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招贤纳士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90章招贤纳士李铎此人有才,未来是南楚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为楚国司徒。曾留下《密雨如散丝赋》、《秋露赋》两篇辞赋。 能文能武,上马带兵,下马治民。 李裕听说李铎来长沙和谈,就出城亲自迎接。 见对面一队人马,持节而来,李裕就知道应该是李铎来了。 他下马一整袍服,紧走两步,施礼问道:“可是武安军都统判官李大人吗?” 李铎见身着蟒袍之人拦住自己搭话,低身回礼道:“正是李铎,不知……” “李裕久闻大名,在此迎李君入城。” “德王亲迎,在下惶恐。” 在李铎想来,德王就是背后偷袭长沙的主谋,要不是他亲自带兵偷袭,自己能跑去衡阳吗? 要说他心里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 只是李铎城府极深,不会表露出来罢了。 “李君,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见李裕如此热情,刻意奉承,李铎心下受用。 “谢德王殿下抬举,李某只一文人,在我主麾下,唯有尽心辅佐,全我文人风骨。” 意思是我会从一而终,不会因为这次战败就跟别人跑了,我们文人是有风骨的,见异思迁不是我的风格。 李裕也不生气,而是笑呵呵的说道:“李君此话虽无大错,但也有瑕。” “哦?” 李铎当然不服气,我讲究风骨,事主而终还有错了? “常言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良才择主而事。马殷虽有才干,但非明主。” “我大唐三百年基业,恩泽天下。” “虽前有武氏乱政,后有宦官弄权,强藩林立。” “然,天下正统李唐江山。” “现朝廷虽弱干强枝,然有我南阳、荆襄、荆南同气连枝,待有时日,必收强藩于朝廷。” “李君未见杨崇本乎?” “杨崇本为邠宁节度使,如今被朝廷收回。” “李茂贞移镇泾源。” “如此种种,难道不是大唐中兴之像吗?!” 李裕越说心中越畅快。 李铎却低头沉思。 “如今的明主,不是什么藩镇,不是什么枭雄,而是中兴的朝廷,是我南阳。” “不知李君以为如何?” “这个……” 李铎想要反驳,一时找不出有力的证据,仔细一想,如今确实是这个局面。 难道自己追随的主公不是仁主?难道自己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 “李君,你自思量,李宅安好,请回家歇息。” 李裕说道。 “啊?” 李铎没想到自己的家宅还能保全。 他们这些跟着马殷跑去衡阳的众臣,都已经下定决心,抛家舍业了。 谁曾想,德王竟然没有抄家? 他对着李裕深施一礼,没有说话,带着使团急匆匆的进了城。 他不知道家小的下落便罢,既然已经知道了,那怎么也得先赶回去看看。 家里老母尚在,妻妾成群,子嗣众多,能不牵挂吗?! 他急急忙忙的跑回宅子。 隔着老远,就见府门前有军兵值守,门前并无闲杂人等sao扰。 他心里稍安。 见他靠近,军兵直接拦住,询问了情况,喊出府中管家确认。 管家跑出来,一见是自己老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拉着李铎问好。 “老管家,府中可安好?” “安好,安好。” 管家忙不迭的回道。 “走,先回家再说。” 军兵也不阻拦。 李铎带着众人进府,让管家先把这些随员安排好,自己则一溜小跑的往后院去了。 来到老母的院子,见母亲在丫环的搀扶下,在院中散心。 李铎一声“母亲~~~” 就连滚带爬的来到老太太的身前,扑通跪倒,以头跄地,泪流满面。 老太太被吓了一跳,仔细一瞧,正是外出征战的儿子。 “儿啊,你,你怎么回来了?” “母亲,身子可安好?” “唉,我倒是没什么,你就放心吧。” “他们,他们没有难为家里吧?” 老太太别看岁数大,可一点不糊涂。 “没有,他们一进城就派兵把守府门,那些乱兵也进不来,一切都好。” “啊,那就好,那就好。” 李铎听母亲亲口诉说,这才放下心来。 听说老爷回来了,一会功夫,老太太的院子里就挤进来几十号人。 老婆孩子围着他欣喜异常,而后又哭诉起来,李铎一一安慰。 “儿啊,我感觉这次打长沙的人与众不同啊。” “母亲,请教诲。” “想当年,哪家镇兵入城不是烧杀抢掠?这次听说是德王主持的。整个长沙都是他的兵。他实行了什么什么法?” 老太太记不清楚,转头寻找明白人。 “是军法。” 管家凑了过来。 “哦?怎么回事?你说说。” 李铎来了兴趣。 “德王颁下安民告示和军法,凡是趁火打劫,杀人放火抢劫jianyin者,皆斩。” “老爷进城的时候,没见着人头吗?” 李铎摇摇头。 管家这才补充道:“前段时间,德王杀了几百人,各个城门都挂满了人头。” “杀的都是他的兵?” “老爷,您可不知道啊,咱们的长沙兵,忒不是东西。” “大战一败,他们就杀人抢劫,咱们街角的张从事家,就被他们给劫了,还杀了很多人,被德王军司马发觉,当场斩杀。” “他们有的还结伙去抢府库,也被德王牙军斩杀。” “再看看德王的兵,凡是有犯军法的,下手绝不留情。” 管家说完,还啧啧赞叹。 “对,对,德王才像是真正的朝廷啊,多少年了,未见这么军纪严明的军队了。” 老太太嘀嘀咕咕的被丫环扶进了房间。 李铎回味着家人的话,心里也开始琢磨在城门口时,德王跟自己说的话。 他在府中洗漱更衣,吃了饭食,这才出了府邸。其他同僚家眷也有很多丢在了城中,他也要去打探消息。 待他以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各家府邸,这才发现,不仅是自己家,其他官员家眷都在府中好好的。 高门大户的府邸,有专人守卫,普通官员的宅子则在街道上有巡逻军兵。 整个长沙安定平稳。 东西两市依然繁华热闹。 当初在长沙街头厮混的痞子恶霸都消声匿迹了。 侧面一打听,原来大多这样的人被司马抓捕斩杀,还有一部分被送去劳动改造了。 到了此时,李铎心里对德王的看法有了改观,对他的说法也就相信了几分。 下午,李铎带着使团的人去了节度使府,递交了相关手续。 得到通知,明天正式和谈。 却说,李裕在节度使府内和两位老丈人细说自己的计划。 “岳父大人,马殷此人虽无大才,可手下能人不少。” “哦?贤婿对他手下的人动心了?” “岳父大人,我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们改弦更张,愿意为朝廷出力,有何不可?!” “贤婿需要我们怎么做?” 赵匡凝知道,这个女婿有主意,自己配合就好。 “呵呵,两位岳父大人,只要把他们的家眷让我来处置即可。” “这个,行,就让你自己处置了。” 赵匡明大手一挥,让给了李裕。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战争,敌人的家眷都是战利品,是可以随意处置的。 李裕要下这些家眷的处置权,就相当于这些家眷和家财都给了他。 李裕谢过了岳父,他按照名单,挨个上门拜访。 只要是认同朝廷的,就让家人写信,李裕让人送往衡阳。 不管效果如何,至少他博得了一个仁义之君的美名。 毕竟马殷手里还有好几个州呢,也有一定的实力。 自己先在他们内部安些种子,谁知道哪颗种子发芽啊? 到时候给自己收复这些州县打下一个基础,这不是挺好吗? 有人想要举家迁去衡阳的,李裕也不阻拦,让士兵护送到横山县,有不想走的,李裕也让他们留下,继续好好过日子。 一时之间,衡阳城内暗流涌动。 有些人心里活泛,想要来投李裕,有些人虽然还在马殷手下做事,可心里对李裕的感激自是暗藏心中。 马殷也得到了小道消息,他不敢怠慢,散出钱财,安抚各家老小,才使动荡的军心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