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筑关要紧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35章筑关要紧邓州向城和唐州方城如今归德王府管辖了,使南阳国向外扩张了一倍多,向北的边境直抵鲁阳关和方城山。 李裕研究地图很久了。 长安方向有武关,洛阳方向有鲁阳关,而方城山方向过叶县、襄城达许州,最后直通汴州的开封,这是通达中原的要道。 朱全忠多次从这里入侵荆襄,当务之急是要在方城山设关筑城才行,否则这条通道长驱直入,那不是把自己的软肋直接让朱全忠捏着吗? 这事很急,可又不能显露出来。 他玩了个心眼。 给老丈人赵匡凝去了一封书信。 在诉说了家常之后,转入正题。 “北方方城山有孔道长驱直入中原,为梁王所忌,婿以为应在此筑城设关,虽工程浩大,但遗福子孙,望岳父大人上疏朝廷,准许筑城。” 赵匡凝是老狐狸,一看就知道这是德王害怕朱全忠来打他,所以急着筑城守卫。 他不怕么?他也怕。 当初老朱就是从方城山进来的,几天就占领了邓唐随三州,自己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有了方城关守护那就好多了。 这个通道为啥没人设城置关呢? 就因为这个通道太宽太平坦。 东西宽度达十五里,谁能筑一道十五里长度的关墙啊?就是筑了怕也守不住。 因此历朝历代都没人在此筑城置关。 赵匡凝兄弟一直对朱全忠忌惮,不敢过分得罪。 如今女婿要求自己出面做这件事,就是不想让朱全忠注意他,自己这个黑锅是背定了。 刚进入正月,赵匡凝的奏章就到了长安。 筑城置关的理由很充分,多年来方城山是进出中原的要道,由于没有筑城置关,导致流失大量的关税,使朝廷的供奉得不到保障,因此上疏请求批准。 崔胤正打算要荆襄帮着招募兵源呢,正好是个交换条件,再说了,你筑不筑城关我屁事,又不花我的钱。 同意。 李晔当然同意了,忠臣要干点事,自己能不支持吗? 这些cao作在元宵节一过就批准了。 李裕发三城青壮三万人,在方城以北的方城山下,挖土烧砖。 五千蛮兵也参加劳动。 刚进二月,方城山下就被挖出了几个大坑。青砖也烧出了不少,码在大棚里。 你想想,三四万人参加的烧砖运动得有多壮观。 荆襄节度使府接到朝廷的回复,立即征发各州青壮足五万去方城山下筑城。 方城山上的树木一时之间被伐的精光,变成了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头。 李裕的国府官员忙得脚不沾地。 运粮搭屋后勤保障,一场轰轰烈烈的筑城置关运动就在漫天大雪中展开了。 好在此时只是烧砖,虽然天寒地冻,可还是能坚持。 李裕顶着大雪回到了王府。 “夫君,这么冷的天快来烤烤火。” 绣娘和碧娘招呼李裕坐下烤火。 “等等,我身上有寒气,先在隔壁散散寒气再过来。” 李裕看着渐渐显怀的两个小王妃,心里即高兴又愧疚。 高兴的是自己的孩子正在健康成长,看着王妃他就高兴。愧疚的是自己一直在外面忙碌,就像个工蜂,没有时间陪在她们身边。 李裕在隔壁的房间里坐了一盏茶的时间,这才换了便服走进了王妃的房间。 “夫君,砖烧的如何了?” 绣娘关心李裕忙碌的事,问道。 “已经烧了很多,可还是不够,怕是还要烧两三个月。” “需要那么多砖吗?” 碧娘对筑城没什么概念,只是好奇需要青砖的数量。 “当然了。十五里的关墙,至少要百万的青砖。” 方城山下的砖窑就修建了上百座。 有几万人在砍树烧炭,有几万人在挖土做坯,还有几千人负责烧砖。 整个工地人头攒动,密密麻麻。 为了防止银沙贼来捣乱,五千蛮兵早就严阵以待,只要他们敢来绝不放过。 正月里,朝廷下诏,在荆襄募兵五千,拱卫京师。 赵匡凝不得不在各州征募青壮,进京应募。南阳由于在大发劳役,根本没法响应朝廷号召,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月的方城山突降大雪,整个方城山工地暂时停工了。 李裕亲自在工地巡视,近十万青壮都猫进了窝棚里,烤火取暖。 其实,李裕也想用常用的三合土筑城,可那要大量的黄米,他上哪弄去?