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水军谢旌
谢旌并不是吕蒙的部将,他一直跟随陆逊作战,掌管一支千人规模的水军。 在谢旌和李异的协助下,陆逊夺取了秭归城。 由于秭归地势险要,连接益州和荆州,所以陆逊不敢轻动,亲自带兵驻守。 陆逊并没有忽略房陵,派出了李异和谢旌水陆并进,北上夺取房陵。 经过一番苦战,吕蒙军攻克了房陵。 谢旌的队伍是水军,在房陵城没有用武之地。 配合李异夺取房陵城后,谢旌立即带兵南下,返回秭归。 分兵之前,谢旌也没有料到,关羽军不仅复夺了房陵城,还杀死了李异。 李异是谢旌的好友,和马忠一样,谢旌对杀死李异的廖化怀有很深的仇恨。 吕蒙军主力北上房龄,很快得知了房陵失守的消息。 原本是配合陆逊北上的吕蒙,不得不派人通知陆逊,让陆逊再次派兵北上,协同吕蒙军主力作战。 恰恰在这个时候,被陆逊击败的关羽军将领詹晏得到了秭归大族文布、邓凯的支持,招聚了数千夷兵,关羽军给秭归带来了很大的边防压力。 陆逊无力派出陆军,不得不再度差遣谢旌的水军。 为了保证秭归平叛的顺利,陆逊甚至留下了谢旌的部分兵力。 跟随谢旌北上的船只不超过二十艘,士兵不到五百人。 粉水水道曲折,再加上谢旌出发时的地点要比孙桓远。 所以,水军的北上进度很慢,甚至比不上两条腿走路的步兵。 通过逃回东岸的俘虏,孙桓认为,自己掌握了关羽军的‘虚实’,经过马忠的教唆,孙桓决心和廖化对决。 在渡河作战之前,孙桓分别派出士兵,向吕蒙和谢旌的寻求支援。 吕蒙的部队都是陆军,短时间内无法抵达战场。 谢旌却不一样,他的水军即将到达战场,所以,他派人回信,要求孙桓不要擅自行动,等到水军到达战场后,两军合力进攻。 谢旌自然也没想到,当他船队抵达战场的时候,看到的正是吕蒙军大败,关羽军在粉水东西两岸击杀败兵的场景。 孙桓的兵力比谢旌更强,却依旧败在了关羽军阵前,谢旌是个聪明人,不会为了复仇,做无畏的进攻。 看向两岸的战场,谢旌笑了,上天还是给了他立功的机会。 为了追杀败兵,监督吕蒙军俘虏制造浮桥和防御工事,西岸关羽军的阵型非常混乱,队伍分成了好几支。 在粉水东岸,有一支建制完整却兵力不足的小股关羽军。 谢旌是一名老将,开始权衡利弊。 他明白,以自己的这点水军,前往西岸和关羽军作战,胜算很小。 即使作战胜利了,也没有办法扩大战果。 伤敌不如歼敌,谢旌决定全歼东岸的关羽军。 他敏锐地意识到关羽军的弱点,两岸的关羽军需要通过浮桥调动部队。 此时的浮桥还没修好,只需要毁掉浮桥,封锁住河道,关羽军留在东岸的将士就没有办法撤走。 谢旌也可以利用兵力优势消灭这支队伍。 命令号兵擂鼓摇旗之后,船队中的一条快船迅速朝着浮桥冲了过去。 为了掩护这艘船,水军们使用弓箭对岸边的关羽军进行压制。 面对谢旌的突击,东岸的关羽军加快了建设浮桥的速度。 西岸的关羽军则迅速开始集结,一些使用弓弩的将士对船队进行射击。 箭矢的杀伤被船体的防御抵消,水军几乎没有发生伤亡。 谢旌同样命令会射箭的将士对岸上的关羽军进行反击。 箭雨倾向了西岸的关羽军,不少吕蒙军的俘虏也被射中,岸上不时响起惨叫声。 关羽军将士的对射是徒劳的,但是,为了加快浮桥的建设,把东岸的友军接应回来,将士们只能用生命牵制谢旌的水军。 关羽军射手开始使用火箭。 火箭对船队造成的伤害确实有所提高。 但是,谢旌统帅的,是一支职业水军,有一套防止火势蔓延的办法。 即使有些火箭射中了船只,火势也会被水兵快速扑灭。 两岸修建浮桥的队伍快速行动,很可惜,他们的动作慢了一步。 负责破坏浮桥的快船还是在浮桥完工之前到达了现场。 乱箭把两支施工的部队射散。 随后,水军将士开始对浮桥进行破坏。 谢旌的出现同样让岸上的形势重新发生变化。 很多吕蒙军俘虏发现船队之后,抛下了手中的工作,杀死了身边负责监督的关羽军将士。 跑到河边,挥手呐喊,寻求水军的救援。 谢旌自认为局势已经稳定,再次下达命令,派出多艘战船向西岸靠拢,接应岸上的俘虏。 把船只派出去之后,谢旌就不再考虑西岸的战事,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浮桥。 浮桥被一节一节的摧毁,最后,为了确保浮桥彻底失去价值,毁桥将士还点了一把火。 两岸的关羽军将士被隔断,谢旌可以按照计划实施歼敌策略,他对水军的战果很满意。 