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揣度上意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59章揣度上意天复五年正月初三。 李裕让一万邠宁军进驻凤翔,留下一万驻守邠宁,剩下一万进驻鄜坊。 有这三万大军在此镇守,李茂贞也轻易不敢再动。 至于李茂贞,移镇泾源的时候,只带走了两万精兵,带多了泾源的粮草也支撑不住。 还剩下三万老弱,被李裕移镇鄜坊,直接军垦。 投降的汴军也有三万多,李裕将这些人都带回了长安,另行安置。 邠州新平城,汇聚了五万大军。 李怀仙、方兴、王厚举都坐在节厅里,德王李裕高坐榻上。 众人喜气洋洋。 “主公,如今班师回朝在即,可有什么打算啊?” 李怀仙仗着自己是德王心腹,从元老臣,这才敢直截了当询问。 其他几人也满怀期待的看着李裕。 早在十几天前,这些从南阳来的元从就偷偷的聚在一起,揣测德王下一步的想法。 “如今主公手握十万雄兵,掌握关内京畿,再进一步完全可能。” 方兴龇牙咧嘴的一口闷了杯中酒,得意的说道。 众人都知道现在他们谈论的大逆不道,可都没人在乎,如果主公复位,自己就有从龙之功。 “切,你可别胡说!主公怕没有这个想法。” 王厚举对方兴的说法嗤之以鼻。 他可是跟着主公一起攻进宫城的,要是他有这个想法,早就在诛杀朱友谅的时候动手了,还用等到现在? “你懂什么?主公不能做不义之人,当然不能直接……” “住嘴!” 李怀仙怒喝一声,止住了方兴的胡说八道。 其实他心里也在打鼓。 主公现在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完全可以复位登基,可主公就是不提这个茬儿,难道是要我们劝进? “主公是否在待我等的劝进?” 王厚举眯着眼睛悠悠的说道,对这个说法他自己也不敢确定。 嘶~~ 在座的几人都抽了口凉气。 啪~ 方兴一拍桌案,起身说道:“着啊!就是这个理儿!咱们去劝进。” “等等。” 李怀仙吓了一跳,赶紧止住这个毛躁的小子。 “我等还不知主公真意,如贸然劝进,怕是不妥。” “那怎么办?” “找个机会打探一下。” 李怀仙知道,这等大事不是儿戏,如果主公没有这个意思,那自己可就犯了大罪。 …… “什么?打算?当然是联合诸镇,剿灭朱温。” 李裕坐在榻上,放下手里的军报。 “这几天我们就班师回京吧。” 见李裕没接话茬儿,李怀仙还不死心,试探的问道:“主公如今平靖关内,稳定朝局,功劳甚大,可……” “哦?可什么?” 李裕看着堂下的李怀仙问道。 “我们这些人虽有微功,有赏既足,但主公居功至伟,有再造社稷之功,朝廷怕是不好赏赐了……” “……” 李裕听到这话就是一愣。 自他穿越以来,一心想着活命。逮到机会,他就远离京师,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改变历史,解救家人是他的第一使命。 如今,在机缘巧合之下,他真的灭了关内的汴军,朝廷暂时稳住了局势,怎么又出现赏罚的问题呢?他来打仗也没想着要赏赐啊。 见李裕还在发愣,李怀仙不得不直说了。 “主公,如今您手握重兵,携大胜之威,班师回京,恐怕圣人也会心有不安。” “啊?” 李裕眨眨眼,思忖了一阵。 他光顾着杀敌灭贼了,根本没想着其他人的感受,尤其是父皇的想法。 他以为自己来拯救他们,无错有功,可被李怀仙一提醒,他才恍然。 一个废帝,突然手握重兵,皇帝不担心才怪呢。 “那,李府属,徒之奈何?” “主公,有两条路可走。” “你说。” “第一条路,就是咱们回去,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这恐怕不行啊,朱温尚在,危机远未解除……” “呵呵,主公,圣人恐怕不是这么想的……” “呃……” 想想也对,老爹李晔肯定怕自己复位,他巴不得自己走呢。 “那,第二条路是什么?” “第二条路么,劝进。” 