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始反击
火势很快燃烧起来,曹军侧翼进攻路径受到限制。 没有办法发挥出兵力优势,曹军不得不集中兵力,强攻没有起火的正面。 在正面战场上,关羽军并没有处在劣势中,反而守住了防线。 身后喊杀声大作,廖化回头看去,一支军容严整的援军抵达战场。 廖化没有看到王甫的旗帜,援兵的数量也不多,然而,这支部队在关键时刻的现身,让厮杀多时的将士们士气一振。 不同于意志坚定的关羽军,曹军的士气有所动摇,阵线上有了破绽。 实力上的差距并不是仅靠意志力就能缩小的。 等到关羽军士气回落,曹军稳住人心,敌人将会重新确立起战场优势。 坚持等来了转机,曹军攻破的营门外,同样响起了喊杀声。 这支杀向营外曹军的队伍,必然是王甫统帅的主力。 王甫的兵力并不多,援军步兵和骑兵加起来,也只不过有一千多人。 关平带领先锋百人增援四冢营地后,王甫麾下还剩下九百人。 全部投入营中防守,也难以对局势产生大逆转。 所以,发现曹军攻入四冢营地的时候,王甫没有把全部兵力派入营内。 指派少量兵力入营之后,王甫亲自统帅主力,迂回到入营曹军的后方,进攻曹军的入营通道,与营外曹军发生战斗。 只有廖化、关平与少量将士知道王甫的真实兵力。 绝大多数关羽军将士以及全部的入营曹军,并不知道营外的战况。 两军将士的感受完全相反。 处于颓势中的关羽军将士,知道友军到达,战意大增。 和关羽军正面厮杀的曹军将士,却因为后方出现敌情而产生动摇,他们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会担心自己被包围。 战斗已经到达了转折时刻,廖化立即下达进攻命令。 关羽军一连发起三轮冲击。 作战开始时,曹将殷署一马当先,等到关羽军发起反击,曹军阵型变得混乱,他的位置也暴露了。 殷署和廖化两人之间,几乎没有成建制的曹军,可以阻挡关羽军的突进。 廖化挺枪朝殷署冲了过去,关平和少量战士护卫在旁。 面对来势汹汹的廖化几人,殷署不退反进,挺枪纵马,朝廖化冲了过来。 廖化抬枪反击,在他的眼里,殷署的枪路简单清楚,和杀死邓成时用的同一招,都瞄准了头部。 看清了对方的攻击路数,廖化只需要轻轻侧身,就可以避掉这一击。 廖化放弃闪避,选择迎难而上。 敌将枪法神出鬼没,躲过这一枪,廖化未必可以看清敌人下一枪的轨迹。 短暂权衡利弊的得失,廖化加快速度,用肩膀撞向了枪尖。 枪尖把铁甲划破,长枪刺中了廖化的左肩。 廖化手中的长枪也同样刺中了曹将的腹部,他顺势一挑,把曹将挑下马。 殷署同样披着铁甲,没有受到致命伤。 廖化得手之后,立即有士兵帮助包扎。 关平带队赶到殷署身边,杀散了救援的曹兵,在曹将起身之前,关平将殷署杀死。 曹将战死,廖化大声喊话,要求曹军投降。 曹军将士自然不会因为廖化的一句话就放弃了抵抗,猛将被杀确实也让曹军丧失了战意。 曹军的混乱加剧,一些慌不择路溃兵甚至朝着火里‘逃生’。 廖化一声令下,关羽军开始全面反击,交战双方的攻守态势发生逆转,攻入营内的曹军开始败退。 廖化撤军的时候,关羽军可以借助鹿角等防御设施迟滞追兵,避免崩溃,利用争取到的时间,将士们还可以得到援兵补充,维持战线。 曹军却没有关羽军的优势。 为了从侧翼迂回,曹军破坏了沿途的鹿角。 营外的战斗,又牵制住了曹军的支援兵力,败兵得不到支援。 逃兵无暇休整,追兵却毫不留情。 在营门位置,关羽军堵住了大量逃亡失败的曹军溃兵。 受到营门宽度限制,曹军无法大量逃离,慌张的败兵失去了秩序,又进一步减缓了出营速度。 绝望中,溃兵丧失斗志,也放弃了逃跑。 大批曹兵丢弃武器,开始投降。 击降营门处这股最大规模的曹军败兵后,营寨中虽然还有少量成建制的曹军,却已经没办法逆转战局。 目光转向营外,包括处置战俘在内的全部营内事务,都移交给胡修负责。 廖化和关平带领部队,杀出四冢大营。 呵斥降兵让开道路,少量受惊的降兵直接被关羽军推开。 将士们有秩序的通过营门,廖化看见了王甫的部队。 这支关羽军援兵被曹军团团围困,从战场旗帜上看,徐晃似乎亲自组织了这场围攻。 和廖化猜测的一样,王甫确实通过进攻营外曹军的方式,给四冢的关羽军解围,打乱了曹军部署。 在增兵进攻四冢营地与集中兵力围剿王甫之间,徐晃选择了后者。 