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张公子
耿松风的突然到访,并未改变什么。 书生们照理读着书,偶尔关切几句那位抱恙在身的老山长。未免打扰袁丹期,金须奴甚至没提过这位正一道人。 然而在林府,却引起一阵猜疑。 “张继先或有修行?”裴度面色平静,言语却有一丝讶异。 他仍穿着那件绣有五爪金龙的月白长袍,不同的是,腰间挂了只九孔八目、色泽漆黑的洞箫。 箫身稍长,镌着一道古朴的腾龙乘云图,天青色的线条隐约流转,正是应龙宫法宝——飞洞箫。 “确是古怪!”林之渊站在一旁,附和道。 “禀林长老、裴将军!” 耿松风将头顶的子午簪扶正,圆脸露出一丝谄媚。 他听过裴度的名头——应龙宫得意弟子、岭南道上的定远将军,甚至得真仙眷顾,被视为应龙宫继承人,而林长老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还有林大人,” 耿松风顿了顿,“此时有七八分把握。其一,江南道各郡正一观早已画影图形,除非他有仙都缙云那般幻术,不然决计没错;其二,少天师身上灵气波动,远在小道之上!” 奇怪,那真仙明明说龙虎山张家后继无人......裴度面色微动,追问了声:“他可是孤身一人?” “依小道看来,并未觉察其他.......”耿松风神情紧张,随即一拍脑门,“据那门房说,少天师化名张灵潇,曾有一管家随行,后来就消失不见!” “阴神?”裴度轻疑道,给出自己的判断。 “不错!” 林老太爷负手而立,颔首间身后湖水起了一丝褶皱。“道门九艺中,龙虎山历来擅长鬼神通幽之道,天师座下有五鬼随行,兴许有什么出入有无的法门,以借阴神之势......” “林长老说得是!”耿松风擦擦额上汗珠,暗感这位应龙宫长老深不可测,“少天师出行,定然有人随行,天师座下鬼仙最有可能。” “阴神鬼物倒不足惧!”裴度沉吟了声,随即道,“你也需隐蔽些。” 这话自然是对耿松风所说,语气寻常,像是自然而然的吩咐。 “裴将军请放心,定不会误了您的大事!”耿松风忙应道,“小道这便返回观中,一有风声,立即呈报!” “且慢!” 林老太爷出言阻止,随即从袖中摸出一枚云篆流转的符箓、以及一方小巧瓷瓶。 “这道潜龙符佩着,寻常可隐去行迹,免受窥探;关键时刻更可保命护身。这黄芽丹也留下!” 接着他挥挥手,望着耿松风千恩万谢地退下,才转过头。 “神霄、仙都两派是否有信?” “长老!”裴度应声道,“这两派俱派出得意弟子,神霄派厉迅雷为腾云上境,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缙云山仙都派则是许幻真,修为相近,也出于显赫支脉!” “如此就好......”林之渊听闻不多,只得附和着。 “只是——”裴度脸上难得现出一丝难色,“这两派磨磨蹭蹭,尤其是仙都派,似乎存了别的心思。” “正一毕竟是四九道派之首,有些顾虑也是难免......” 林老太爷顿了顿,抬头望见阳光灿烂,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朵。 “事关重大,须得由三派共担!一百三十年前,同样是上天真仙降下旨意,玄门正宗围攻苍莽山魔教总坛!” “虽说早瞧那正一派不顺,但真仙降旨对付着实有些意外......天意难测,不知这九天上是怎样的光景?” 林老太爷咪着眼,停顿片刻,接着道: “待神霄派厉迅雷、仙都派许幻真再行动手,既然有真仙旨意,这份投名状哪家也脱不了!” “不过——”他拖长了音调,“须得顾及蜀山派袁丹期,真仙既然没有明言,便无需过多动作.....” “毕竟,蜀山比正一更难招惹!” 裴度不自觉按住洞箫,沉吟道:“真仙要断绝龙虎山正一派传承,这番风波不知如何发展?” “我在岭南统兵,觉察苗疆各部蠢蠢欲动,三苗三圣也有些动作!还有,罗浮山那位轩辕掌教也极有野心......须得早做准备!” “此事与宫中几位长老谈过,”林老太爷点点头,“待此事了断,你便和英男一并返回应龙宫潜修,世俗的差事暂不管了!” “另外,吴肃病得很重,想来面见袁丹期时有所感触,你多去看看!” “至于你,”他转向林之渊,“催一催那rou桂古树,早些备好洗髓汤!” ...... ...... 