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约定
沐浴冷风,瑟瑟而寒。 司匡的目光聚焦在衡胡手中的那块略微发皱的棕黄色帛书上。 沉默片刻。 微叹。 接了过来。 为了气运点,这个比试不得不接了。 送上门的东西,岂能不要? 《尚书·武成》可是交代了,“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司匡右手捻了捻,感受着手心中的柔滑,迫不及待地将帛书打开。 黑色的墨水浸染在棕黄色的绢布上,留下了右、左两列字迹工整、内容简单的邀战之语。 —— 正月初六,百年稷下, 兵家良岳,邀君一战。 …… 正月初六,也就是三天之后了。 司匡咧嘴一笑,把这块帛书塞进左袖口内的暗口袋。 抬头,重新注视面前这位和自己出生入死过的《周易》学派传人。 朗声道:“衡兄,回去之后请转告良岳阁下,这场比试,我接了!” 衡胡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兴奋大叫,“好!” “兄长先别急着高兴,小弟对于战书上的内容,有一处不太满意,希望良兄修改。” 陡然。 衡胡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他面色凝重,用湿润的舌头舔了嘴唇几圈,双手揪着上衣的衣角,沉吟半晌,思索着。 战书一共才十六个字。 分别交代了比试的时间、地点、人物罢了。 难道这位小祖宗对比试时间不满意? 嫌弃太晚了? 衡胡觉得有这种可能,急忙换上一副笑容。 他作为一个说客,可不想让这个比试泡汤。 虽然司匡刚才已经接下了,但若因为不满其中某项条款,拒绝出席比试,那兵家可就尴尬了。 传了出去名声不好。 即便赢了,也是胜之不武。 这次的比试已然上升到诸子百家对司匡复仇的高度了。 衡胡作为一名儒家子弟,更希望诸子百家赢得堂堂正正、赢得光明磊落、赢得符合春秋大义! 他弯着腰,试探性的询问:“司公可是不满意比试时间?” 本着解释清楚,一切好办的原则。 一连串话语,如同机关枪似的,从他嘴里“突突突”的喷出来。 “其实,良岳把时间定在三天后也是迫不得已。他昨日刚从长安回来,将近半个月的赶路,舟车劳顿,实在是没有可战之力……” “若是公嫌太晚,吾可以做主,把时间提前一天。” “希望司公体谅。” 司匡缓慢地摇摇头,“衡兄误会了,吾并非对时间不满。” “呃……那是对哪里不满意?” “地点!” 司匡挺直腰板,竖立于晚冬寒风之中。 嘴唇微扬,声音朗朗。 “半月之前,虽兵家第一人未在稷下,但吾已战胜诸子百家当世最强学派——儒家公羊,理论上来说,诸子百家,已全部战败!” “今日战书,吾以为……” 语气微微一顿,目光炯炯,双眸中的战意,击穿了衡胡的精神。 “并非那日比试的延续,而是诸子百家之复仇!” “犹如襄公复九世之仇一般!” “此乃诸子百家的大复仇!” “此乃春秋大义之举!” “此乃计入稷下史册之事!” 司匡嘴角轻扬,笑意藏于嘴角的弧度之中。 反正有信心对付兵家。 先把对方抬到一定的高度再说! 只要出手干脆利落,狠狠地把兵家击垮,日后其他学派,应该就死了复仇这条心了。 当然,儒家公羊学派除外。 按照那群家伙的性格,其他学派失败与否,和他们自己的复仇,没有一丁点关系! 司匡看着身体狂颤,激动至极,快要哭出来的衡胡,收敛嘴角的姿态,淡淡地说道:“行如此大义之举,却让复仇对象登门比试,未免说不过去吧?” “嗯嗯嗯嗯。”衡胡疯狂地点头,脸色通红,一言不发。 比喻真好。 好一个襄公九世大复仇。 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 站在儒家的角度一想,这个战书的内容,确实存在问题。 哪有邀请复仇对象来的? 复仇,肯定要登门啊! 他悟了! 俄而, 司匡转身。 “哗啦!” 寒风趁机从袖子口窜进去,衣服被吹得呼呼的作响,膨胀了好几倍。 他背对着衡胡眺望远处面带笑容,欣喜若狂的流民。 淡淡地说道:“衡兄,需要修改的地方,不需要小弟多说了吧?” “不用了!”衡胡哈哈一笑,拱手,拜曰“比试地点,确实不当!这样吧,比试场地,就定在你我二人站立的这片土地。如何?” 司匡因为追杀,已经离开胶西。 总不能为了这场比试,一大群人以身犯险,都跑去鲁山乡吧? 衡胡思来想去,只好把地点定在“稷下学里”区域。 这片地的地主是复仇对象。 来这里比试,也算是“登门”了。 “司公,三日之后,稷下学里,兵家将与君一战!” “好!”司匡转身,高呼,“我接了!” “击掌为誓!” “可!” 二人各自伸出右手。 “啪!” 约定成! “呼!”衡胡舒畅地呼了一口气,“约定已成。