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募兵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62章募兵南阳国所辖三县,南阳、向城、方城。 天复四年六月时,有户七万一,人口二十七万。 如今是天复五年二月,户籍已经突破了十三万户,人口五十二万。 南阳县八万户,向城两万户,方城三万户。 三城已今非昔比,不仅是人口增长,经济也快速的发展了。 尤其是南阳县,更是人口稠密,店铺林立。 这不仅得益于国府招募流民的政策,还得益于李裕用公款购买所需的粮食和物资。 致使流民和商贾手里有了大量的钱财,进一步的刺激了需求,经济搞活了,还吸引了大量外地的商贾来南阳置地建房,城市繁荣起来。 人口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仅南阳县就有三十二万人,妥妥的大城。 虽然现在南阳的城墙只建设了一部分,可城内的居民和商业规划还是按照当初的方案进行的。 周宽和高适为了解决危机,只得募兵了。 魏艾作为防御使,募兵这事就是他的活。 在国府门口竖起了募兵大旗,城门张贴了布告。 很快就有人报名。 国府官吏根据要求,只要身体健康,眼睛好使就行,至于身高这些就不那么讲究了。 李怀仙不在,高适暂时把他那摊也接管了过来。 周宽跟着高适去了武库,他要看看现在到底有多少库存。 两人在仓佐的带领下,进入了神秘的武库。 占地颇大的武库内,规规整整的摆满了箱子。 仓佐拿着账本跟在后面。 打开箱子,里面摆放着崭新的南阳六转枪,黝黑的枪身闪着摄人的光芒。 “有多少库存?” 周宽问道。 “回长史大人,武库存有南阳六转枪五千支,铅弹若干……” 周宽看看高适。 “够不够就这些吧。” 当天就有上万人报名,魏艾选了五千留下了。 国府大堂。 “长史大人,府掾大人,咱们临时募兵,根本没有训练的时间,只能取巧了。” “哦?有什么办法?” “我们有五千支枪。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人手一支,各打各的。” “现在,我有个想法,一人专门射击,另一人专门压弹药,两人一组,两支枪。” “这,这样行吗?” 高适不懂这些,看看周宽,让他拿主意。 “试试再说。” 现在只要有办法,就马上试行,不行再改,根本没时间讨论。 南阳校场上,五千名新兵正在李熊火枪团老兵的指导下,排着队列。 见一众官员和将领走进来,李熊跑过来报告整顿情况。 这些是军务,李熊要听魏艾的。 “李团长,新兵重新检验视力,看的最远,最清晰的留下。” 校场里一阵sao乱。 李熊也不知道魏艾的想法,只能照做。 视力这玩意做不得假,很快就选拔出了视力出众者两千五百人。 剩下一半人并不是视力不好,而是和其他人比就差了些。 “视力好的作为射击手,其他的作为装弹手,两人一组,配合训练。” 李熊一听,眼前一亮,急忙按照魏艾的想法开始分组。 两人一组,一人射击手,专门瞄准射击,另一人装弹手,负责装填另一支手枪,他要在六枪时间内装填完毕,压实,交给射击手。 把以前一个人完成的动作,分成两个人来完成。 这样的模式,出现了奇特的效果。 射击手拿到手枪,倒引药,瞄准射击,再到引药,再瞄准射击,整个射击的精度和效率提高了很多。 而装弹手由于只需要在射击手身后装弹,无需直面敌人,心情也不紧张,装填的速度大大加快,有人在射击手六枪还没射完就已经装填完毕了。 训练场上枪声隆隆,硝烟阵阵,就像着了火似的。 南阳百姓听到枪声,却心情愉悦,满面红光,这就是他们的守护神,这妥妥的安全感在大唐上哪儿找去?! 李熊看这个方法奏效,悄悄的让他们团也这样训练,果然比以前提升了效率,连续射击、射击精度都提高了很多。 魏艾和周宽商量,做一批专门的绑带,用于装弹手背负弹药使用。 