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氏叔琮之死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51章氏叔琮之死朱友裕病倒的时候,氏叔琮正在子午山下与杨崇本的大军对峙。 对氏叔琮来说,自己在坊州与宁州之间佯攻,起到牵制杨崇本兵力的作用,谁让朱友裕是未来的太子呢?出风头的事还轮不到他。 天复四年十一月十七日,有探马来报,镇国军打下梨园寨,杨崇本沿泾水撤军至新平城外。 “哈哈哈哈,杨崇本小儿,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哼!” 在氏叔琮看来,你杨崇本本是战败降将,只有夹着尾巴做人的份,怎敢起兵反叛?! 你老婆长得有姿色,梁王睡了又怎样?那是你祖坟上着火了,看得起你才睡你老婆,别人上赶着让梁王去睡呢!你没见他儿媳妇都没放过么?! 呃…… 反正你夹着尾巴就对了,敢反叛就是这个下场。 正当他这几日心情愉悦,对朱友裕的战绩挑大拇指的时候,从梨园寨送来了一封密信。 氏叔琮打开一看,我去,“朱太子”竟然病倒了,大军正在回撤。 他一琢磨就觉得不对。 病情一定很严重,不然怎么可能撤军呢? 自己怎么办?主力都撤了,自己佯攻的部队也得撤退,不然就有被包围的危险。 十一月二十二日,氏叔琮的大军悄然后撤。 大军退回到了升平县,留下千人部队在此监视,二十六日主力撤回了坊州的州府中部城。 留下五千在此镇守,他带着大军返回了鄜坊节度使司的治所鄜州洛交城。 回到洛交城已经是十一月二十九日了。 雪花漫天,寒风呼啸,整个天地之间一片萧索。 德王李裕在同州的澄城修整了几天,陆续的从华州开来了一些替换下来的军队。 天气寒冷,几万人的大军已经换上了棉衣棉甲。 “主公,这几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是不是今年就休战了?” 方兴的火枪一团从潼关抽调了回来,赵氏兄弟的两个团驻扎在华阴县,随时可以支援潼关。 李裕当然知道这样的天气不是兴兵的好时机,可越是这样的恶劣天气才能出其不意。 “传令下去,全军整军备战,雪停之后,沿洛水北上,进军中部城。” 就在大雪纷飞的时刻,澄城内外的军营里,人声鼎沸,车马准备。 “方兴,你团轻装先行,到了中部城见机行事,我随后就到。” “是。” 方兴团千余人带着干粮沿河徒步而去。 天复四年十二月六日。 中部城雪后天晴。 城门口值守的兵丁嘴里哈着白气,搓手跺脚的来回走动,实在太冷了,就左脚踢右脚的来回撞击,让已经冻僵的手脚活活血气。 “这个鬼天气还得守城门真他么晦气。” 一个满脸胡子的汉子用胳膊弯夹着长枪冰冷的枪杆,龇牙咧嘴的哈着热气,胡子上挂满了白霜,脸蛋子被冻得通红。 “丁头,快午时了,下值后,咱们去城里喝一杯暖暖身子呗?” 另一个瘦弱的愣头青搓搓脸颊,往大胡子跟前凑凑,赖皮赖脸的说道。 “你个傻蛋,就知道喝,咱那两个糟钱喝个屁呀。你小子做梦呢。” 大胡子对着愣头青就是一脚,自己却脚下一滑,胳膊弯里的长枪像木棒一般落在雪地里。 “尼玛晦气。” 城门外的道路上,晃晃悠悠走来十几个汉子,都是双手抄袖,边走边跺着脚上的积雪。 “诶,进城每人两文。” 愣头青往前凑了凑,懒洋洋的说道。 轰~ 轰~ 轰~ 这群汉子突然伸出了古怪的小铁棍,对着几个守门的兵丁就是一阵大法。 硝烟阵阵,雷声隆隆。 城门口躺倒了一片。 进出城门的百姓吓得四散奔逃。 城门洞里的兵丁早就吓麻爪了,腿一软跪倒一片。 这些开枪的人正是方兴火枪一团的士兵。 他们击毙了门口的几个兵丁,撒腿就往城门里跑。 凡是要阻拦他们的都被射成了筛子。 也就几息的功夫,中部城的东门就被拿下了。 大股的火枪兵从东门而入。 迅速的攻占了刺史府和军营。 等到五天之后,李裕的大军赶到中部城,方兴早已经牢牢的掌控了这里。 