良岳考虑到兵家比试的特殊之处,专门吩咐胡,把比试内容告之与君!” 司匡神态自若,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请讲!” “比试内容一共两条!” 衡胡转身面向马,一边说,一边在侧面的包兜里翻找。 不一会儿,便拿出来一卷竹简。 他两手拉扯。 打开。 看着记录的内容,沉声念道: “比试内容一共涉及两场比斗!” 他抬头,盯着司匡的双眸,声音慷锵。 “第一战,谋略战!” …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其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处耕田之业,亦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其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rou,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 “自公刘以来,匈奴频频频繁华夏,吾炎黄之地,王者频出,却依旧不能灭匈奴于世。” (公刘=姬刘,周朝的祖先,详情查公刘。) “穆王伐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匈奴怒之!” “秦襄公伐戎至岐,秦始列为诸侯。” “此后,齐桓公北伐山戎;晋文公兴师伐逐戎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 “然,虽历经强周、五霸主、七雄王,虽强秦一统天下……匈奴却始终不灭,甚至,七十年前,高祖皇帝困于白登,险些丧命。” … 衡胡微微一顿,把这条的比试内容全盘托出。 “良岳不才,欲君讨论:自周、秦之后,大汉,应如何对付匈奴,方能一雪前耻!” 司匡一头黑线。 “这……” 好家伙。 这货不会是长安派来的吧? 直接问自己对付匈奴的方法。 虽然这个比试内容……确实属于兵家的范畴…但,貌似还有点谶纬的意味。 这要是把卫、霍交代出来,岂不是搞了一手预言? 万一把刘彻弄得误会了,把自己当成神仙,可就不妙了。 可是如果不交代…… 不交代还赢个屁啊。 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就这两个,其他的,只配当副手。 至于“迷路侯”李广,贰师将军李广利,在这二人面前,都黯然失色。 司匡嘴角抽搐几下。 挠挠后脑勺。 难不成……给兵家和刘彻,制定一个发展大汉、出击匈奴的五年计划? 这个比试内容,还真的仔细斟酌。 有点难办啊。 考虑到比试内容貌似有两个。 司匡的目光聚集在衡胡捧着的竹简上,小心翼翼的询问:“衡兄,第二战是什么?” “第二战,现状战!”衡胡话语掷地有声。 … “周有太公、兮甲、王孙牟、召伯虎、虢季子白、盂。” “平王东迁、先秦之前,世有管仲、乐毅、田单、匡章、孙武、孙膑、白起、廉颇、李牧、王翦、蒙恬等。” “自秦以后,至孝景皇帝之时,世存项羽、韩信、张良……周亚夫。” “泱泱华夏,名将众多。” “然,为何我朝与匈奴宣战之后,竟无可与匈奴一战之良将?” …… 衡胡把竹简合上,笑着说道:“第二战,论当今大汉,为何有勇将,无良将!” 司匡眯着眼睛,倒吸一口凉气,“衡兄,这第二战的比试内容是认真的吗?” “当然!” “嘶!”司匡倒吸一口凉气,两条腿都有些发软了。 好家伙! 这货勇气够大的啊。 就不怕得罪边境地区的将领? 这是在打李广、程不识的脸呀。 不过,这个问题,他喜欢! 如今大汉,的确还未发现良将! 呼吸逐渐平稳。 司匡拱手,对衡胡拜曰: 衡兄,比试内容我已经有数了。请转告兵家,其拿《素书》作为彩头,吾亦不是小气之人!” “此番比试,鄙人,愿用《孙子兵法》后半部分作为彩头!” 前半部分在半个月前,离开稷下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 如今良岳主动发起挑战,恐怕和后半部分脱不了干系? 诸子百家名声为其一。 《孙子兵法》完整版为其二! “三日后,吾与兵家,在此地,一决胜负!” “善!”衡胡笑着拍拍手,“届时,吾会来一睹君之风采。” “多谢!” …… 【致全平台读者】 本书已经六十章了,本人在强迫症的带动下,想在三十万字,也就是一百章之后,再发布vip章节。 按照更新速度,最迟5.1日,发布第一个vip章节。 希望大家到时候能给一个首订。 跪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