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天下风云
铁血残唐正文卷第10章天下风云李裕的车队还在路上徐徐而行。 荆襄节度使府就接到了诏书。 原荆襄节度使管辖的邓州南阳县成了德王李裕的封地,这下整个节度使府就热闹了。 五年前,就因为一封书信,朱全忠这个中原枭雄就兴兵来犯,几天时间占领了三州。 当时要不是赵匡凝反应快,赶紧求和,而朱全忠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河东李克用身上,恐怕整个荆襄就要落入朱全忠的手里。 现在想来,他还心有余悸。 这个大枭雄还是别去招惹的好。 邓州、唐州、随州是整个荆襄的经济命脉,这三州的钱粮能占荆襄的四成,你说它重要不?! 这朱全忠才还给他两年,现在就把南阳县划给了德王,这个消息震动不小。 在襄阳城的节度府里,赵匡凝正和兄弟赵匡明密谈。 这段时间,兄弟俩正在秘密筹备,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出兵占领荆南。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德王来了。 怎么办? 赵匡凝确实是心怀唐室,对朝廷忠心,可他面对朱全忠的压榨也不得不和他虚与委蛇。 他知道李裕的事。 德王是圣人的嫡长子,曾经的皇太子,后来被刘季述拥立登基,再后来又被废,降等为德王,现在封地南阳怕就是圣人给他的补偿吧。 “兄长,德王就藩,我们怎么办?” “贤弟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咱们做臣子的还能跟皇家争地盘吗?!” “可,那可是钱粮啊!” “咱们每年供奉的钱粮还少吗?给圣人供奉和给德王区别不大。再说,南阳县毕竟不大,咱们没必要计较。” “那咱们荆南的事……” “先筹备着,看看情况再说。” …… 长安西渭桥。 皇帝李晔的御驾在此停留,朝中大臣在崔胤的带领下在此恭迎。 在御驾的身后是两万的宣武军,旌旗招展,人喊马嘶。 就在德王走后三天,李茂贞把圣人李晔恭送进了宣武军的大营。朱全忠见到圣人,慌忙拜见,抱着圣人痛哭流涕,连称微臣救驾来迟,死罪死罪! 在朱全忠的大营里上演了一场君臣孝悌的戏码。 李晔拉着朱全忠的手说道:“宗庙社稷是卿再造,与戚属是卿再生啊!” 朱全忠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赐御制《杨柳词》五首。 朱全忠感激涕零,拔营起寨的时候,亲自给皇帝李晔牵马坠蹬,一直送出去十里地。 在凤翔城外的宣武大营时,李晔宣召崔胤来大营觐见。 崔胤拒不应诏,说自己病了来不了。 这会儿,崔胤正躲在长安等着呢。 先前,他偷偷矫诏让朱全忠带兵进京,把宦官们吓的裹挟着李晔跑去了凤翔。 李晔一生气,下诏把他贬去广州。 结果这个老小子走到半道不死心,给朱全忠去了封信,要求朱全忠支持他还朝执政,他做内应配合朱全忠得到更多的利益。 朱全忠收到书信,心里得意。 于是一封书信递到了凤翔城,支持崔胤继续执掌朝政。 李茂贞和皇帝李晔对朱全忠都很忌惮,不想过于得罪他,于是李晔又下诏恢复崔胤的职务。 朱全忠这次与李茂贞和解,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宣武节度辖区的各个城池遭到了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的进攻和袭击。 按说平卢军的实力远远不是宣武军的对手,他为啥还要去招惹朱全忠呢? 这还与李茂贞、韩全诲有关。 崔胤把朱全忠招来杀宦官,韩全诲挟着皇帝一家跑到了凤翔。为了缓解凤翔的压力,他们又矫诏,传檄天下,要联合天下藩镇一起打击朱全忠。 可这天下真正响应敕书的只有王师范。 王师范接到敕书,放声大哭。 于是他和部下密谋,派出十几支队伍,乔装改扮进入朱全忠的城池,准备响应敕书的号召。 可是,这事办的不机密,很快就被对方发现。 只有牙将刘鄩以巧计袭破兖州。