大军在中部城外安营扎寨,连续多天在雪地里跋涉,大军都疲惫不堪了。 必须要修整。 却说,中部城的官员和部分溃军经过五天的跋涉,终于逃到了洛交城。 “报,节帅,中部城失陷了!” “什么?!” 氏叔琮腾了一下站了起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回来几天,中部城就丢了,整个坊州也就丢了。 “谁?是谁?” “未看清旗号,只是听到打雷的声音。” 嘶~ 氏叔琮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杨崇本追来了? 有可能。 “马上点兵,把中部城拿回来。” 从洛交到坊州的中部城,近七十里的路程。 洛交城东洛水缓缓向南,而中部城就在洛水下游的七十里处。 一路疾驰,氏叔琮的一万五千骑兵风驰电掣,沿着洛水南下。 “节帅,前方进入洛水与华池水的夹角地,是否过河,以策安全。” 手下都将提醒氏叔琮,两边都是河,咱们夹在中间不安全。 “再进十里过河。” “是。” 越往前跑,两边河水离得越近,从相距三十里,到现在不到十里。 虽说水草干枯,浅水区已经结冰,水流变小了,可毕竟还有十几米的宽度,要是被围在里面就麻烦了。 “报,节帅,我们已过三川县。” “传令,准备过河。” 于是队伍减缓了马速,由前哨查探华池水的深浅。 一个时辰之后,选定了渡河的地点,此地河宽十几米,潜流及股。 前锋砍伐树木,架桥渡河。 忙活了三个时辰,总算是搭建了简易桥梁,后勤马车也试着过河,众人还帮着推车。 见已有三千人马到了对岸,又撒出了哨探,氏叔琮这才放心,和亲兵部曲也趟过了小河。 “抓紧时间,过河后找适宜之地扎营。” 就在华池水把万五骑兵一分为二之时。 从三川县的方向涌来了黑压压的大军。 “报节帅,三川方向有敌军。” “报,两河之间被包围了。” “什么?” 这会儿的氏叔琮懵了。 三川什么时候陷落了? 怎么没人发现? 他哪里知道,三川县的县令跟坊州刺史是表兄弟,见自家兄弟投了朝廷,还有啥说的?现在的朝廷还占着大义的名分,是正统的统治者,谁不想当朝廷的官啊? 就这样,李裕的三万大军连夜偷偷进驻了三川县城,县城外松内紧,只许进不许出。 因此,他们进驻的消息就被隐瞒下来。 李裕眼瞅着大队的骑兵在两条河道中间疾驰而过,心中暗喜。 他笃定氏叔琮一定要在下游不远处过河,因此把手里的三万大军进行了分配。 两万大军在氏叔琮骑兵走后,跨过华池水,在后面偷偷尾随。 剩下的一万军兵,则沿着华池水的西侧悄悄跟进。 就这样,在氏叔琮过河三分之一后,就发起了冲锋。 一时之间,华池水两岸鸡飞狗跳。 已经过河的三千骑兵迅速上马,准备殊死抵抗。 氏叔琮被亲兵部曲围在中间。 而还未过河的骑兵就有点乱套。 有的都将着急忙慌的组织人马抵抗,有的都将想趁敌人还未到先过河再说。 氏叔琮想过河去指挥,可亲兵哪里敢让他再过河啊。 在两河中间的两万荆襄步兵,迈着整齐严谨的步伐,一步一步的向骑兵逼近。 都将们被逼无奈,只得上马向步兵阵发动冲锋。 前面的排攒手寒光如林,长枪如刺猬般的挺立着。 万余骑兵发动了拼死的冲锋。 砰砰砰~~~ 几十个黑点划过天际,砸进了冲锋的马群中。 轰隆隆~~~ 轰隆隆~~~~ 轰隆隆~~~~~ 每一声炸响,就如从地狱深处发出的招魂令,又如从天而降的天外劫雷,炸的人体横飞,马匹乱窜。 原本笔直冲锋的战马,在雷声的惊吓之下,都自动拐了弯,有向两边的河道里跑的,有直接调转马头往回跑的。 一时之间,冲锋的势头大乱。 “步射!” 一声口令,如雨般的箭雨从天而降,间杂着劫雷炸响。 惨嚎和马嘶成了主旋律。 三轮步射之后。 排攒手挺进。 刀盾手握紧了手里的横刀。 “冲啊~~~~” 哗~~~~ 黑压压的人群冲进了混乱的马群,枪刺刀砍,战马嘶鸣,人体割裂,残肢断臂横飞。 此时的人命真如草芥,生与死之间就是一瞬。 