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狄道李氏
divclass=read2要想富,先修路。 这简单的六个字是经过华夏数千年历史实践所证明的真理。 一年之前上任的李邑乡宰子车明自然也懂得这么一个真理,在查勘了李邑各处的情况之后子车明也决定在李邑修造一条道路。 于是在乡宰子车明的带领之下,李邑以及周边的农人们趁着农闲之时修成这条从李邑前往狄道城所在的道路。 原本子车明修建这条道路是为了方便李邑和周边各乡的农人,令他没有想到这条道路却是在今天帮了他们大忙。 行走在这条前往李邑道路之上,经常骑着战马在战场驰奔的县尉司马序渐渐体会到了这条路的妙处。 “子车兄,这条路好平坦那,奔驰在这上面身下的战马都能快上几分。” “以往司马序经历的那些道路与这条道路相比实在是显得太过颠簸了。” “让司马序看来恐怕是只有国都泾阳的道路,才能与之一较长短了。日后有机会一定要认识认识这个筑路之人。” 快速的奔驰在这条大道之上,县尉司马序向着县令子车明感叹道。 对此县令子车明则是摆出一脸谦虚的说道:“这条之路乃是子车明带领李邑百姓一同修造,实在是不值得司马兄如此夸赞。” “什么此路竟然是子车兄所筑?” 听到子车明说出这番话之后司马序脸上出现了几分震惊的表情,随后又是一股敬佩之意涌上了司马序的心头。 “原本我以为子车兄只在谋划政务方面有过人之资,不想竟然也精通修桥筑路。” “请子车兄受司马序一拜。”到了最后实在是对子车明佩服得紧的司马序骑在马上对着秦子车明一拜之后说道。 面对司马序的称赞子车明闪身一避继续说道:“实在是不敢当司马兄称赞,这条道能够修好,全赖李邑百姓不辞辛劳而已。” 听说子车明不愿接受行礼,司马序索性也放弃了,他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即将所要处理的那个关于李氏的案件之上。 “刚刚听子车兄所说,担任乡宰这一年时间之中子车兄已经将李邑的情况摸了个遍。” “不知子车兄对于今日李邑所报情况有何看法?”骑在马上的司马序对着一旁的县令子车明大声问道。 听到司马序的问题之后,子车明思考了许久之后轻声问道:“不知道司马兄可是听说过狄道李氏的大名?” “司马序久在军中不曾听说过这个狄道李氏。”司马序轻声回道。 得到了县尉司马序的答案之后子车明继续问道:“那么司马序可曾听说过当今泾阳令李友的大名?” 听到子车明提到泾阳令李友,曾经跟随在吴起麾下抗击义渠的司马序带着几分骄傲的回道:“当然听说过,李将军曾经可是我秦国北伐义渠的副将。” “我司马序还有幸和李将军一起强袭义渠营地,引得义渠王出兵追击呢!” 说完了自己的丰功伟绩之后,县尉司马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在倒吸了一口气之后县尉司马序带着几分不可思议的语气轻轻问道:“难道泾阳令李友将军是这狄道李氏族人?” “不错。”子车明缓缓点头,给了县尉司马序一个肯定的答案。 看到县尉司马序因为自己的答案而有些吃惊之时,狄道县令子车明继续说道:“现在司马兄知道我为何提到狄道李氏了吧。” “作为自秦国建立之时就已经存在的老牌世族,狄道李氏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底蕴不可小觑。” 说到这里子车明对着司马序沉声问道:“司马兄,知道李邑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不会因为狄道李氏被封在这里,所以这个城邑就被称为李邑吧?” 听到子车明叙述关于狄道李氏的实力之后,司马序已经不敢小看这个狄道李氏了。 “不错,这正是李邑名字的由来。” 狄道县令子车明的眼中忽然生出了一丝冷意。 之后他对着身旁的司马序说道:“经过数百年扎根,狄道李氏的势力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李邑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在李邑之中,狄道李氏的一条命令或许比泾阳秦公的一道命令更加地有效。” 说到这里子车明忽然想到了一年之前的那个白天。 如果不是自己搬出了孟西白三族甚至整个秦国老世族来作为自己的后盾。 那么狄道李氏一定会顶着秦公嬴连的,将那个可怜的少女阿彩作为李氏二公子李昂的殉葬品。 