翠微书院,亥时。 陆安平站在六层楼檐角下,望着夜色发呆。 夏风轻拂,竹丛中传来沙沙的响动。四下里影影绰绰,灯火几乎全熄了,连袁丹期居住的阁楼也不例外,书院迎来一天中最静谧的时刻。 “这张灵潇究竟什么来历?”他凝着眉头,嘀咕道。 金须奴站在他身侧,神情谦卑而恭敬:“禀主人,从白日耿松风的反应看,这位张公子颇有些来头!” “而且,”金须奴压低了声音,“耿松风造访时,老奴一度再次感应到那股强大气息,只是没多久便消失......真是怪哉!” “不是寻常纨绔子弟。”陆安平点点头。 “那——” “不必!”陆安平摆了摆手,“今日与这家伙谈谈,摸清他的底细!” “是!”金须奴小心地掩饰住那丝不情愿,旋即瞥了眼袁真人所居住的阁楼,暂时放下心来。 “主人快看,张公子出来了!”金须奴嗅了嗅,纳闷道,“这会像是十足的凡人,没有半点修行......” 他的声音微不可闻,更没有半分混入夜风。 透过黑魆魆的檐角,陆安平看到斋堂闪出一道身影。那人手提一盏气死风灯,腋下夹着几卷书,吊儿郎当的,迈着方步,正是张灵潇。 “下去吧!” 陆安平噗得笑了声,随即正色道。 金须奴识趣地化为本体,吱吱几声,便消失在藏书楼中。 “奇怪!” 陆安平有些好奇,又带一分隐忧,明光窍轻舒,将书院景致看得分明。 昏沉的月光下,张灵潇夹着书卷,此刻已穿过园林中的廊道,走到几块乱石铺就的小径上。只见他摇头晃脑,嘴里不知在念叨什么,那只气死风灯晃悠悠照着。 “青衫袖上一丛兰草,不食荤腥,却爱夜半时挑灯读书......” “出手阔绰,却几乎不与他人往来;身上时而现出一股强大气息,甚至引得沅郡正一观主耿松风造访......” 陆安平暗想着,随即折回楼中,脚步轻缓,目光不时撇过书架。 这几天来,金须奴略施展手段,便将藏书楼经卷规整妥当——起码不再向最初那样散乱。可惜袁丹期所留剑诀仍没有眉目,这让他有些心忧。 “呼!” 陆安平轻吸口气,将蜡烛点燃,随即沿着阶梯一点点向下。 淡淡的桐油气息传来,其间夹杂着几分虫蛀书卷的腐味,眼前灯火一闪一闪的,显得尤为安静。 “这些日子忙着修行,倒忘记那种感觉了!” 他轻叹了声,想起寻真观每晚读书到夜半的岁月,如今已是可望而不可即了。 片刻后,陆安平便来到楼下,略微思忖后,径直走向角落——正是张灵潇夜间读书的固定位置。 烛光摇曳不定,将他的身影映在地上。两侧书架整齐地码着,油墨香扑鼻而来,让陆安平感觉分外踏实。 等他凑近,才发现角落里那方黄杨桌面上赫然刻着一个小字,并非世俗文篆,恰恰是广成子所传的真文。 只是那真文写得随意,有几分像《上清云雷篆》那些晦涩难懂的云篆。 “静!” 陆安平默念道,嘴角现出一抹笑意,“这位张公子,应该真是不懂修行!” 嘭—— 藏书楼那扇厚重木门推开一角,随即涌入一股夜风,将书页吹得哗啦作响。 紧接着,一提灯笼映入楼中,散着昏黄的亮光;与此同时,含混的嘟囔声断断续续传来: “唔......本公子真是......难得清净呐!” 陆安平虚掩着蜡烛,将其立在黄杨木桌上。 听到张灵潇的低语,他不禁又笑了声,暗叹这家伙着实古怪。 显然,张灵潇也发现角落里的火光,脚步变得迟疑,落在青石地板上也不像先前那样随意,而是收摄了许多。 “什么人?”空旷的藏书楼中不断回响着。 “是我!” 陆安平站起身,望着越发靠近的身影,干脆答道。 呼呼—— 急促的吐气声后,那道略显惫懒的声音渐渐响亮,“我当是谁,果然是你!” 话音刚落,张灵潇便从书架后闪出。他仍穿着那身绣着兰草的青衫,腋下书卷已被拿在手里,另一只手提着灯笼。 灯火下,他面色发黄,然而那双桃花眼不时眨动,仍透着一股风流倜傥的意味。 “你认得这字?” 张灵潇瞥了一眼,声音倒不显得惊愕。 陆安平没有回答,右手指节轻敲着桌面,脸色严肃而认真:“今晚没准备什么宵夜,几日不见,正想与你聊聊!” “好哇!” 张灵潇放下灯笼,斜靠着椅子,有些漫不经心地道: “本公子也正想点拨你几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