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下马威
“皇爷,您可别累坏了身子。奴婢看着都替皇爷心疼。” 第二天,当朱由校顶着一双黑眼圈出来的时候。刚刚被升为乾清宫管事太监的王朝辅看到忍不住唏嘘道。 没错,朱由校失眠了。 在一套繁杂的登基典礼折磨下,朱由校竟然还能失眠。 “今天都有何事?” 朱由校站在铜镜前任由宫人为自己穿衣梳妆。 “今日到没什么要紧的事。方首辅希望陛下可以恢复早朝。” “嗯,知道了。” 说起早朝。明初的时候,朱元璋是个劳模,三百六十天,每天三更起来上早朝,风雨无阻。 可是,等到后边的皇帝们娇生惯养长大,哪受得了这苦。慢慢开始了怠政。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嘉靖和万历了爷孙俩了。一个二十年不上朝,一个三十年不上朝,好像比赛似的。 尤其是到万历这里。万历初期,张居正念及小皇帝幼小,更改了制度。一个之月中,逢三,六,九早朝,其他日子不朝。 可是当万历亲政之后,连这样宽松的制度都没有延续下来。 朱由校算了算时间,应该是后天。莫名的,心里竟然会有了一丝期待。 刚刚用过早膳,朱由校便看到王安带着一队小太监走进了乾清宫。每两个小太监都扛着一个木箱子。 “陛下,您要的奏章都在这里了,内阁都已经票拟好了。请您过目。” 朱由校看了看王安,又看了看地上摆放好的箱子,有些傻眼了。 一个,两个。三个......足足九个箱子。 “这么多?” 看到朱由校吃惊的表情,王安眼角露出一丝失望之意,一闪而过。 “陛下,先皇病重,驾崩,直到昨日陛下的登基大典结束。前前后后累积了半个多月的政务。” “好了,放这吧。” 朱由校摆了摆手。 看着地上的箱子,不禁想到,这就是皇帝的生活? 内阁中。方从哲有些恼怒的看着刘一璟和韩爌。 “那么多的政务,即使太祖时期,一天也处理不了那么多。你们到底按得什么居心?” 刘一璟放下茶杯,针锋相对道。 “那照首辅的意思,这么多天的政务,难道要全部积压在一起不管了吗?” “内阁是干什么用的?大可以先捡紧要的事务报于陛下。不必这样全部推给陛下吧?” 两个人之间火药味越来越浓。 “你不也一样没这么做吗?” 刘一璟讥讽的说道。 “你......”方从哲一时为之语塞。 “二位,我说二位。都是为陛下效力,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眼看事情越说越离谱,韩爌赶忙出来打圆场。 随着众多事情走上了正轨,朝臣之间的党争再次变得剧烈起来。 傍晚掌灯时刻,刘一璟亲手用火折子点燃了蜡烛,看着火苗一点点亮起来后。笑了笑说道。 “老夫平生最看不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行为。” “方老匹夫既想让内阁的权利得到扩大,又不像开罪皇上。哼,哪有那样的好事。” 韩爌用湿毛巾擦了擦脸。 “能坐到你我这个位子上,有谁会是傻子呢。既然首辅大人想要把你我当抢使,那就一起挡枪好了。” “你还没看出来吗?现今的陛下,可不是好相与的。” 乾清宫中,整整一天,朱由校都在批复奏章。腰酸腿疼不说,奏章看得让人极其窝火。 所奏之事除了坏消息居多外,内容也极其冗长。往往一件事,先是引经据典比喻劝说一番,各种平仄对仗,文章不可谓不华丽。最后的几句才点明要奏的内容,原来是谁家的牛死了。 整片奏章上千字只说了这么一件事。 朕丢!朱由校再一次丢掉手中的奏章。 “去,传旨给内阁。以后所奏之事,除了紧要事务外,其他全部必须五百字以内奏完。” “是。” 一直在一旁伺候的王朝辅已经吓得汗流浃背了,迈着小步急匆匆走了出去。一整天都看到朱由校在哪骂骂咧咧,脸色难看的吓人。 只怕万一自己哪里没做对,让朱由校在气头上把自己给咔嚓了。 内阁中,刚刚送走王朝辅。 刘一璟和韩爌对视一眼,忍不住会心一笑。 “陛下还是太年轻啊,看来还得我等老臣替陛下多分担一些才是。” 乾清宫中,昨晚几乎一夜没睡的朱由校,已经有些头晕眼花了。 平躺在床上,让一个宫娥给自己按按xue位。 或许是朱由校太累了,也或许是小宫娥的手法确实高超。不一会,暖阁中便响起了沉重的鼾声。 王朝辅回到乾清宫后,听到响亮的鼾声,忍不住叹了口气。 蹑手蹑脚的捡起散落的奏章,放好。刚要退出去,看到王安又带着一对小太监扛着箱子走了进来。 王朝辅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赶忙打了个禁声的手势,又指了指暖阁。 “怎么还有这么多啊?” 王朝辅压低声音问道。 “这次是通政司今日刚刚送来的,需要陛下过目。” 王安做出一副无奈的表情,同样压低声音回道。 一夜无话,当朱由校第二天早晨醒来,看到又多了几个箱子,直觉告诉他不对劲。 拿起来一封,“太监王安,忠心体国......” 两封,“太监王安,勇于任事,可堪大用......” 三封...... 呵呵,朱由校冷笑两声,脸色却难看的吓人。 “大伴,把新送来的这些,检查一遍,看看有多少封让王安做司礼监掌印的,官职最高的都有谁。” “是。” 听到朱由校的话,王朝辅心头一震,有些不可置信。又赶忙低下头,底底的应了声。 几个小太监包括王朝辅很快忙活了起来。 朱由校静坐在椅子上,手指不时敲打一下桌面,陷入了沉思。 很显然,自己刚刚接手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很多方面都不熟悉,必须依靠内阁辅臣,司礼监太监。 这便给了他们机会。 每一次先皇和继位者的权利交替都是这两股势力侵蚀皇权的时候,这么多年,这两个机构从最初的秘书角色,已经渐渐的膨胀到现在的地步了。 看到了吧,做为一个皇帝每天要做的事这么多呢,你一个人是办不完的,必须要交给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才可以。哦,没别的意思,只是给皇上您提个醒。 内阁和司礼监的目的已经很清楚了。新皇初立,一个下马威而已。 但是这个下马威还必须得吃下,皇上再能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干了。即使太祖朱元璋也不行。 朱由校叹口气,有些无可奈何。 “陛下,这有两份奏疏,您看一下。” 王朝辅小心翼翼的声音,打断了朱由校的思路。 “哦,说什么了?” 顺手,朱由校拿过来看了起来。 ‘砰’朱由校把奏章狠狠的拍在桌子上。 “好啊,好啊!都是朕的好臣子,这种事都敢瞒报!” 王朝辅早早便赶紧又去分捡奏章去了,不敢多待一分。奏疏中的内容他已经知晓,预料到了朱由校会生气,果然。 一份,杨嗣昌上报,淮北大饥。日期却已经是一个月之前的了。 易子相食,有夫妻雉经于树及投河者。 一份,辽东军闹响,还是半个月前的。 虽然已经被安抚下去了。但是,泰昌帝在位的时候,刚刚自掏腰包,从内库中拿出了一百万辆白银补发了积欠的军饷。 银子都跑哪去了? 朱由校平复了一下心情。 “宣李进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