在李邑拥有如此权威的狄道李氏让子车明这个狄道第一任县令都感觉到了一阵的无力。 听到了身旁的子车明对于狄道李氏的描述的县尉司马序,同样也对狄道李氏有了几分清晰的认识。 “子车兄,这个李氏恐怕会成为我狄道推行新法道路之上一个不得不跨过的坎啊。”对着子车明,司马序有感而发道。 “没错,司马兄说的不错。”听到司马序的话语之后,子车明点头表示同意。 随后子车明话锋一转之后坚定地说道:“李氏是势力庞大、难以下手,那又如何?” “司马兄别忘了我们也不是孤军奋战。” “我们的身后站着大良造,站着秦公,站着整个秦国,我子车明倒想看看这个李氏有没有勇气对抗整个秦国?” 县令子车明的一番豪言壮语,立刻将刚刚因为狄道李氏的庞大势力而有些忌惮的县尉司马序说的是热血澎湃。 “子车兄说的不错,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的身后站着的是整个秦国,我们又有何惧?” 说完了这些司马序心中的忐忑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了。 身下快马轻跑几步,司马序来到子车明的身旁,对他行了一个军礼之后大声说道:“狄道县尉司马序带领狄道一千士卒静候县令命令。” “彩。” 县尉司马序这话让本来就觉得身后有靠山的县令子车明更加心安了,一声喝彩不由自主地呐喊了出来。 “手中有司马序以及一千秦卒,自己又有何惧?” “强大如斯的李氏?” “哼!不过土鸡瓦狗尔。” 心中有了底县令子车明的脸上也多了几分自信,身下的战马也不由自主地快了那么几分。 就在县令子车明一行人正向着李邑飞奔而来之时,李邑中心李家堡的门前却是有些热闹。 “李元出来。有胆子打人怎么没胆子面对啊?” “出来,是汉子你就出来见面,如同缩头龟一般躲在家中算什么本事?” “李氏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否则我们今天就呆在这不走了。” …… 数百位手中拿着锸、锄等农具的秦国农人此时正一脸义愤填膺地站在李氏家堡的大门前。 这些农人的嘴里不时地发出一些夹杂着愤怒的咒骂声。 他们希望可以借此逼出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李氏族长李元,可惜事情的发展没有向他们预期一样发展。 任凭这些愤怒的秦国农人如何咒骂,甚至有些人已经使上了砸门的方式,李氏中人依旧迟迟不肯出现。 这些农人自始至终面对的就是一道坚固而又冰冷的大门。 “刁民,一群刁民,他们竟敢欺负到咱们李氏的头上来了。” 在李氏家堡之中,听着外面不断咒骂的农人们,李氏家主李元有些气急败坏地朝着外面的大声斥责道。 “来人啊做好准备,我李元倒是要看看那些刁民能够拿我怎么样?” 似乎是已经怒到了极点李元的眼中突然露出了一道寒光,下令之后李元抄起剑架之上的长剑就准备向着屋外走去。 正在这时李元的身后忽然传来了一声年轻人的声音。 “父亲且慢。” 顺着这个声音李元回头望去,他发现自己的长子李易正带着人向着自己快步走来。 “拜见父亲。”来到李元身边李易躬身一拜道。 “免了。” “不知父亲这是要往何处而去?” 起身之后的李易看着手拿宝剑怒气冲冲的父亲李元担心地问道。 “哼。” 听到自己长子的问话李元轻哼一声之后说道:“让那些门外的刁民们知道知道我李氏的厉害,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放肆了。” “不可啊,父亲。”李易立刻上前阻拦道。 听到自己儿子的阻拦李元抽出了剑鞘之中的宝剑,随着一声剑鸣,一柄闪着寒光的宝剑就出现在了两父子的面前。 看着自己手中的这柄宝剑李元带着几分冷笑问道:“不可?有何不可?难道是我李元手中宝剑不锋利,杀不了那些刁民吗?” “父亲……” “好了,我心意已决,你不必再劝了。人都跟我走” 将自己的决定说完之后的李元再也不听李易的任何劝阻,径直向着李家堡的大门处大踏步地走去。 看着李元渐渐走远的背影,李易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丝悲苦。 一盏茶的时间之后随着李氏家堡的木门被缓缓打开,当代的李氏家族族长李元终于出现在了愤怒的农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