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你特么就是嘴嗨
独自一个人回到长安城,法海就径直往皇宫门口去。 不多时,早朝结束,李二把他招了进去。听说玄奘选择离开,去行遍天下,经世济民,也是心中感慨。 实际上,李世民的心中,现在也是很多矛盾,一时之间还没有理清楚,这段时间发生的这些,到底是好是坏。 他自己,原先对于法海是抱着一些警惕和猜忌的。 对于天上的神佛,更是内心里有忌讳。 水陆大会,他几多心思,最后,没想到,又搞出了去西天取经的事情。 整个事情的发展,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 法海,这个救过无数灾民,不日将在整个大唐国内善名远扬的僧人,最终取了那取经的差。 而另外一位,在天下佛僧心中有地位的玄奘,也是忽然就离开了长安城。 这一下,两个僧人的远行,特别是法海要离开大唐国,行那十万八千里,李世民的心中,却是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些失落。 矛盾至极。 按照礼部设置的程序,大殿之上,在满朝文武的见证下,李世民写了取经文牒,在上面盖上了象征大唐帝国的玺印,交予法海。 至于行程之中需要备的上等材质做成的几身佛衣,还有中途化缘的紫金钵盂,自然是不必说。 朝会之后,让文武百官以及周围左右侍奉的人都先离开,李世民独独留下来法海。 所有臣子都告退,整个空荡荡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坐在宝座上,看着下方一身白色佛衣,站在那里,即便是在这巍峨华气的大殿都无法遮掩他身上的那股出尘脱俗的气质的法海,顿了顿,说道: “几年之前,朕就是在这里,在中州呈报上来的密函之中,第一次见到了你的名字。而后,那些密折里面,甚至是明折里面,你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就开始越来越多。朕曾经多次都在想象,这样一位经世济民,又有大才的高僧,到底是什么样子?后来,又听到关于杭州城的那些青倌的风俗事,便在心中勾画了一个模样。但是没想到,真正见了,才发现,法师之姿,还在朕想象之上,当真算得上是佛子转世。” 法海一笑:“陛下谬赞了,佛子算不上,只能算是生得一副好皮囊而已。” “之前法会的布置上,你为什么要帮朕?” 李世民看着他。 法海回道:“既然在长安城中举办法会,自然是朝廷和僧门两方面的需求都要照顾到。贫僧揽了这个活,这便是贫僧的职责。” 李世民轻轻一笑,站了起来,一边往台阶下面走,话题又转:“你在这么短的时间,横穿大半个大唐疆域,来到长安城,朕之前还在猜测,你为何而来。到昨天化生寺内,还在想着,要不要和你聊聊……一直到今天早上,朕忽然想明白了。” 法海保持着执佛礼的姿势:“陛下明白什么了?” 李世民走到了最后一个台阶,这个位置,他的视线高度,和法海齐平:“朕明白,原来你和朕是一类人。” “陛下的意思是……” “朕什么意思,你明白。” 李世民看着他。 法海心中一动。 看着李世民脸上的表情,他不禁有些感叹。 李世民不愧是从玄武门的血泊中走出来的雄主,虽然是rou眼凡胎,但是他还是察觉到了一些东西。 自己之前的猜测也没有错,李世民是真的在对于神佛的态度上,有一些芥蒂,或者是无奈。 这也是法海之所以帮他的原因。 他和李世民求的不是一样的东西,但是某种程度上,处境很像,确实算是一类人。 “你要离开了。这大唐帝国,终究是留不下你。取经也好,经世济民也好,终究是走上了自己的路。” 李世民双手垂在胸前,微微吸了口气,看了看四周空荡荡的大殿,“而朕,这极目四望,看到的,都是魑魅魍魉,抓也抓不住,赶也赶不走,密密麻麻,透不过气!” “陛下,长安城中,有国祚之力保佑,更是有着神仙监察,哪里有魑魅魍魉敢离开地府,到这里撒野?陛下多虑了!” 法海自然是知道李世民的意思。 但是,就算你心中再气,再有怨言,也不能明说啊。 这大殿,就算是你屏退了其他人,但上面,肯定还是有着仙佛两门的人时时监察,这样的话怎么能乱说。 犹记得,在《西游记》里,有一说,一郡侯,倒是清廉爱民,就是因为家事,意外推翻了供桌,然后被玉帝罚了整个郡都不下雨,简直是无妄之灾。 玉帝向来是心小。 那西天的佛门,怕也肚量大不到哪里去。 哪一个都是不能随便说的。 “要是真的地府里的东西,到这里来,朕反倒是不怕!” 李世民哼了一声。 法海无奈。 你特么就是嘴嗨。 别人不知道,贫僧可是看过《西游记》的,自然是知道你前段时间在地府里面的“怂样”…… “想来是陛下这段时间cao劳国事,心绪烦闷,有此感觉也是正常。” 