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打还是不打呢?
…… 夏邦过去的井田制,耕地属于封建主,其公田却只占九分之一,其余九分之八都是私田,相当于1/9之税,只是种公田产出都是封建主的,农民也会没有积极性。 封建主互相征伐,财政需求增加,要增加公田比例,便会更令农民耕种积极性下降!所得极不理想! 于是,后来,自耕农经济、租佃制经济发展了起来,这两种经济制度下,农民种田,产出越多,自己所得就会越多,因此具有积极性,能促进生产力提高,地主所得也会越多。 云巅、冥黎却停留在“井田制”阶段,没有升级到小民自耕、租佃制阶段。 根据历史资料,领主对农奴压迫极深,盘剥达五六成。而由于土地稀少,一户农奴种地不过十几亩,年亩产不过七八斗。农奴所得不过五六石,根本不够吃,户均两三口人,弃老溺婴卖婴现象严重! * 炎国北部有苍龙岭山脉,这山脉的形势分为三段,由西往东说,西面一段,方位是从西北往西南,中间一段,大体不规则的东西向;接着第三段,往东北方向弯折而去! 这山脉北面,有大戈壁沙漠,人迹罕至。以大漠为中心,便有漠南、漠东、漠北、漠西这些区域。 这些地方为大草原,蛮夷大小部落所占,搞的是游牧经济,牲畜有马、牛、羊和骆驼。食物来源则主要依赖这些牲畜的rou和奶,辅以捕获的其他动物rou类和少量粮食食品、野生植物等。 由于吃rou多,故而蛮夷体格强壮,胜于夏邦耕种农业经济的百姓。 游牧经济决定了他们必须逐水草而居,并根据季节干湿,转换草场。 其人口规模,受限于牲畜,而牲畜的数量又受限于草场! 因此,谁占有的草场地盘越大,牲畜便会越多、人口便也就会越多、实力便也就会越强! 草场规模是固定。 而牲畜、人口是不一样的。 当人口少的时候,草场丰富,各部落都可以有足够的草场,都有的吃,于是,彼此之间,便少矛盾——谁特么没事干,会去与人拼命厮杀呢? 小部落依附大部落,大部落也互相和平相处。 在这样的总体的和平状态下,人口逐步繁衍,所需食物增加,所需牲畜增加,所需草场增加! 而草场是一定的! 于是,草原内部,便也会爆发战争! 百年前,漠北便出了个猛人,南征北战,统一大漠,建立大濛国。统一大漠之后,还不停歇,继续向周边侵略。娄地三路上的诸部也被他征服了。神州半壁江山都被他占了。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他往西南侵略,攻打了个叫乌茹国的地方,那国家,身处雪域高原。大濛兵至,略作抵抗,不敌,转头就投降,依附大濛,成为了藩属。 乌茹国经济以耕种、畜牧为主,也是,奉行上师教,教主称尊主,世俗权力与神权力,都归于上师教。 乌茹依附大濛之后,“大皇帝”又开疆扩土了,十分开心,封上师教尊主为大宝王。 上师教传入。 大皇帝了解过后,大喜过望,推行上师教入大漠,更拜尊主为国师、帝师。 大皇帝为什么这么捧着上师教呢? 一则,是想利用这教力量,去制衡其他教派的势力。 二则,上师教统御乌茹,号称自创立以来,千年统治不衰,更长治久安! 大皇帝以为找到了解决大漠纷乱更迭的妙法——把上师教引进大漠! 大漠上的财政制度,是索贡制、上贡制。 大部落压小部落,小部落压更小的部落。 一级一级的压下去。 秋末冬初的时候,大部落首领派亲兵,组成索贡队,到小部落去,所到之处,连征带掠,肆无忌惮,抢劫财物,还虏掠人口,贩卖为奴。小部落或逃走、抵抗,或委曲求全,上贡财物。 并没有系统的成文的条例办法。 大部落为了防止小部落成长、以及为了获得更多的财物壮大自身,因此,对小部落的索贡十分严重! 小部落缺乏牛羊食物,人没吃的,就难以增长! 这在客观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抑制人口的效果。 但是,这也导致了部落间矛盾重重,极其不利于团结。 