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四世三公VS三世三公(第二更)
    有人评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jian臣,汉朝有两人上榜:梁冀与董卓。    榜上有名的十人分别是:鲁国庆父、大秦赵高、东汉梁冀、东汉董卓、唐朝来俊臣、唐朝李林甫、宋国秦桧、明朝严嵩、明朝魏忠贤、满清和珅。    熟读汉史的人就会知道汉朝灭亡的原因。    所谓别朝皆以弱亡,唯汉以强终。    外戚专政,军阀割据是东汉末年无法绕开的话题。    梁冀为桓帝打了个卖官鬻爵的草稿,所以桓帝在诛杀梁冀后习惯性的继续卖官鬻爵,因为这样来钱够快。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是不绝对的,但放在桓帝和刘宏身上是绝对的。    俩人都素有智慧,但就是不用在正途上。    没钱?卖官鬻爵!来钱快!    没人?任用宦官!因为熟!    所以华安私以为,东汉灭亡,是亡在桓灵二帝的懒癌上了…    毕竟,在刘宏未死之时,虽然起义不断,反叛此起彼伏,但是还是有很多忠于大汉的仁人志士和豪门巨阀支持刘姓坐江山的。    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刘家下台后下一个上位的会是谁。    昔日下属?山沟草莽?边蛮异族?…    都有可能!    所以大家都在凑合着跟刘宏混日子,直到刘宏成功把自己作死以后,大汉江山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崩塌。    华安身临东汉,能更直观的了解这一切。    就比如正在进行的大朝议。    天子刘宏登高一坐,管你是王公九卿还是豪门巨阀,都得老老实实的跪拜,没谁敢扎刺。    大家伙这时候还是很懂事的。    “天子诏曰:…大赦天下!”    张让代刘宏曰的啥华安也没听懂,繁文缛节的让人昏昏欲睡,要不是最后四个字他还能听懂,所谓的天子诏于他无异天书。    一大堆之乎者也的,听着忒没劲。    黄巾军覆灭显然让刘宏很开心,他终于不用担心半夜被人围了洛阳,也不用再害怕一群泥腿子取而代汉。    哪怕他家老祖宗就是泥腿子起家的。    大赦天下是他早就想好的,只是汉军不给力,耗费了半年多才覆灭蛾贼。    “诸卿赐座!”刘宏头戴朝天冠,身穿衮服,坐在龙椅上的他不食人间烟火的犹如真正的天子。    如果华安是第一次得见天颜,且又不知道刘宏的所作所为的话,一定会被此刻的刘宏折服的。    自从萧何完善了大汉礼仪后,君君臣臣就只是君君臣臣,天子高贵的像九天之上的神龙,而天子的臣民就只能是地上的飞禽走兽。    哪怕位极人臣,也顶多是站在地面上食物链顶端的豺狼虎豹象狮鹰雕此类。    距离天上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华安是混在武将队伍里的,为了不被前排的老头们发现并驱除自己,他把自己的身体隐没在了柱子后面。    反正大朝议也没自己什么事,混到结束就好了。    刘宏赐座自然没有华安什么事,只有三公九卿和故三公九卿才有资格跪坐在大殿之上。    华安悄悄瞧了前排一眼,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等三公跪坐在第一排;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九卿跪坐在第二排;其余大小官员全部站立着。    放眼望去,秩比两千石的官员多如狗,侯爵一抓一大把。    华安不禁感慨,也算是不白来一趟,起码知道自己这个骑都尉在这群人中间就是垫底的,免得自己膨胀骄傲。    袁绍这个司隶校尉也和华安差不多,权重却位不尊。    很奇怪,身为何进心腹的袁绍总是对华安讨厌不起来,哪怕在他知道华安把他和葛鴻当猴耍了以后。    “华都尉。”袁绍悄悄的挤了过来。    几人合抱的大柱子,隐匿起两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华安诧异的看着袁绍,这个被自己坑了一把的司隶校尉挤过来是干啥?    “本初兄。”华安是不会尴尬的,又不是我主动跟你说话。    “冀州一别两月有余,别来无恙啊。”    袁绍的话明显属于没话找话,大家都在洛阳混生活,谁不知道谁啊。    “有恙!”    袁绍一愣:“骑都尉所得何恙?”    华安轻轻一叹:“我穷啊!”    袁绍:“…”    我特么也穷!    跟谁哭穷呢!满洛阳谁不知道你华安所属的汉仁堂日进斗金,谁不知道天子,大将军,宦官们,皇后都在服用你汉仁堂出品的药物。    都富得快流油了!    “玄冥老弟,不瞒你说,兄我也穷啊!”    哭穷么,谁特么不会呢?不会哭穷的人不是个好官员。    华安沉默了,这特么就没法聊了。    不是应该我哭穷,然后你袁绍大发善心决定入股汉仁堂,然后咱俩排排坐分果果,你拿一点干股,我得袁氏靠山。    是我拿错了剧本还是说的不明白?    要不是此时是大朝议,一定让你见识见识我华安当年舌战全校师生的英姿。    “本初兄,实不相瞒。华安最近有些吃紧啊,城东的汉仁堂和冀州的汉仁堂同时建造,日费巨资,我省吃俭用下来的金钱几乎被耗尽了。”    话说的这么明白了,袁绍,本初兄,还想啥呢?    袁绍看着华安朝自己点了点头,突然神经质的走出柱子后头,躬身拱手朝正昏昏欲睡打瞌睡的天子刘宏高呼道:“臣司隶校尉袁绍有事启奏!”    正在前排相互扯皮的大将军、光禄勋何进和太尉袁隗闻言扭头看向袁绍。    何进眼神:“袁太尉,这是哪处?”    袁隗回望:“我特么也是懵逼的好么!”    龙椅之上的刘宏猛得抬头惊醒,揉了揉眼睛,说道:“何事?”    张让赶忙复宣:“何事?”    袁绍走前几步,恭敬说道:“臣于数月前奉命至冀州,后常闻有医者出没于各部军营,臣引为惊奇,曾问皇甫中郎将何故,中郎将复臣:乃太医令请天子诏,援助地方之果。太医令此举可谓万军之幸,救死扶伤活人无数。    臣今日斗胆奏请陛下,将此法载入汉律,后凡战事,由太医令统筹我大汉四野医者,开赴前线,随军同舟共济。”    袁绍说完了,华安特别想喂他吃氰化钾。    袁本初!你大爷!    主动和被动能一样吗?    “袁校尉,此法甚是不妥,当从长再议!”    身为太医院太医令华安的顶头上司,兼着少府令的太尉,临晋侯杨赐站了出来。    原本昏昏欲睡的群臣顿时精神抖擞。    四世三公的袁氏和三世三公的杨氏终于怼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