由于分工协作,射击的速度和效率提高了,弹药的消耗也在加大,不背着弹药箱怎么够用? 训练场上,前面的射击手双手持枪对着枪靶射击,后面的装弹手则背着弹药箱从容的装弹,相互配合。 射击手从容射击,每息一枪的频率很稳定。 正当李熊满头大汗的指挥训练,有卫兵来报,王妃驾到。 李熊一个激灵,赶紧跑去迎接。 贤妃敏妃带着邓王随王走进了训练场。 身后还跟着八个美艳的美人,丫环仆妇来了几十人。 这些仆人还抬着大桶和瓷碗。 “王妃,这,这是……” 德王离开南阳时,把李熊留下,就是为了保护南阳,保护王妃,这也是李裕留的一个后手。 大半年过去了,汴军没动静,两位王妃和府中美人都盼着李裕早点回来。 如今,德王没回来,汴军却先来了。 绣娘碧娘得到周宽的消息,心里也很紧张。她们毕竟是女人,对这些打打杀杀没兴趣,也不接触。 可她们知道,自己是德王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汴军打进南阳,自己一家老小就不会有好下场。 看着这几天王府众官员忙前忙后,筹措军资,招募兵丁,她们自然坐不住。 “李熊勿慌。我们带些姜汤,给军兵们暖暖身子,去去寒气。” “哦。” 李熊是个憨实之人,嘴笨,见王妃这么说,也只得让人来协助抬桶,然后让军兵们挨个来喝姜汤。 训练场上军兵都傻傻的看着,两位王妃端庄美丽,八个美人落落大方。 “马头,这,这是王妃……” “……” “马头,马头……” “你瞎嚷嚷什么?不仅有王妃,还有两位小殿下呢,我吃过他们的鸡蛋……” “嘿嘿,你真幸运……” 这些军兵没几个见过王妃,这次不仅见到了王妃,还得见两位小殿下,这,这是多大的福分哪! 李熊第一个喝姜汤,接过汤碗,一饮而尽,然后对着王妃跪倒磕头。 “谢王妃赏!” 下面的军兵见状,也有样学样,纷纷跪倒,感谢王妃大冷天的来送姜汤。 轮到马队头喝姜汤,他颤颤巍巍的走到跟前,接过汤碗,扑通跪倒,还没喝就要磕头。 “呵呵,军士且住,先喝了姜汤。” 绣娘满面笑容说道。 “诶,诶。” 马队头赶紧一口喝了姜汤,邦邦邦给王妃磕了三个响头,晕晕乎乎的被手下的兵丁推走了。 “呵呵,jiejie,看样子我们来对了。” 敏妃偷空悄声的说道。 “夫君不在,我们就要代替夫君行事,不能寒了军心。” “你们八个去帮忙。” “是,王妃。” 身后的八个美人走了过来,帮着打姜汤。 这一出瞬间传到了国府里。 周宽闻听,放下手里的文书。 “呵呵,吾妹已有王妃风范了。” 高适在公房里听到消息,一琢磨,幽幽的说道:“天家大妇,果然不同。” 魏艾正整顿城防,闻听这个消息,暗暗点头,军心可用也。 姜汤事件在军兵的心中成为了一种动力,他们觉得自己和德王是一体的,决不能让汴军打进来。 两天时间,新老军兵合在一起,组成了三千射击手,三千装弹手的新组合,军兵训练热情高涨,心里都憋着一股气,报答德王一家的恩情。 在大唐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想要王妃给你姜汤喝,那就是天方夜谭。可德王妃不仅做了,还是给所有军兵服务,这种看得起普通军兵的行为,暗藏的心灵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此时,方城关的求援信一封接着一封,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支援。 南阳是整个南阳国的核心,魏艾作为防御使,肯定不能离开,而支援方城关的任务就落到了李熊的身上。 三月初一,上百辆的马车拉着粮草和弹药,六千火枪兵奔方城而去。 此时,汴军进攻南阳的消息已经过了武关,向着京师长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