并且,以历史经验来看,终究也抑制不住人口增长。 上师教的妙法,便能解决这根本的人地矛盾! 解决不了地不够的问题,就解决人太多的问题! 上师教中,有一宗,称黄宗,其教徒,穿黄衣,故称黄衣使徒,男女都可以做黄衣使徒。 黄宗教律极其严格,其中有一条,是不能结婚。 不能结婚,就不会有孩子。 没有孩子,人口怎么增长? 这岂不是控制人口的妙法? 于是,上师教在大漠传开,其寺庙到处开建起来。 大皇帝召集部落首领开大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人口进行调控! 把一定数量的男女娃儿送去! 我大漠亦可长治久安矣! 大皇帝以为自己这是在成就千秋伟业!——这是千年以来,大漠上的首领,从没有成就过的伟业! 部落首领一则惧怕大皇帝的势力,二则也觉得很有道理啊——简直就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孩子进黄宗也要吃饭的! 所以,大漠又要向上师教“纳贡”! 上师教就这样的在大漠上兴起起来! “大皇帝”死后,大濛内乱,“三家分濛”,晋帝继承了大皇帝对大漠的统治权。继续在大漠上推行上师教。 上师教传大漠,至今已有近百年! 炎军北伐,夺回失地。据收缴到的“晋国”宫廷档案、及投降官僚所说,大漠有人口190万余,其中上师教寺人便有26万,占比成年男女四五成! 在控制人口上,的确起到了效果。 但是,四五成的成年劳力不事生产,光坐享供养,消耗经济物资,给大漠百姓带来了更严重的经济压力。 部落以供奉上师为名,更索要物资! 其内部矛盾,并没有淡化,反而愈加的复杂尖锐了! * 苍龙岭山脉与乌茹的雪域高原相夹,中间有条狭长的地带,这条狭长地带的东西两端,各连这一块地,群山环绕,总体形如个杠铃。 处于浊河以西,故名浊河西路。 秦帝西逃,便溜进了浊河西路。 这路为蛮夷所居。 神州王朝大一统时,蛮夷依附,也划入夏邦藩属次路。 浊河西路东接炎国,西面接着的地方,现在是畏兀国。 浊河西路、畏兀国这两地方,目速曼教盛行! 这是目速曼教往东传播来的结果。 神州大一统的朝代,约千年以前,曾有个武功赫赫的武朝,开疆扩土,向北征伐大漠,将大漠四路尽收囊中;向西征伐浊河西路、“畏兀国”所在;向东北征伐娄地;向南征伐云巅、冥黎。 将“畏兀国”所在,也划入了神州版图,定名为西域路。 这等功绩,重现了大汉风光! 然而,犹如昙花一现般,这武朝国运只45年,便猝然轰隆一声垮塌了! 究其亡国原因,其一便是穷兵黩武、劳师远征! 劳师远征,四面出击,打下了一块又一块的地盘,看起来霸气绝伦! 但是,在这背后,是四面树敌,镇守官兵屡次遭到sao扰,烦不胜烦、防不胜防! 在财政上,更是灾难性的。往六千里外的西域运输一石粮,一路上的成本要消耗掉十石! 并且征用民夫运输,就是抽调劳动力! 这又会导致农业经济生产率下降! 可是,打仗就是要烧钱粮的! 国家正常的财收不够,就要提高征收! 于是,内部产生了一个矛盾:朝廷的征收不断的增高、经济生产每况愈下! 这个矛盾,成为了武朝亡国的根本矛盾! 先是大汉征西域,后是武朝征西域,都是虎头蛇尾,最终以失败告终! 就夏邦的历史经验,对浊河西路、西域路、大漠四路、娄地三路、云巅路、冥黎路,这十一路的征服,打下来是能够的,但是长久控制,是做不到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要吸收历史经验啊! 所以,后代王朝,借鉴了前人的翻车经验,也就没什么兴趣大起刀兵,去往那些地方征伐了。 在士林之中,知识分子们,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这种共识,延绵了上千年。 千年共识,自然而然,养成了“反对穷兵黩武,就是政治正确”的脾气! 不仅去打云巅等地方,是穷兵黩武,要反对! 