感慨这两个年轻人的武学天赋,也是静极思动,想回家看看自己的儿孙。 就带着四大弟子,离开了隐居之地,一路向西南,回归大理。 等进入大理国土了,一灯就发现这十来年,大理的民生却是差了很多,尤其是跟大宋比起来。 而且,他们原来隐居的地方,在大宋只能算是普普通通,如果真到了江南之地,恐怕两者的差距会更大一些。 一路回到大理国都附近,一灯也没进大理城,就在城外找了个不起眼的寺庙挂单。 命四弟子朱子柳,到皇宫去将自己的次子,当今大理皇帝段智祥叫了出来。 父子二人也很久没见面了,自然是互道衷肠一番。 在那之后,一灯就在一座无名寺庙中修行,并将段志祥三个十岁以上的儿子带在身边,专心指导这几位皇孙的武艺。 四人,一灯只留下书生朱子柳在身边,其他三人都让他们再回朝中,帮助儿子段志祥署理朝政。 这一待就是六年,最大的皇孙已经长到了二十二岁,家传也练到了四品,一身功夫突破到二流境界。 另外两个皇孙,也将修到了五品,武功却都在三流。 可惜,这三个皇孙的资质都只能算是一般,这一点上,一灯大师也爱莫能助。 原本这样的生活尚算安稳,一灯大师也考虑着再过几年,如果将剩下两位皇孙的武功,也能提到二流境界,这样的实力在大理国算是不错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天大半夜的,无名寺庙外传来军队的呼和声。 还没等一灯出去呢,四弟子朱子柳就跑了进来,后边居然还跟着自己的三弟子武三通。 借着月照的光亮,一灯才发现,自己这位半年没见的三徒弟,此时竟然浑身是血。 而武三通的右臂之上,赫然还插着一支断箭...... /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