人都勉强吃饱,哪有那么多粮食糟蹋? 李裕他们的方案就是砖包土。 关城使用全砖,关墙的外侧是一层青砖,里面则是夯土,在夯土外再包上青砖。 这样既结实,还省材料。 三月中旬,天气转暖,积雪消融。 大地黑一块白一块的,一夜之间,浅浅的青绿小草就冒头了。 工地上又开始喧闹起来。 正午时分,有工匠在拉着绳索处砌砖,用的胶泥是特制的,是黄米混合着石灰黏土而成,就是三合土的配方,只是粘度更高而已。 几千泥瓦匠同时施工,上万人在挑土搬砖,忙的不亦乐乎。 眼看着城墙一点点的拔地而起。 这几天,李裕一直在工地,虽然帮不上什么忙,可是他看着就安心。 …… 汴州开封梁王府。 “什么?赵匡凝要在方城山筑城?” 老朱的脸色极度难看。 “朝廷批准了?” “批准了。” “哼!这个崔胤,真是越来越不听招呼了!” “他们用的什么理由?” “说是要置关收税。” “派探马严密监视。” “是。” “这大冬天的也能建城?” “那倒没有,他们在烧砖。” “呵呵,那他们要烧多少砖?!” “……” “主公,就算他们筑城也没关系,只是蜉蝣撼树而已。” “嗯。” 朱全忠压下心里的火气。 怎么回事,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没有几件事是顺利的。 他心头一转,想到了一个身影,不禁心里一动。 去年八月份,自己的原配张夫人病逝,虽然心里难过, ...... 杨崇本是静难节度使,原是李茂贞的义子,去年投降了朱全忠,以妻子为质。 谁知道朱全忠夫人病逝,他兽性大发, 敬翔和李振都是老狐狸,装作看不见,没人在这种事上说三道四,朱全忠的yin威更胜。 朱全忠一想,也是,就算赵匡凝在方城山筑城也没用。荆襄就像一个漏勺,满身都是窟窿,你还能堵得住?! 要说天道有轮回呢,杨崇本突然接到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他的妻子写来的。 在信里把杨崇本骂了个狗血淋头。 说你一个堂堂的节度使,连自己的老婆都保护不了,让别的男人睡了。 “我现在已经是朱全忠的女人了!” 啊噗~~~~ 杨崇本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当场就晕死过去。 醒来之后,放声痛哭。 杨崇本写信给李茂贞,承认自己的错误,要改回原名,还叫李继徽,他要反朱报仇。 当即把朱全忠派来的监军斩杀,联合李茂贞反朱。 这些事,李裕知道会发生,虽对己有利,可离自己太远,他现在最着急的就是筑城。 十几天时间,昼夜施工。 外墙已经砌了一半,在砖墙外还打上了夹板,里面有数万人在打着夯土,号子声震耳欲聋。 四月春意盎然。 方城山下人潮涌动。 赵匡凝又征发了一批青壮,替换原来的劳役。 先建好的是关城。 城高六丈,城门内筑有一座瓮城。 城墙宽六丈,可跑车。 随着城墙夯土一点点的升高,城墙里的砖墙也开始砌了,并且也搭上了夹板,填土把缺失的地方重新夯实。 关墙每隔五十丈建一座藏兵洞。 藏兵洞与关墙相连,内有阶梯可蹬关墙。 藏兵洞内有灶房和库房,可长期驻扎在藏兵洞内。 整个关墙除去中间的关门瓮城,两侧共有藏兵洞十六个。 在藏兵洞的后方五十丈相应的建有粮仓、武库、营房、水井等设施,中间铺砖石甬道相连。 这个关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预防北方敌人的,南边没有任何的围栏。 四月天马上要春耕了。 在中旬,完成了大部分工程之后,李裕把一大半青壮放回去种地了,剩有万人继续收尾。 五千蛮兵现在也全力加入了收尾工作。 从山上砍下来木材,在关墙后围上一圈木栅栏,算是简单的防护。 赵匡凝也派来五千精兵,协助镇守方城关。 这座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关城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出现了。 就在李裕长出口气,终于要完工的时候,有探马来报。 “报主公,银沙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