就是前朝造舰队出海,也被认为是有穷兵黩武的嫌疑,也要反对! * 刘玄此时的御前会议上,论及对外政策,对于周边的这些藩属次路,无论是高洁还是曹琳,他们的态度,基本都是一致的:只要蛮夷不来侵犯我,我就不去侵犯他;他要是来依附,做藩属,那是最好的;他要是不愿意来,老死不相往来也可以! 反正就是没有去打的意思。 刘玄暂且也没有去打的想法。 不是不想去打,而是感觉兵力不够。 四万新军,守着神州十五路,刚好差不多够用。 要是去打,肯定能打下来,但是新增十一路地盘啊,这再分调兵力去,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所以,暂且不想去打! 这一点上,他与高洁、曹琳等人意见一致。 不过,刘玄的不想打,是权宜之计。 他在根本上,还是想打的! 只是,打之前,要再练新军,扩充新军规模! 这藩属的十一个次路,虽然数量看起来多,但是地面上人口其实并不多,可以说是很少的。 云巅、冥黎都不过才五六十万人。 新军一个团,足以镇守! 刘玄腹稿,总计大约有个一万兵力,就足够全部打下来、并且镇守住了! 新军战力强而人少,粮饷消耗小,就是冥黎路,派个团去,当地经济虽然极为落后,但也能养了。就算是就食于地方,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刘玄听了高洁、曹琳等人的意见,眉头微蹙,说道:“你们意思朕知道了。都说的很有道理。朕的心意,也是与周边休兵。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是一时之策。” 高洁、曹琳等人,听得皇帝这么说,各个都是一惊! 听皇帝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有要去打的想法啊! 刘玄道:“这些番邦小国,最是蛇鼠两端,我神州王朝强盛,他们便畏惧如鼠,逢迎拍马;我神州王朝衰弱,他们便见利忘义,前来侵害掠夺!这样的事情,不是一回两回了,一而再,再而三。实在令朕厌恶!” 高洁问道:“陛下是想去攻打他们么?” 刘玄道:“朕有此意。只是当下兵力略有不足,需得再练新军。” 高洁道:“敢问陛下想编练新军多少?” 刘玄:“一万应该足够了。” 高洁松了口气。 一万新军,财政消耗不是很多。正常财收下,预计还有2300万结余,足够供应新增一万新军。 只是…… 每养一万新军,年需成本大约400万。 花费400万,去打那些穷山恶水的地方,将来还要每年都花400万,值得吗? 那些地方,每年能供应400万两么? ——够呛! 得不偿失啊! 这岂不是亏本买卖?! 虽然财政足以供应,但是高洁还是对此存有异议! 对于新军而言,开支的大头,不是粮饷,而是训练费用! “一万新军倒是不多。”高洁委婉的说着,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向皇帝进谏,“所耗财政,年不到400万,朝廷也足以应付。只是,陛下,那些地方,穷困贫瘠,绝难收到一年400万,臣以为得不偿失,比鸡肋还不如呢。” 鸡肋上还有块小rou,那些鬼地方,不要说从上面吃rou了,还得倒贴一年几百万! 这生意,亏的一塌糊涂啊! 当然,也有好处! 好处就是开疆扩土,炎国地盘会看起来扩大数倍! 周成也跟着劝谏起来,提醒皇帝,勿要好大喜功,应当吸收历史上的那些翻车经验! 刘玄听了他们的所说,也觉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不禁点点头。 有去问曹琳他们。 曹琳暗道:“陛下的心意,似乎要打!但是听了姓高的他们的话,似乎又听进去了,没了要打的意思了。唔,陛下的心里,究竟是要打还是不到?” “打还是不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