招来副将,命令对方向船队传达登录东岸的命令。 谢旌甚至还考虑过,如果战事顺利,歼灭了东岸的关羽军,再伺机西进,摧毁关羽军的部分防御工事。 听清谢旌命令之后,副将离开。 谢旌此时已经完全从好友被杀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和李异进攻房陵,李异战败身死,谢旌远离战场,不需要承担战败责任。 他和孙桓约定同行,孙桓爽约行动却战败,谢旌帮助孙桓收尾。 谢旌觉得,只要自己能再战场上再立一个战功,一定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封赏。 思绪早已飞出战场,所以,当船体发生震动的时候,谢旌被摔倒在了甲板上。 爬起之后,谢旌大声痛骂,“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的一名亲信解释道:“谢将军,不好了,咱们之前派去迎接战俘的船只和咱们撞在了一起了。” 谢旌对危机的敏感度明显比李异更高,他几乎是怒吼了起来,命令水手开船。 他的命令慢了一步。 和谢旌相撞的战船上突然伸过一些木板,大批轻装部队踩着木板跳了过来,进行接舷战。 这支部队人数不多,却非常骁勇,领先的一人,手持短刀,朝着谢旌的方向冲了过来。 负责传令的副将刚刚传达完命令,准备返回,正好遇上了这支奇袭的敌兵。 副将当场被杀,首级被挑飞到谢旌的脚边。 谢旌真的开始慌了。 …………………… 廖化在看到吕蒙军水军的瞬间,他就意识到浮桥必须放弃。 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接应部将撤退。 廖化立即找到了赵累,他决定冒险夺船。 对于廖化的计划,赵累表示出强烈反对,从水战经验丰富的吕蒙军水兵手上夺船,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赵累劝廖化,战斗打到现在这种程度,己方已经取得了大胜,即使敌人消灭了对岸的部队,关羽军也没有在这场战斗中失败。 而且,过河的兵力不算多,即使全军覆没,对于关羽军也不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损失。 一旦重兵救援失败,对关羽军的影响反而更大。 廖化的态度很坚定,牛高是他派出去的,不能不管,而且,自己曾经许诺过不会抛弃这支部队。 如果今天舍弃了这一支部队,那么,以后再派兵执行九死一生的任务,就没有将士愿意为他效力了。 赵累说服不过廖化,只能同意了廖化的计划。 廖化集中了麾下的精锐,人数不多,只有十几人,大多是跟随廖化连番战斗的老兵,这些人经验丰富,而且,斗志高昂。 水战和陆战不一样,长兵器和重装备都不适合水上搏杀。 所有将士都脱掉铁甲,换上短刀。 按照廖化原本的计划,他想使用小船接近敌军船队,伺机夺船。 谢旌派出船只接应俘虏们逃生,廖化获得了更好的选择。 廖化和他的兵也藏起武器,分散开,混在败军身边儿冲上船。 上船之后,骁勇的将士控制了船只的主将,从而平定了整艘船。 在利刃的威胁下,水手们驾驶船只,狠狠的撞向了谢旌的旗舰。 谢旌没有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其实,虽然廖化发起了突袭,但是,他的兵力不足。 为了尽可能集中兵力,廖化甚至在下船之前凿破了原本的船只底部。 尽管如此,谢旌兵多,也有办法反败为胜。 但是,面对廖化的突袭,谢旌慌了,立即跳船逃生。 主将临阵脱逃,将士们当然没有办法形成有组织的反抗,被各个击破。 命令苏由带兵进入船舱,控制水手朝着东岸行船,廖化则彻底瓦解了甲板上吕蒙军的反抗。 他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接应东岸的部属撤退,谢旌只是挡在了他的前进路线上,才遭受了攻击。 船只靠岸,还没有停稳,廖化便招呼牛高带兵上船。 为了减少船只的负重,廖化不得不把船上的吕蒙军俘虏全部赶下船,只留下cao纵船只的水手。 回头望向吕蒙军的船队,被廖化偷袭后引发的混乱已经消除。 敌人的水军正顺着水流,朝着廖化冲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