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焦灼的重臣人选(下)【第四更!求全订月票!】82/116
    现在的成傢善和李南渊几乎是一模一样,而且他对待自己的军士们更加残忍,更加疯狂。    这要是放在羽林卫,倒是不算什么,因为羽林卫本身就是有着极强自尊和自卑的疯子,成傢善疯狂,他们更是疯狂。    但放在了常备的野战禁军六军身上,那可是有点不合适!    朝廷再怎么的大度,也不可能放任三支常备军都是以拼命和损耗极高为行事风格的。    嗯,除了熊渠卫,禁军九卫之首的虎贲卫,同样是这种毛病。    所以钟昶坚决反对再出一个。    倘若真的是那样的话,当心一场战役打下来,禁军六卫就只剩下三个了,其余的都给打光。    一旦失去了这种镇压的力量,别说是国外,就是大康境内,都不一定说是稳如泰山。    本来景和帝觉得成傢善挺好的。    对于羽林卫,他也是最为喜欢的。    可听到钟昶这么说起,他马上又迟疑了起来。    皇帝的性格就这样,只要你温和敦厚,那么就不可能杀伐果断,耳根子必定偏软。    冯玉强见状淡淡的笑了笑,“成傢善不行,那么换成千牛卫将军潘允尘怎么样?”    景和帝眼睛马上一亮。    千牛卫比起羽林卫还要更加简在帝心。    毕竟天天都在自己身边转悠着嘛。    这千牛卫将军潘允尘,为人爽朗大方,做事情非常海派,这一点和虎贲卫大将军完颜翼相似。    但是潘允尘另一个特质就和完颜翼不一样了。    完颜翼打仗有个特点,那便是死不后退,虎贲卫从来没有怕过谁,即便是遇到室韦、西羌和回鹘的王牌军,他们都敢一战到底。    潘允尘则是知进退。    好几次军中小规模的实战推演时,他率领的千牛卫,冲杀在前却又绝对不贪功,即便是有损失也坚决执行命令,毫不恋战。    这个特质便很是让人喜欢,景和帝都听到了好几次兵部尚书周之孝夸奖他。    “嗯,潘乔年很好……”景和帝露出了笑容,“不过他没有大规模指挥的经验,会不会压力太大?”    见到皇帝这么讲,钟昶闭嘴了。    钟昶能力不是最顶尖的,但他却是贯彻皇帝意思最彻底的。    连葛松道这种法家子弟入阁为相,他都不阻挡,可想而知谁在他心目中最重要。    旁边的曹仪此时倒不好反驳。    他对潘允尘的印象也不错,关键潘允尘还是出身于儒家经典学派,和他颇有渊源。    连曹仪都不开口了,马浩秋自然也不会去得罪人。    特别是看到皇帝在笑的情况下。    马浩秋在意的又不是兵部和禁军,他最在意的只有两点。    第一是曹仪什么时候滚蛋让位。    第二是他手里紧紧握住的吏部。    特别是第一个,想要当臣子第一人的丞相,没有皇帝的首肯怎么行?    倘若他不断的去得罪皇帝,那么钟昶这个皇帝的铁杆心腹,绝对会后来居上,成为丞相!    再等几年,刘仁怀也入阁为相了,那还有他马浩秋的机会吗?    冯玉强看到大家都不讲话,微微一笑道:“正巧如今豹骑卫支离破碎,很多军士都要重新招募,不如让潘乔年从千牛卫带几十一百人去,重新搭建豹骑卫骨架。除了方便他自己掌控豹骑卫之外,也好和之前的那群人区别开来。”    “嗯……”    景和帝满意的点点头,“这是一个好主意!新的豹骑卫可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了,千牛卫过去的人,我放心!”    得了!    你都放心了,难道别人还说不放心啊?    在景和帝的询问眼神下,曹仪无奈的只能点头:“老臣觉得可行,等到下去之后,老臣便会和周习光他们商量,再送陛下定夺。”    “好!”    景和帝笑了起来,心情忽然也好了一些。    “接下来是内务府的内务大臣。”钟昶看到他高兴,顺势说道:“陛下您心中有好的人选吗?”    内务大臣虽然是从二品大员,但从根本来说,他和朝政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他仅仅是皇帝的私人管家而已。    所以这个事情皇帝的意见是最重要的。    景和帝沉吟了一下,道:“此事我还没有想好……但就近的话,就让肃王兼任一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没有意见。”    曹仪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明白皇帝这一次的内库受到重创后,便心中有了一颗怀疑的种子,觉得连张翔都能背叛,还有谁不可以背叛的?    因此他暂时选中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宗人府宗正肃王来管理,是最恰当不过的。    肃王的老师就是法家子弟,为人刚正廉明,又是皇帝的弟弟,无疑是目前的最佳人选。    当然了,长期以往,都不用朝臣们说,皇上自然都会换人的。    毕竟不要让宗室子弟参与朝政是太祖的规定,哪怕是内务府也不适宜让宗室来做。    换作了另外的所托非人,他们贪腐起来比臣子还要厉害怎么办?    你杀也不能杀,人家就是死猪皮,耍赖一等一的!    连续两个提议都顺从了皇帝的意思,景和帝心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但是马上他的心情又不好了。    因为马浩秋说话道:“那么第三位人选,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人选——漕运总督,微臣等人以为,让工部尚书巫愚去兼任,是最恰当不过。”    “不行!”    冯玉强再次跳了出来。    他还没来得及多说,这边曹仪就忍不住呵斥道:“墨河,你这样事事都和内阁作对,真的好吗?”    冯玉强道:“曹相,我这能叫和你们作对吗?难道内阁提意见,我翰林院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冯玉强根本不属于朝臣系统的,人家是清贵的翰林院掌舵人。    所以曹仪只能是这么讲话,不然曹仪都不会带他进来——当然他也不是曹仪带进来的,而是景和帝喊到身边的。    见到这样,景和帝心里暗自舒坦。    看吧!    这就证明一个游离于朝廷体系的官员是多么重要。    冯墨河不愿意去担当内阁六部职务,还真是走对了!    曹仪也是拿冯玉强没法。    他原本以为,以冯玉强的淡然处事性格,一般不会掺和这些事情的。    结果没想到冯玉强只是在最初“葛松道入阁”的事情支援了一下内阁,其余的都要和内阁唱反调。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特意授意的。    冯玉强不管那么多,他阐述着自己反对的原因:“巫寿昌性格淳朴,最适合做实际的工作,你把他扔到漕运衙门那个虎狼之地去,虽然他不可能牵涉到贪腐,但他一定会被架空,根本掌控不了漕运衙门!说不得比林镇远在的时候更差!”    马浩秋冷哼了一声,“那你说谁去最好?葛松道吗?他倒是挺不错!”    葛松道是法家子弟,手段毒辣而坚决,对于镇压漕运衙门的那一批牛鬼蛇神,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    马浩秋这样也是曲线救国了,如果葛松道去了漕运衙门,那三五年他都不可能抽身,这样就更方便马浩秋接任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场第一人。    冯玉强哑然失笑,“我倒是没有想到葛松道,不过我选的人比葛松道也不差……陛下您觉得苗太升怎么样?”    “太升!?”    本来皇帝是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争论,闻言忽然就哆嗦了一下:“不行不行!帝京城怎么缺得了太升?换个人!”    对于景和帝来说,有几个人是不可或缺的。    帝京城有了苗炎,那什么事情他都不用烦心,那些功勋子弟、宗室纨绔、朝臣二代们,谁都不敢乱来。    而且无论是治安、商业、农务等等,都是无比的顺心。    苗炎对于帝京城的重要,相当于刘仁怀对江南的重要,相当于葛松道对西南的重要,相当于贾孝德对于东南的重要。    还相当于肃王对于宗人府的重要。    想要调走苗炎,谁来替我打理京城?    见到景和帝抗拒的样子,曹仪等人内心一笑,不再说话了。    冯玉强无奈的看着他,“陛下,您总不能一辈子把苗太升困在帝京府吧?难道他一辈子只能是一个三品官?”    “这个……”    皇帝很想说我可以给他升官到正二品,还乐意给他一个大学士,但想着自己还是只想把他拴在身边,好像有些不厚道,所以只能讪讪的笑笑。    “漕运事宜,关系到整个儿的天下,可以说重要性不下于刘仁怀之于江南。”冯玉强继续道,“倘若不是忠贞贤良的大臣去署理,又怎么能保证漕运的正常运营?数遍全天下,您找得到几个比苗太升更适合的人?难道真的要用葛鸿廉吗?”    景和帝有点愁眉苦脸了。    他很想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    特别是在现在漕运衙门烂得跟户部差不多的时候,他更是需要一个有大魄力,不畏艰难的人去做漕运总督。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的把漕运给做好。    只有漕运疏通了,整个天下的运转才会正常。    否则必然生乱!    “陛下,这可拖不得啊!”冯玉强道,“幸好现在马上就枯水期了,漕运的繁重任务要减少三分之二,正好这个时间可以拿给苗太升去熟悉和掌控全局!不然你拖拖拉拉的,拖到明年,漕运任务一下子猛压过来,谁能把控得住?”    “我也没说能拖到明年。”景和帝嘟囔了一声,抬头看曹仪,“曹相,你认为呢?”    曹仪没想到冯玉强能把苗炎给抛出来。    本来大家都以为,苗炎下一步肯定是接替熊文庆担当京畿总督,然后再入阁为相的。    结果冯玉强一下子把他给延伸到了京外。    就目前漕运衙门这个情况来说,的确是没有比法家更能理清的了。    考虑到漕运对于大康的重要性,曹仪迟疑了,他望向了旁边的马浩秋。    马浩秋也是无话可说。    他都说了葛松道挺不错,那么丝毫不逊色于葛松道的苗炎,当然也不错。    要是反对苗炎的话,那在某种程度,不愿意让苗炎去的皇帝,也会生气的。    见到马浩秋低下了头,曹仪马上道:“陛下,老臣认为可行。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又要重新选择一个帝京府府尹了啊!这可是个苦差事!”    “是啊!”    景和帝一阵的不舍。    漕运衙门这下子解决了,可帝京府府尹,又是一个新问题了!    ……    默默更新,认真求订阅~~~    多赚点钱钱,我想请小jiejie喝杯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