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我真不是故意的!
“孟兄,在下魏忠贤,我俩同县,又都是廪生,以后也是府学同窗,请多多关照!” “魏公公公子,” 孟青云忙装成口误,笑着改口道,“魏公子是溪南县少有的俊才,九岁就能成诗,十八岁首次参加科举就能考中廪生,在下敬佩不已,以后还望魏公子多多指教!” 马屁果然有起死回生功效,这一拍,魏忠贤心里舒服了,孟青云也觉得顺畅了不少。 尴尬尽散! 花花轿子众人抬,马屁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孤单两个字。 孟青云话音刚落,魏忠贤就笑道:“孟兄莫说反话了,真是羞煞魏某,读书人中孟兄才是佼佼者。论做生意,孟兄白手起家,现已腰缠万贯;论科考,孟兄也是十八岁考中廪生,而考中廪生还是孟兄一边做生意,一边复习所得,这事除了孟兄,试问谁能做到?魏某还听闻孟兄算学精湛,等进了府学,一定求教,届时希望孟兄不要吝啬!” “好说!好说!” 听人拍马屁果然心情愉悦,怪不得那么多高官都喜欢别人捧,就连皇帝也脱不了这个定律。 嗯,不要得意忘形,要保持清醒! 二人饮罢敬酒,魏忠贤又道:“孟兄好酒量,我已邀请了溪南县新科秀才,明天去孟氏酒楼一聚,孟兄可有空。” 自然有空。 笑迎八方客,酒楼怎能把客人赶走。 魏忠贤离开后,孟青云又笑纳了好多敬酒,同时接下了好多邀请,地点都在孟氏酒楼。 他粗略一算,应酬结束都到五天以后了,自己还得抽空感谢晏翰博等人。 这时间真是紧迫! 忙中偷闲,孟青云去府学核实身份。 府学开学到八月底了,但新生有个去府学核对身份的程序。 孟青云拿着州府出具的文书,到了府学才知道,户籍不在府城的秀才,没资格进府学读书,只有院试前十名才有特权,其余秀才只能在各自的县学读书。 哎,学区房在那个时代都吃香啊! 核实身份后,府学给孟青云发了个精致的小本本,上面有孟青云的身份信息,还有府学的印章。 这就是大宇版的学生证。 别小看这个小本本,它可以简化好多事,至少不再去开具路引。 本来孟青云不准备进府学,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冲击乡试,但晏翰博强烈反对。 读书就是个交流的过程,一个人学习自然清净,但故步自封,有坐井观天的嫌疑。 因此晏翰博强烈要求孟青云入学,和同窗多切磋,才知道天下有多少人才。 说实话,考中秀才后,孟青云考举人的意愿不太强烈,他觉得以秀才的身份做生意也不错。 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他身边的好多人都希望他再接再厉,如果他说不再科考了,要专门做生意,估计好多人会拎着棍子揍他个生活不能自理。 现阶段来说,科举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 他说了不算! 孟青云拗不过大腿,只能勉为其难答应下来。 终于忙完应酬,孟青云立刻回家。 他给家人都买了好多礼物,回家后就如进入欢乐的海洋,东游西荡,其乐融融。 自然他抽空去看了番椒,看着已长大的青椒,孟青云喜上眉梢,这些青椒现在摘下来炒菜,肯定会买个好价钱,但他不想让它早早出世。 如果青椒炒菜火了,很多商人会挖空心思高价收购,孟氏农户就会受不了诱惑卖出去,而且会把辣椒种子也卖出去,影响他明年的计划。 这一季的番椒都收红的吧,青椒明年再出世。 jiejie的婚期终于有了着落,定在下月的十五,也就是中秋节。 孟青云思谋着买什么样的嫁妆,jiejie结婚时,一定要准备丰厚的嫁妆。 私塾将要竣工,但私塾名还没有起。 族长和房长商量后,私塾名定为青云书舍。 这名字好。 一语双关,既有激励学生之意,又含感恩孟青云之心。 孟青云回来后,族长等人请孟青云给私塾题名,他好早早安排将私塾门匾做好。 孟青云提笔写了四个字:三味书屋。 嗯,这名字有味道。 族长也没有问何为三味?只是安排人去做门匾。 在家里逗留了几天,孟青云再次回到府城。 马上开学了,把加盟店搞起来,就没那么累了。 先搞孟氏烤rou加盟店,府城只限二十家。 加盟费六千银两,营业额只提一成,配料专送,另外收费,不过契约上没有了自己不再卖烤rou这一条款。 县城办加盟店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得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所以契约中有了孟氏菜馆不再卖加盟范围内菜肴的条款,而这次加盟,他取消了这一条款。 这事他有信心。 府城富庶,一串烤羊rou买到二十钱,一斤羊rou烤成串,大概能卖六百钱,而一斤羊rou才一百二十钱。 