人类的兽性此时被激发了出来。 两侧的河水缓缓的汇进一股股血红,在湍湍的河水中,渐渐的化开,变浅,最终消失。 见两河中间的骑兵已经失去了机动优势,被步兵近身砍杀,氏叔琮眼睛都红了。 可有什么办法? 周围的地理早就让骑兵失去了优势,现在就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他们。 “杀过去。” 氏叔琮跨上马背,带着三千多骑兵向着围拢过来的步兵冲去。 “步射~” 箭如雨下。 几百骑兵摔下马背,被自己人踩踏而死。 “射击~~~” 轰轰轰~~~ 轰轰轰~~~~ 氏叔琮的眼前也跟对岸一样,响起了炸雷。 阵阵硝烟弥漫,骑士们纷纷落马。 啪啪啪~~~ 呃~~~ 氏叔琮觉得自己小腹一痛,手脚发麻。眼瞅着自己离敌人越来越近了,可自己的眼皮怎么这么沉,头好晕,好想睡一觉,休息休息啊~ “节帅,节帅。” 看到在战马上东倒西歪的氏叔琮,亲兵部曲围在四周,拼命的呼唤。 “不好,节帅受伤了,快保护节帅突围。” 原本跟着氏叔琮冲锋的亲兵们,挤着他的战马转向后方逃窜。 李裕站在三川城的南门城楼上,看着几里外的战场,心潮澎湃。 曾几何时,自己只是想着在这唐末乱世里求生,如今他却已经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人。 “氏叔琮可能要跑,组织骑兵,追。” “是。” 城中仅有的五百骑兵,都是李裕的侍卫。 留下了百人护卫,其他人跨马向着氏叔琮逃跑的方向追去。 这场战斗从午时开打,一直战到夕阳西下。 荆襄军死伤了两千多人,而保大军死伤惨重,一万五千骑兵,战死五千多人,仅余八千投降身免。 三川一战,李裕大获全胜。 关内道里再也没有朱温的势力存在了。 当晚,出去追捕氏叔琮的骑兵没有回来,这让李裕不放心。 忐忑的熬到天亮,一群疲惫不堪的骑兵才回到三川。 原来,侍卫追捕氏叔琮的卫队,被他们使了手段,追上对方后,没有发现氏叔琮,于是把这股氏叔琮亲兵斩杀。 此时天色已暗。 他们仔细的分析了整个追捕过程,认为氏叔琮可能去了中部城方向。 这就是灯下黑。 于是他们连夜往中部城跑。 终于在中部城附近找到了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氏叔琮。 “把氏叔琮带上来。” “呃,殿下,他昏迷了。” “哦?快找郎中救治。” 氏叔琮抢救了一天一夜,这才醒过来。 李裕知道,他一定是失血性休克。 天复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李裕大军带着昏昏沉沉的氏叔琮到了鄜州的洛交城。 此时洛交城城门大开,大军顺利进城。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延州、绥州、丹州传檄,让他们的刺史来洛交城见面。 不仅如此,李裕还给邠宁节度使杨崇本和朔方节度使韩逊写信,让他们效忠朝廷。 书信一到,杨崇本立即从邠州带随从数百人来到鄜州洛交城,向李裕投诚。 李裕立即上表朝廷,让杨崇本遥领陕虢节度使,在京任职,享享清福。 杨崇本见多员朱温大将被斩,吓得他小心脏直扑腾。 当初他就是败在氏叔琮的手里,李裕现在要他归降,自己要是不识时务,也是覆灭的命。 于是极为积极和乖巧的听从朝廷的安排。 朔方节度使韩逊更是没什么好说的,当即派人来见李裕,“臣自当镇守边防,听从朝廷号令”云云。 李晔坐镇长安,接到捷报,朱温在关内道的势力已被铲除,心里狂喜,整个关内道就剩下李茂贞了。 李晔听从德王李裕的建议,于天复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向天下藩镇发出了围剿叛逆朱温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