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当时,朱全忠正带着主要文武在凤翔府征战,远离老巢,接到消息立马派出部分军队回援。 此时的汴州,朱友宁已经带领援军去打兖州。 可这边他还和李茂贞僵持着呢,于是他趁着和谈就迅速的结束了战事,带着人马回援。 这就是他为什么那么痛快的答应德王封地和与李茂贞和解的主要原因。 如今他留下两万人马作为宿卫军留在长安,他侄子朱友伦为“宿卫都指挥使”,全权负责京师的安全,实际上是把这些人看管起来。 而他急急忙忙的跑回汴州,召集人马,准备兵围青州。 在回去之前,崔胤终于说动了皇帝李晔,让朱全忠把京师宫城内的宦官一一斩杀,只留下了三十几个洒扫之人,身披黄衫,进出通报皆由官员代替。 同时,朱全忠传檄天下,让各镇斩杀监军使。 自此,宦官势力终于被消灭,而各镇军阀再也没有人制约监督了。 李晔也要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天下风云际会,历史的车轮在缓缓的向前滚动。 …… 李裕也在大半个月后出了武关,进入了邓州境内。 在内乡县,以荆襄节度使赵匡凝、邓州刺史赵匡明为代表的当地官员们早早的出城迎候。 这让李裕心里感叹,他们兄弟果然是忠臣。 邓州刺史赵匡明是赵匡凝的兄弟,因邓州富庶,朱全忠交还州县后,赵匡凝委其弟管理,已经在任两年了。 因为李裕封地是南阳县,正好是邓州管辖,所以他也跟着哥哥一起面见德王。 “德王殿下,臣等恭迎殿下就藩南阳。” 不管怎么说,李裕是嫡皇长子,虽然是废帝,道德有亏,可这也改变不了他们是臣,李裕是君的事实。 一众官员们都深施一礼。 “众位大人,请起。” 李裕站在车前,把赵匡凝虚扶起来。 “赵节帅,裕就藩南阳,还要多多仰仗节帅的支持和帮衬,裕在此多谢了!” 李裕一整衣袍,对着赵匡凝深深一揖。 “哎呀,这可折煞老臣了,但有驱使,无有不从。” 赵匡凝赶紧阻止德王的行礼。 他知道这是德王耍的小心眼,先把求人帮忙的话说了,好让自己以后无话可说。 可那又怎样? 自己对德王就藩南阳肯定要全力支持。 就因为他是皇帝李晔的嫡长子,虽已不是太子了,没有了皇位继承权,可这并不妨碍李裕嫡长的地位。 再说了,赵匡凝也有些许的私心,现在天下动荡,强藩林立,谁知道哪个皇子脑袋上能下雨啊?万一李裕…… 当然,这是他心里的想法,可不敢表露出来。 当他看到李裕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英姿勃发,一脸神采,心里也暗自思忖,要不要把握机会,与家中的嫡女联姻呢? 赵匡凝一直想不明白,朱全忠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把皇室的嫡长子放出长安,难道他糊涂了? 看来这是上天的安排,莫名其妙的就让嫡皇长子来到了自己的身边,这样的机会上哪找去?! “殿下,臣来的匆忙,带了点小小礼物,请殿下笑纳。” 赵匡凝拿出一张单子来,递给旁边的侍卫。 魏艾把礼单交给李裕。 匆匆一扫,礼物不少,长长的单子怎么也得装几十车。 “呵呵,赵节帅太客气了,本王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还得节帅多多帮衬才是。” “呵呵,殿下驱策,是对臣的信任。” 赵匡凝对着李裕深施一礼,这就算是他的承诺了。 “节帅,南阳县为本王封地,可我身边尚无可用之人,能否推荐一二?” “这个,容臣斟酌斟酌……” 其实这也是李裕的无奈之处。 他当太子的时候,倒是有东宫官员辅佐,可当了伪帝被废,他就降等成了德王,王府家奴倒是有几个,都被他扔在了长安,如今他身边除了那一百私兵,就只有八个美女,连丫鬟仆妇都没有。 赵匡凝是本地的节度使,赵匡明是邓州刺史,兄弟俩对南阳县的情况比较了解,在南阳划归德王封地前,这里的县令就是赵匡明的内侄周宽在管理,这两年来,成绩显著。 “殿下,南阳县令周宽也在外候着,让他进来给殿下说说详情如何。” 这就是在变相的推荐人才了。 “哦?南阳县令?好,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