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一夸我英明神武好皇帝
书迷正在阅读:地之光、神秘复苏之开局就无敌、我来自辽东关宁、从枪店开始的大佬生活、高人的自我修养、末世女小七的农家生活、浮天神域、蒸汽时代的怪物术士、天灾领主:开局成为恶魔大公、往返穿越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东观。    史官提笔记曰:「八月,上拜坚为荡寇将军,与典军校尉cao共发西园步骑一万二千以讨卓。」    ……    皇宫的高处,遥遥能看到大军的背影。    雒阳郊外,万数大军出了西城门,带起了一大片的烟尘。    刘宏趴在雕栏上,看着远去的大军,毫无半点帝王的形象。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历史上东吴的奠基人和曹魏的奠基人,他们在此时此刻一同出马,为刘宏征讨董卓。    刘宏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几个月了,现在看来仍然就像是梦境一般。    “孙坚,曹cao,呵呵呵呵呵…”刘宏自言自语然后笑了起来。    “陛下…”    在刘宏身后的蹇硕恭敬的对着刘宏行了一礼。    “有什么事?”    “哦…臣冒昧的问一句,陛下何故偏爱曹cao和孙坚呢?若论能力,论资历,论经验,论在军中的威望,他二人远不及皇甫嵩、朱儁、张温、卢植,陛下为何…?”    “嘿——停停停!”蹇硕还没说完,刘宏就给他打断了。    “你啊!”刘宏回头瞪着蹇硕,然后啐了一口道:“当真是宦官出身么?”    看着蹇硕茫然不自觉自己说错了话。    “臣入宫之后就一直服侍在陛下身旁,当然是宦官。”    噗…    就没见过有这种不会说话的宦官,这么直的人,当真不适合做宦官。    得亏是侍奉在刘宏身旁。    刘宏戏谑道:“你既然知道冒昧,为何还要问?朕就问你,你是觉得朕不会用人、不会看人么?”    点透之后,蹇硕才察觉自己说错了话,他连忙跪下道:“臣不敢,陛下有识人之明,用人亦是老道,臣没有质疑陛下的意思,只是臣眼光拙劣,不知道曹cao、孙坚强在何处。”    这波啊,原来是蹇硕发现孙坚曹cao受重任,心有不甘啊!    刘宏笑而不语。    用当然都要用的,但是要用对地方。    有了几千年的远见,和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刘宏知道该把什么人放在什么位置上,这大概就是识人之明。    加上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论识人之明,刘宏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世之英才,尽在刘宏的脑袋里。    之前拉的一大串名单,刘宏想到一个算一个。    现在,嗯…只有几个有线索。    张辽,这个人和丁原有些关系,但是他和何进的关系缺更为密切,之前他被调出京征兵了,现在还在并州。    贾诩,他曾在宫中为郎官,后来被征辟为太尉府掾吏,但是…太尉马日磾,因为今年四月的日食被免了官,太尉府的属吏每天无所事事,而贾诩不知道去哪儿了。    他呢,是个独人,平时也不跟人来往的,他的行踪,谁也说不定,据说…    因为太穷了,去给有钱人家抄书去了。    啊这,就非常的艹蛋了。    日食、罢免、官职…这一系列的偶然条件,让贾诩找不到…    张辽简单,一封诏书,他就会回到雒阳,到时候刘宏再施以恩惠,让张辽效力不难。    贾诩…    关键是找不到人。    这种人,还不能大张旗鼓的找他。    按照贾诩谋身的能力,忽然有人找他,他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逃跑。    还需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这不太尉还空着呢么,刘宏就寻思找个人填上这个空子,然后大肆宣布一下?    急于混饭吃的贾诩肯定还愿意回到太尉府干活的,    谁当无所谓,反正太尉不是啥实权人物,就选几个德行能力还算过得去,而且还比较忠于汉室的吧。    刘宏抛出条件,而后问蹇硕道:“蹇硕,你觉得,谁适合做太尉?”    蹇硕也愣住了,刚才还在说陛下有识人之明,好嘛!    这就把问题抛给自己了…    蹇硕经过刚才的事儿,那肯定也不敢在刘宏面前卖弄了。    “臣,不知,还请陛下示下!”    “不知道,你就去问啊,算了,你去找梁鹄,说说真要求的,让他选几个,然后让朕来敲定!”    “遵命!”    之后,蹇硕就奔向了尚书台,找那选部(吏部)尚书梁鹄去了。    从刘宏任命卢植为尚书令后,整个尚书台的班子已经换了一遍。    现在,大部分都换成了一些家世清白的普通人,选部还是刘宏的门生梁鹄。    毕竟尚书台的职权太重,党附宦官、亲近党人的,那肯定不行。    要么是一些清白家世的人,要么就是刘宏的‘自己人’。    一上手,刘宏没办法改革的太快,也就先在尚书台革新了吏治,先把权利稳稳抓在手里,再论其他!    刘宏这边刚把命令传到尚书台,那边梁鹄马上赶了过来。    一个七尺来高的文士,低垂着头,疾行到刘宏的座前,跪倒,一气呵成。    行过大礼之后,梁鹄恭敬地呈上几卷名册:“陛下让臣选太尉,臣已经选出了几个人选,还请陛下过目!”    刘宏一一翻开名册。    几个人的姓名籍贯履历甚至政治倾向,梁鹄呈上的名册中分析的相当清楚。    提名的有崔烈、刘虞、李燮、张温、皇甫嵩等。    这几个人里面,都是做过二千石的,其中也有当过太尉的。    这个位置呢,它就是需要资历,事实上有心的人就会发现,朝官这些三公九卿,基本就是轮流做,没有谁说待特别长的现象。    但刘宏呢,有个强迫症,既然任命人,那就任命个像样的,这个位置不看重能力,那就找个拥护皇帝的呗。    总不能找个跟自己对着干的吧。    这几个人里面,其实刘宏属意刘虞的,但是刘虞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这是个能干实事的,不该放在这个位置。    “传我的诏令,让崔烈担任太尉吧!”    崔烈,河北名士,亦有能力,但是德行有亏,这种人,刘宏用着放心。    他曾经花五百万钱买了个太尉,以至于获得‘铜臭’之名,这是他从政的污点,而现在崔烈没花钱,刘宏却任他为太尉。    此举多少消除了他的污点,崔烈岂能不感恩戴德?    不用崔烈做什么事,光是拥护刘宏,为他摇旗呐喊、高声喝彩、支持政策,便足矣。    下定决心之后,刘宏下了一道诏书,让崔烈担任太尉。    一时间,京城哗然。    “铜臭太尉,竟然又当上太尉了!?”    “难道说,他看太尉虚位,又出钱买官了?”    “我看是!”    同时,刘宏又下了一道诏书。    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这个皇帝啊,不再卖官了!    “不管什么青蛇、白蛇,总之啊,我看现在的陛下,远比之前要英明的多嘞!”    普通民众或许不知道停止买官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知道跟着夸。    “早几天听说皇帝陛下受神人之托,返回人间救苦救难,现在看来,还真是这样啊!”    “啥?俺怎么没听说过,快与俺讲讲,这皇帝陛下是怎样的英明神武!”    “事情还得从天地初开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