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惊变
    第七十章惊变    “这……”    朱元璋皱眉,脸上带着几分不解。    传授医术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动辄便是数年的功夫。    即使胡青牛没有敝帚自珍,恐怕短时间内,这些学徒也是难以派得上用场。    凭心而论,这种费时费力的事情,朱元璋并不愿意去做。    “将军不必担心。”    对此,萧晨微微一笑,幽幽道:“这些学徒,并不需要学习望闻问切这些诊脉手段,甚至连药性药理也不必有过多了解,仅需要跟着胡先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止血、包扎手段,知道如何对伤患进行急救便可……”    随着萧晨的描述,朱元璋也是眼前一亮。    事实上,这便等于是后世的战地医生,只要负责将伤员的伤势进行简单处理,方便转移到后方施救便可。    别看这样的处理办法简单,但只要安排得当,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减员。    “先生果然妙计。”    朱元璋起身,朝着萧晨行了一礼,点头道:“不知道先生接下来,要为朱某推荐何等人才?”    感受到朱元璋那略带好奇的目光,萧晨淡笑,脸上浮现一丝玩味之色,沉吟道:“此人,姓刘,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    “刘伯温……”    听到这个名字,朱元璋眼中泛起一丝异彩。    至于萧晨,也是忍不住回忆着脑海之中,有关刘伯温的那些履历……    刘伯温。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    至正十九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    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吴元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    四年,赐归。    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    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可见,刘伯温向来是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既然是先生推荐的人才,想必一定有其不凡之处……”    虽然说如今的朱元璋,并未接触过刘伯温此人,也不知道其才略,但心中却有种莫名的感觉,也是神使鬼差地附和了一句。    “嗯?”