法海看着李世民,“倒是不妨,多读读佛经,可以排解抑郁。” 李世民见他这么说,心中的那股气火也是渐渐息了下来。 他也明白轻重,停顿了一会,说道:“你与朕虽然这是第一次对话,但是实际上却神交已久,这几年来,你行过的那些路,为我大唐做过的那些事情,朕都知道。 这一次前往那西方天竺国取经,十万八千里的路程,路途坎坷,也是为我大唐国百姓求福。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你觉得如何?”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李世民这一番话,法海的耳中不自觉地闪过“御弟哥哥”的各种声音,他笑了笑,说道:“一切但凭陛下决定。” 随即,两个人就在这大殿里面,结拜了兄弟。 “御弟。” 在法海拜别,转身要离开的时候,李世民不禁又是叫住了他。 “陛下还有吩咐?” “御弟这一去,十万八千里,怕是得有几年功夫吧?” 李世民看着他。 “怕是得要几年。” 法海道。 “你是我大唐的人,路过他国,亮出通关文牒,想来那些番邦小国,也不会为难你。只是一些妖魔虎兽,我大唐兵士无法保护,只能靠御弟你自己度过了。” 李世民显然是动了感情,看着法海,语气感慨,“总之,早日归来,朕等着你!” “多谢陛下。” 法海点点头,双手合十,行了行礼,然后转身出去。 …… 一出门,门口站着一道身影,正是之前在化生寺一起为水陆法会做准备的礼部侍郎毛顺,专门在那里等着。 “毛大人。” “法师,这是要回洪福寺?” 毛顺走上来,两个人一起往台阶下走, “去和悬空师兄以及一众师侄拜别。” 法海说道。 “本官在这里,恭祝法师取经顺利,早日归来。” “也祝毛大人仕途顺利。” “哈哈。” 毛顺笑着,“其实,之前在化生寺,多亏了法师的帮忙,才使得整个流程顺利进行。本官也是从法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两天一直没有机会,今天,还是当面想向法师说一声感谢。” “毛大人言重了。” 法海谦虚道。 说着,已经出了宫门,两个人便各自分开。 回到了洪福寺,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就和《西游记》里面的剧情没有多大差别了。 和一众僧人依依不舍地辞别了一番,叮嘱了然等人勤加练习自己之前教给他们的那些武功。 逗留了不到半个时辰,外面有通知的官员,随即,法海在一众洪福寺僧众的陪同下,一路出了寺庙。见到了已经在外面候着的李世民还有满朝的官员。 再之后,在全城人的瞩目下,一路行出了长安城,又一路到了长安关外。 在李世民的要求下,两人对饮了一杯素酒。 这个时候,尉迟恭从旁边牵过一匹白马。 “多写尉迟将军。” 法海接过缰绳,谢道。 “该谢的,应该是尉迟。” 尉迟恭却是说道,见法海奇怪,随即解释道,“那一次城外追那狼妖,对亏法师到场,救得了我兵营那几十个兵士。另外,那狼妖的尸体和佛经,想来应该也是出自法师之手吧?” 法海笑了笑,算是承认了。 “法师大德,心系天下。如今,又为我大唐百姓,甘愿走这一趟。那西出诸国,尉迟也多有耳闻,不若我大唐安宁,有妖魔出没,怕也是艰辛险途。” 尉迟恭说道,“不过,法师有神力护体,又是菩萨钦点,定然能够安然走到那天竺国!尉迟在这里,等法师归来的那一天!” “多谢尉迟将军!” 法海心中感动,执了执佛礼。 随后,和李世民一众拜别,他翻身上了白马,直往关外飞奔而去。 后面,看着那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白衣身影,李世民心中也是叹了口气。 他觉得自己和法海是一类人。 他也明白,自己的那些心思,法海是唯一懂得的。 法海这一走,对于他来说,心中自然是有那么几分不舍。 也是期待着,他能够早日归来。 而这一日之后,往西而去的那一道白衣佛子的名声,开始在整个大唐国内流传。 五年时间内,他踏过数州大地,救过数不清的在天灾人祸之中挣扎的百姓。 他亲渡险地,更是以步丈量土地,打出了两千多口水井,彻底改变整个中州地貌。 他度人不避讳,即便是那青楼女子,都因他不再沉沦,那“千名青倌送佛僧”的佳话,已经可以和这一日的唐王和文武百官关外送佛僧齐名。 而这一次,他要西行,更是受菩萨指点,唐王嘱托,是为了全天下的百姓,取得那三藏真经。 很多人都是对那被传得惊天地,泣鬼神的佛子真容神往。 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愿望的实现,已经是多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