除去成本、人工及各种费用,一斤羊rou能赚到三百多钱,这是暴利。 而自从孟氏烤rou出现后,其他人烤羊rou的生意一落千丈,处于不死不活状态,赚不多却也饿不死。 这种情况下搞加盟店正是时机。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目光长远的人就来加盟。 他们要的就是孟氏这块金子招牌,还有就是孟氏供应的专用烧烤料。 谁都想不到,第一个加盟的人竟然是夜市假冒孟氏烤rou的李二。 随着加盟店多起来,那些小烧烤店发现几乎没有生意了,等反应过来去加盟,加盟位已满了。 洽谈加盟店的同时,孟青云联系到印刷店,将自己誊写的四书五经注解笔记,雕成版印出一千册,不过最终的雕版归自己。 书名就叫《四书五经精解精析》,一套九册,九本书单独成册。 有了这套书,孟氏的孩子理解古贤经义就会方便好多。 他想不到的是,这套书以后会成为大宇朝炙手可热的工具书。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接近中秋。 孟青云回家参加了jiejie的婚礼。 那天的嫁妆足足十八牛车,乡邻估计,嫁妆总值超过一万贯。 皇帝嫁女也不过如此吧! 这样的女儿娶进门,公婆还不当成公主伺候。 等孟青云回到府城,已是八月底,府学要开校了。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咳咳,岔辈了,这是小学生的歌,我现在是现在算什么生? 孟青云想了想,觉得应该算高中生。 如果是后世,府学应该叫抚州一中,全省重点高中啊! 我牛逼不? 凭学生证进入校门,一位接待新生的师兄便迎上来。 得知孟青云是新科廪生,他很自信说孟青云是丙丑一斋,还主动要带孟青云去炉亭。 嗯? 师兄说的这个地方怎么感到很陌生,似乎不是把自己带去教室,而是去一个神秘的组织。 如果是前世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转身跑,现在么不用大惊小怪。 这位师兄很健谈,自我介绍叫刘彦,一路喋喋不休问长问短,孟青云随意回答,从口音听出是老府城人。 府城话其实一点都不好听,比孟青云会的半吊子普通话差远了,但府城人说起来却神采飞扬,满满的自豪,似乎语言就代表一种身份。 “刘师兄,你说的斋和炉亭是什么意思?” 师兄健谈,老是问东问西,孟青云还得回答,不如提个问题让他说,自己少说话的同时,还能解惑。 “你是乡里来的?” “嗯,溪南县,永宁镇的!” 孟青云不清楚刘彦为什么这么问,当他听到刘彦恍然大悟的话才明白,这就是府城人的自豪。 “怪不得,乡下地方只有私塾,哪有这种称谓。” 接下来刘彦很自豪的解释府学内的情况,孟青云听后,大致明白了。 斋就是班级,一个斋通常三十个学生,炉亭就是教室,是学生讨论、上课等的地方,斋长就是班长,副班长叫斋谕,先生叫学究,校长叫山长,教导主任叫学正,学校里的校工叫斋仆 嗯,明白了。 我们农村把某个地方叫茅坑,而城市里却把它叫做盥洗室这就是城乡差距。 不知不觉到了教室此时应该叫炉亭,孟青云通过大开的门瞄了一眼,顿时懵了。 其他学生都到了,只差他一人。 一个老学究正趴在讲桌上,边问学生姓名籍贯边记录,明显他就是班主任。 我来的也不迟,可不就上个学嘛,你们来这么早干吗? 会不会被打手心? 开学第一天被班主任打手心会很没面子的。 孟青云有点担心,但很无奈,只好鼓足勇气站在门口。 “报告!” 所有人抬起头盯着孟青云看,也有学生幸灾乐祸,幻想着孟青云被学究惩罚的场面。 学究起身,但没有拿那令学生恐惧的戒尺,而是走到门口道:“你是孟青云?” 孟青云毕恭毕敬道:“是的,先生!” “坐下去吧!” 学究和蔼的挥挥手,孟青云如蒙大赦,忙跑向唯一的空座位。 不对啊! 学究为什么没有惩戒孟青云? 就在大伙发愣的时候,学究道:“报告?这个词不错!以后谁迟到,就喊报告!” 啊!? 这也可以? 孟青云刚坐下,一看同桌,不由懵逼了。 怎么是马奕? 这以后哪有好日子过了。 课桌凳都是长条的,相当于两个人共用一桌一凳,以后还不得在上面划个楚河汉界,如果一人突然起身,另一个人不就得摔个人仰凳翻? 孟青云忙朝里移了移。 自己的安全总归由自己注意,靠别人靠不住。 马奕见孟青云离自己近了,满脸鄙视,气呼呼往外移,屁股仅跨个板凳头。 切! 谁稀罕和你同桌! 孟青云不理睬,正准备拿出课本,就听学究喊道:“孟青云!” “到!” 孟青云下意识站起来。 “咚!” 马奕压翻凳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摔了个七荤八素。 这我真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