徐晃肯定会为自己的判断后悔,但廖化也意识到,遭受围困的友军支撑不了太久了。 廖化不再犹豫,立即和关平两人分配好任务。 廖化统帅所有能战斗的将士,救援被围的王甫。 关平留在营门,等候并且组织关羽军其他部队,准备出营援助。 战斗打到这种程度,不需要使用多复杂的战术。 廖化直接带领部队,杀向曹军包围圈。 曹军也发现了廖化的部队,部队开始变阵。 少量曹军集结之后,朝着廖化杀了过来。 曹军阻击部队还是晚了一步,廖化顺利接近包围圈,和王甫的部队里应外合,攻破了曹军,两支部队合军。 廖化的兵力太少,没能改变战场形势,曹军依旧拥有兵力优势,包围圈再次合拢。 曹军增强了进攻力度,轮番冲击关羽军的防线。 廖化和王甫两人来不及分享情报,划好责任区后,双方各守一边,指挥部队进行反击。 不断有士兵受伤倒地,防线一直在收缩。 关平曾组织过一次救援,但被徐晃亲自带兵击退。 无论曹军的攻势多么猛烈,关羽军还是维持住了战线,没有崩溃。 最终,曹军响起撤退的金声,部队开始有秩序的脱离战斗。 徐晃亲自带兵断后。 利用这个机会,关羽军重新恢复阵型。 在没有掌握曹军撤兵的可靠情报之前,廖化和王甫不敢轻举妄动。 廖化也不甘心坐视曹军退走,和王甫指挥部队,跟随曹军同步北上,既不直接接触,又不会被曹军甩开,保持安全距离。 过了一会儿,一支精锐的关羽军骑兵进入战场,廖化这才明白曹军撤军的态度是认真的。 徐晃显然意识到了这支关羽军的增援,这才做出撤军决定。 入营曹军已经被击败,曹军主力虽然没有崩溃,继续打下去,却也是输多胜少。 徐晃倒也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主将,在关羽统帅主力进入战场之前,他便组织将士撤退。 由于曹军撤退及时,关羽步兵远离战场,无法参战,只有骑兵参与了追击。 冲在最前方的将领,穿着绿袍,戴绿帽,坐下一匹赤兔马,正是关羽。 关羽的确担心四冢营寨的守备情况,亲自带领部队支援。 关羽跟徐晃,这两个河东老乡都已年过半百,却在战斗中做出了相同选择,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 在关羽的骑兵通过之后,廖化和王甫两人同样下令将士们开始冲锋,组织步兵对曹军追击。 徐晃亲自带队断后,曹军没有溃败,关羽军却还是抓获了不少战俘,得到了曹军遗弃的大量军需物品。 直到曹军得到郾城守军的支援,稳住阵脚,关羽军追兵才开始撤退。 就如关羽在战前说的那样,这一战,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停止追击,队伍开始撤退,廖化也随军撤回四冢。 曹军同样无力再战,稍作追击便放任关羽军南下,两支部队脱离了战斗。 回到四冢,战场上依旧一片狼藉。 曹军的战略目的失败了,不仅没能突破关羽军的封锁,还灰头土脸的败退回郾城。 单纯从战术角度上看,双方难分胜负。 魏军将领殷署被杀,兵员物资损失极大,关羽军同样损失惨重,傅方战死,物资消耗一空,四冢营寨几乎毁于战火。 修复四冢军营需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关羽军现有的资源,四冢营寨的修复并不具急于提上日程。 从战略层面上看,关羽军毋庸置疑的取得了大胜。 徐晃没有击败四冢守军,这就让胡修、傅方统帅的这支襄樊出身的部队保存了一定的战力。 而且,曹军摧毁的军营和鹿角并没有多么重要。 四冢营地的存在意义就是防御徐晃,当吕蒙偷袭荆州的消息传到襄樊,关羽即使再不甘心,也必须撤军。 不论是四冢还是围头,都将会被放弃,曹军破坏的,不过是一些原本就会舍弃的东西。 廖化能这么想,但关羽却不一定会这么思考。 战斗结束了,相关将领究竟是立功,还是遭受惩罚,这得看关羽对这场战斗的最终定性。 部队回到四冢,营寨进行了简单修复,战俘也被进行安置。 关羽下达了大批命令,包括打扫战场,清点物资。 命令分配下去之后,关羽的传令兵找到廖化,要求廖化汇报战果。 在一处保存比较完好的营帐中,廖化见到了关羽。 胡修、王甫、关平三人都在现场。 廖化屏气凝神,小心翼翼的观察关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