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大案起(一)
寅时刚过,即凌晨五点。 午门上,五凤楼的大鼓,准时的敲响了。 三鼓响罢,早已在午门外排队等候的文武大臣们依次进入,过了金水桥。 然后在广场整队,等候入班上朝。 这是朱由校穿越过来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上早朝。 经过这两天的时间,起初那一股对早朝的憧憬早已冲淡了很多。 将近凌晨六点的时候,朱由校才打着哈欠,走出了乾清宫。 两名小太监,各自手持一条长鞭,抡圆了,在空中脆响。 鞭响后,一名鸿胪寺官员,走到殿外的登天台阶上,对着下边早已整好队的大臣们喊道。 “入班!” 文官由首辅方从哲为首,“北向西上”。武官由英国公张维贤牵头“北向东上”。 对着早已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行礼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世的大辫子戏看多了。皇帝好像无论干什么都喜欢让人山呼万岁,万万岁。 穿到明朝一段时间后,朱由校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明朝的时候,平时见面只喊“圣安”或者“圣躬安”。 当时朱由校还纳闷,怎么和电视里演的不一样?为了掩饰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一直没有问。 直到现在这一刻,才明白。只有在大典或者新朝第一次早朝的重要时刻才会山呼万岁。 怪不得大辫子们喜欢没事就让人山呼万岁呢。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一幕,着实震撼。这才是当皇帝的快感吧。 很快,这种快感就没了。 平身之后,进入奏事环节。重大事情,一问三不知。互相攻击指责,和所要处理的事情,各种不着边的人品道德问题都被搬了出来。 此时,朱由校开始理解嘉靖和万历为何不喜欢上朝了。 大事解决不了,各种奇边花闻却漫天飞。朝堂上俨然成为了大臣们的菜市场。 这不,在礼部尚书孙慎行眼神示意下,兵部主事刘国缙干咳一声,出班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 “陛下,臣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畏敌不前之罪。” 来了,朱由校早料到会有这一幕。只是对朝堂上各个派系之间的关系还理不清。 礼部尚书孙慎行以为他的动作很隐秘,殊不知,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看下边大臣们的各种小动作那是一清二楚。 可惜他们没有坐上来过,不懂! 吏科给事中姚宗文也站了出来。 “臣弹劾辽东经略熊廷弼,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亲附” 御史冯三元紧跟着站出来。 “臣弹劾熊廷弼,漫无定画,以所赐尚方宝剑逞志作威。贪污军饷,致使辽东兵将险遭哗变。” 这就纯属于栽赃诬陷了,看到熊廷弼成为了众矢之的,就什么屎盆子都往他身上扣。 真当朕是昏君不成? 朱由校已经怒了。 “既然冯爱卿说起了贪污军饷,致使辽军哗变之事,是该好好查查了。” 朱由校从龙椅上站起来。 “兵者,国之大事。若因几个贪官污吏,致使辽军大败,辽东尽失。建奴之兵锋顷刻间即可直至这北京城下!到了那时,这些贪官污吏们就是有一百颗脑袋都不够朕砍的!” “命魏忠贤,刘侨各领东厂与锦衣卫严查此事。若是近期不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你们也别干了。” 没想到陛下会发这么大火,此时冯三元已经有些后悔了,完全是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 若是皇上真铁了心要一查到底。别人不知道,自己这个始作俑者肯定没好果子吃。到时候皇上哪里已经没有了好印象,文臣里自己也会千夫所指。 礼部尚书孙慎行有些恼怒的瞪了他一眼。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王朝辅尖细的声音响起,眼看朱由校就要走了。 已经摩拳擦掌好久的众臣们有些急了。陛下这完全是打马虎眼啊,想借着暂时震住众臣们的间隙开溜?没门! 孙慎行直接自己站了出来。 “陛下,此次案件干系重大。臣请求刑部,督察院和大礼寺共同参与调查会审。” 孙慎行想得不错,既然陛下您都把事情说的这么严重了,那么就三法司会审。 这样还有可cao控的空间。 次辅刘一璟也干咳一声站了出来。 “陛下,臣请连同‘红丸案’一起严查。天地君亲师,先帝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说着,擦了擦眼角的泪。 这下朱由校已经没的选择了,只能同意。 大明以孝治天下,如果自己这个做皇帝的,老爹死的不明不白,自己都管不问。让天下怎么看。 到那时,人心向背,离心离德。 看了刘一璟一眼,朱由校说道。 “准奏。” 朱由校刚说完,御史马逢皋,李希孔,兵科给事中杨涟,刑部主事王之采等便纷纷站出来弹劾首辅方从哲。 “首辅假言欺瞒先帝,以毒药充‘仙丹’,致先帝一旦崩逝。” “首辅奉令旨赏李可灼银五十两。夫李可灼敢以无方无制之药,驾言金丹......” 不一会,半个朝堂的人都站了出来参首辅方从哲,形同逼宫。 如果仔细看得话,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东林党。 军饷贪污案也好,严查红丸案也好,都不过是政治斗争的手段罢了。 其最终目的是赶走首辅方从哲,赶走三党中人熊廷弼。 东林党不仅要控制朝堂,辽东这个肥的流油的地方也必须控制在手里。 不是说辽东这个地方经济多么发达。而是这里常年战争,将来的军费还能是个小数目?足够一些人吃饱喝足了。 历史上,在崇祯年间,辽东的军费每年已经高达五百多万两了。还是时常有军队领不到军饷,可见贪污之严重。 更要命的是,每年这么多的军费非但没有把满清扫除消灭了,反而养出了一堆军阀。 朱由校刚刚答应了连同‘红丸案’一同三司会审,东林党便迫不及待的站出来纷纷弹劾方从哲。 好像先帝是方从哲害死的一般。 态度再明显不过,满朝文武都认定了这个事实。即使真实的事实不是这样,先入为主的东林党已经抢占了先机。 朱由校看了看半个朝堂的东林党人,又看了看垂头丧气的浙,楚,齐三党的人。 最后又看向了首辅方从哲。 “方爱卿可有什么想说的?” 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方从哲原先的预想。想不到会两案并查,并且牵连这么广。 更重要的是,想不到东林党这么快就对自己动手了。 之前还以为三党有皇帝的支持,可以和东林党扳一扳手腕。 现在看到三党其余成员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再看到年轻的陛下已经完全落入东林党设定好的节奏里跟着他们走,方从哲已经放弃了挣扎。 方从哲把官帽从头上摘下,说道。 “老臣,任凭陛下处置。” 朱由校又看向刘一璟,周嘉谟,孙慎行等人。 “真要如此吗?” 刘一璟等人看到朱由校已经被逼的没有了退路,赶忙趁热打铁。 “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得不查啊!” 听到这里,朱由校露出得意的冷笑。 “好一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就严查,不查出个水落石出,誓不罢休!” 虽然朱由校的冷笑在脸上只是一闪而过,但是一直密切关注着的刘一璟等人还是敏锐的看到了。 不知怎的,刘一璟等人心里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同样的一幕也被方从哲看到了。思考片刻,心里总觉得事情不会有那么简单。 抬头再次看向龙椅上的那个人,不知是不是错觉,只见朱由校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猛然间,方从哲想起了向先帝进献‘金丹’的前天晚上,当时陛下还是皇长子时,借着商议侍讲人员的名义,让人给自己捎的话。 难道......? 方从哲猛然间睁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