嘶~ 李裕一听,这是要黄袍加身啊! 不行。 这和自己的初衷相悖啊。再说了,父皇尚在,皇弟尚在,自己复位,置他们于何地?置亲情于何地? 母亲会伤心啊! 想到跟随老爹李晔颠沛流离的母后,李裕心里一痛。 自己决不能让母亲难过。 再说了,皇帝有什么好当的?我在南阳国多惬意? 李裕想到了老婆孩子,心里一暖。 “这种大逆不道之言休要再提。” 堂下众人见李裕如此,都心有不甘,这是多好的机会啊,一句话就是九五之尊,自己也就成了从龙功臣,哎呀,我的荣华富贵啊! 可是李裕威势愈重,众人不敢多言,商谈军情之后,就散了。 “厚协,可有什么消息?” “主公,长安有急信来。” “哦?” 李裕接过密信,看罢一阵黯然。 我一心维护的父皇、皇弟就这么在背后琢磨我?! “太子言,自降辉王,移藩地方,让太子位于德王云云。” 呵呵,我的好弟弟,这是在逼父皇,在逼我呀! “帝曰,功高盖主,赏无可赏,把朕的位子让与德王吧。” 呵呵,我的父皇啊,真要是惦记你的位子,我干嘛要改变历史?只要朱温迁都了,我就可以高举报仇大纛,名正言顺的复位,哪里还需要你来让! 我不是顾念亲情不想你们死吗?! 我提前发动进攻,把南阳丢在一旁,你们却如此想我! 委屈、伤心的情绪冲击着李裕的心房。 想我李裕,年幼被刘季述逼迫登基,被废后孤苦无依,移藩南阳独自闯荡。 如今,我为了保住父皇母后、弟弟meimei的性命,冒死搭救,却落得个逼宫禅位的骂名。 唉,李裕啊,你这是为了什么! 想到手下臣属给出的两条路,再看看手里的密信,李裕颓然的跌坐在榻上。 此时,他内心的无力感充斥全身。 “朱温可有消息?” “汴军四处烽火,朱温在开封筹粮,召集军队,河阳大战一触即发。” “嗯。” 李裕点点头。 也好。 自己把关内荡平,父皇母后暂时可保安全。朱温暂时也打不进长安来,自己也该走了。 这长安不是自己该来的地方啊。 李裕呆坐榻上,一脸萧索。 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待在长安的心情。 随手翻出绣娘碧娘给他的家书,心里才慢慢的温暖起来。还是自己的老婆关心自己啊。 这是一个月前的家书,家长里短的诉说,让李裕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绣娘,碧娘,我想你们了。 央儿,珏儿,两臭小子还好吗?! 想着自己破旧的王府,再想想自己带到长安的贡赋,唉,有啥好说的。 走吧。 此时他打定主意,安排好了关内的防务,回去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 “传令下去,三天后班师回京。” 这道命令一传达,大营就开始了喧闹。 拔营起寨,清点军资,整顿人马,这些事三天时间也很紧张。 从其他地方撤换下来的军兵也汇集到了新平。 从新平启程,走永寿、奉天、醴泉、咸阳,直达长安。 由于人数众多,每天只能行走三十里,十天之后,大军开到了长安西郊。 正月十六日,大唐皇帝李晔、太子李祚、何皇后及一众满朝文武迎出西渭桥。 李裕一身甲胄,下马参见圣人。 “德王凯旋,举朝共庆,裕儿辛苦了。” 李晔下辇,扶起半跪于地的德王,满面春风。 要不是李裕得到密报,还真看不出父皇表里不一来。 “都是父皇皇恩浩荡,助儿臣扫平敌寇,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李裕刚站起身,太子李祚就来到身前。 “皇兄,大胜而归,对社稷有再造之功,可喜可贺啊!” 李祚一脸的真诚,拉着李裕的胳膊,嘴里说着马屁话,丝毫看不出在老爹面前使坏的样子。 “太子殿下,臣不敢居功,都是父皇英明,指导有方。” 听着李裕嘴里的说辞,旁边的李晔自然一脸兴奋,好像扫平关内真是他的功劳一般,完全忘记了自己被李茂贞、朱温挟持的小心谨慎和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